王顯明[上海市十佳環保衛士王顯明]

王顯明[上海市十佳環保衛士王顯明]

王顯明(上海市十佳環保衛士、2002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榮譽獲得者)為第一代“保護母親河”環保志願者代表。

吳涇鎮“保護母親河”環保志願者行動,組建於1999年。
1996年,時年62歲無妻無子的退休工人王顯明從上海市徐匯區動遷到閔行區吳涇鎮。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鎮地處黃浦江的上游,這裡是上海的主要水源地之一。鎮上有一座吳涇公園,正處在灣流邊上,上游下來的許多垃圾雜物洄流到這裡打轉,水面上總是漂浮著塑膠袋、白飯盒、爛木頭、死貓死狗。
老人自述成為環保志願者的經過:“我是孤老,住在吳涇。居委會和街坊鄰居都很關心我,我要回報社會。我看到大樓里黑板報在宣傳保護母親河,覺得自己撈撈垃圾還可以。”老人手上的撈竿是用毛竹和木棍拼接起來的,頂端箍著直徑半米的鐵絲圈,掛著尼龍網兜。馮聯清掂量一下,撈竿淨重足有5公斤。在水中撈物起竿,連水帶物就更重了,竿子彎得像一張弓,顫顫悠悠,稍不注意就會失去平衡。
王顯明老人最初開始撈垃圾時,有人說他是“神經病”“出風頭”。王顯明把5米長的撈竿豎在樓道里,三樓的一位居民嫌臭,意見很大。王顯明也不爭辯,每次把撈竿洗乾淨再拿回來。聽說老王確實在做好事,這位居民後來成了老王的“鐵桿”,他把兒子童車的輪子卸下來,給王顯明自製的垃圾車換上去。這個輪子比原來的輪子大,不容易陷進鐵軌里。
2002年7月,王顯明在江畔捉到一隻不認識的小動物,托人送到上海野生動物鑑定所。專家鑑定說這叫貉,黃浦江流域很久沒出現過了,它的重新出現說明環境正在好轉。聽了這話,老王十分開心。
這一年,老王已經漸漸感到身體不適。10月中旬,老王的記錄本上寫著:當年已經撈出300多桶垃圾,近200只死動物,離他自己定的每年400桶任務已經很近了。這時候他卻感到胸部不適,嘴裡咳出血來。醫院檢查的結果是肺癌,病灶部位已長出直徑10公分的惡性癌腫。生病以後,老王還是不肯閒著,常常從醫院裡溜出來,跑到江邊撈垃圾。2002年12月21日,下著大雨。中午,躺在吳涇醫院病床上的老王說潮水要來了,得去撈垃圾。人家勸他不要去了,老王顫巍巍地爬起來,說:“我一聽到汽笛聲就想起來,撈一點少一點。”他披上雨衣徑直趕往江邊,撈了一個多小時。體力不支的他,撈幾竿就要扶著欄桿喘口氣。這是老王最後一次撈垃圾。2003年1月27日早上,鼻子裡插著管子的老王對來看他的馮聯清說:“我拜託你,志願者活動不能停下來,黃浦江的水大家都要喝的。等我好了,還要繼續撈。”醫生說,當時老人的臟器已經開始衰竭。30日8時35分,老人去世,享年69歲。
10年來,吳涇鎮“保護母親河”環保志願者行動,作為區域文明創建、宣傳環保、倡導奉獻的重要而有效的載體,志願者隊伍從先前的氯鹼小區和友愛實驗中學的數十名志願者逐步擴展到紫竹科學園區的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英特爾公司,擴展到吳涇熱電廠等國有大中型企業,20多支志願者隊伍按照王顯明老人生前繪製的《黃浦江吳涇鎮段潮汐時刻表》,輪流到江邊開展打撈活動,人數達到1000多人,活動內容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一位孤獨的老人,一根自製的撈竿——王顯明的故事猶如一部現代版的“愚公移山”。在這種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跡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責任,感受到的是平凡中蘊含的巨大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一根撈竿變成了一批撈竿,讓一個人的身影變成了一組群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