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鐘聲(1884?~1911)
正文
中國早期話劇奠基人之一。原名槐清,字熙普,藝名鐘聲。原籍浙江上虞。18歲赴德國得來伯的西大學留學。1906年返國,先後在湖南、廣西任教,並於此期間加入同盟會。1907年到上海,受春柳社影響,興辦新劇劇團春陽社,演出了《黑奴籲天錄》(許嘯天改編本)。歐陽予倩認為“應當把這一次的演出作為話劇在中國的開場”。另外還有《張汶祥刺馬》等劇,第一次將分幕與布景介紹給中國觀眾。1908年春,王鐘聲又與任天知合作創辦了通鑑學校,培養新劇人才。同年北上,在京津兩地演出。1910年夏返滬,與陸鏡若、徐半梅組成文藝新劇場。由於王鐘聲演劇的革命色彩,1911年6月在北京被捕,遞解回籍。辛亥革命爆發後王鐘聲在上海投身鬥爭,軍政府成立被舉任參謀長,但旬日即辭去,北上天津運動起義,事泄被捕,於1911年12月3日犧牲。王鐘聲所編演的劇目,如《官場現形記》、《宦海潮》、《孽海花》、《秋瑾》、《徐錫麟》、《愛國血》、《緣外緣》、《革命家庭》、《愛海波》、《禽海石》等,宣傳了革命,暴露了官場腐敗。在表演上,他是個全能演員,風格激昂慷慨,英爽逼人。他的演劇活動為早期話劇的藝術建設打下基礎,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