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仁

王達仁(1906——1932),今橫埠鄉楊茂沖莊人。達仁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父王梧崗,清末秀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父王鑑如,是位有名的塾師,他幼年隨父就讀,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嗣後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對新文化產生愛好。外祖父去世,他用白話文寫祭文,當即遭到滿口“之、乎、者、也”的道學先生的指責,謂其“離經叛道,玷辱斯文!”甚至當面向鑒如提出非議。

主要經歷

 民國11年(1922年),達仁到安慶成德中學讀書,既用心學習功課,又非常關心時事,對現實極為不滿。民國13年,他寫了一首《詠懷》詩:“平生作事義為先,不愛功名不愛錢。他日若能遂我願,誓將熱血濺山川。”當時,北伐軍節節勝利,安慶人民歡迎革命軍。達仁決心到武漢參加革命軍,由於結伴相約時間差誤和交通阻隔,不得不滯留下來。
民國17年,達仁在安慶成德中學繼續讀書。是年9月,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以反蔣為內容的“反程勉學潮”興起,達仁積極投入其中,領導成德中學同學參加遊行示威。學潮失敗後,達仁未等畢業就結束學生生活,年底,由吳克正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革命處於低潮的年代裡,達仁不畏艱難險阻,奔走大江南北。先是以貴池大同圩五步溝為基地,建立中共五步溝支部,並創辦了一所國小和一所農民夜校。他除給學生上文化課外,還利用時機宣傳革命道理。另外,又組織農民協會,向農民灌輸革命思想,並吸收一些鬥爭性強的貧苦農民和知識青年入黨。同時,以學習武術為名,請來了桐城東鄉(今樅陽縣白雲、陳湖一帶)有名武術教師章仙芝、王光前等人,組織一些青壯年佃農學習武藝,為武裝鬥爭做好準備。達仁曾領導數千民眾包圍地主合營的大同圩公司,迫使地主階級對佃戶作出某些讓步,使數萬戶佃農獲得永佃權。在鬥爭中,黨組織由1個支部發展為3個支部,加上梅埂支部,便成立了中共梅埂區委。達仁為梅埂區委負責人之一。
民國20年5月,上級調達仁任新桐縣委委員,分管組織兼農運會書記。這時,化名小祥。他回鄉不久,就建立起楊茂沖支部,並成立了1個農會。民國21、22年期間,桐廬一帶中共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而楊茂沖支部始終保持下來。民國20年夏,桐城地區洪水成災,達仁根據貧苦農民的要求提出“荒年不交租、不還債”,發動民眾向富戶借錢借糧,由於眾怒難犯,富戶作出一些讓步,鬥爭取得勝利。同年9月間,達仁受中共新桐城縣委派遣,到鄂豫皖蘇區去工作。到蘇區的行期,達仁擇定在中秋節。當天,他的父母由老洲頭趕回,下午目送他走出了楊茂沖。當天夜裡,達仁宿在潘家嘴,他寫了4首律待,題名《壯行篇》 。其中有句云:“今日中秋節,妻兒渡水還。非因難話別,不忍看嬋娟。天上一輪滿,人間幾戶圓?且將無限恨,譜作壯行篇。”
達仁進入蘇區四五個月,曾給他的堂兄王光瑩和弟弟王達勇寫信,說是這趟“生意”做得很好,很有“利潤”,叫親人們不要掛念。
1932年秋,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鬥爭中,達仁在金寨英勇犧牲,時年27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