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唐朝宰相、學者]

王起(760年-847年),字舉之。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後定居揚州()。唐朝宰相、學者,同平章事王播之弟。 王起為貞元十四年(798年)進士,又登制策直言極諫科。初為校書郎,補藍田縣尉。李吉甫辟掌淮南書記。在朝廷時,數上書諫穆宗游畋。唐文宗朝拜兵部尚書,遷太子少師。會昌四年(844年)拜左僕射,封魏郡公。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卒年八十八,獲贈太尉,諡號“文懿”。 王起為人孝友,嗜學強記,書無不覽。四典貢舉,所舉皆知名士。有“當代仲尼”之稱。 與劉禹錫、白居易聯句,長達數十韻,稱“勍敵”。 有文集一百二十卷,《五緯圖》十卷,《寫宣》十篇,今已佚。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起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登進士第,始任集賢校理( 《新唐書》作 校書郎)。後在制策中登直言極諫科,被授為藍田縣尉。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九月,宰相李吉甫出鎮淮南,徵辟時為監察御史的王起任淮南鎮掌書記。後來,王起入朝拜殿中侍御史,兼任集賢殿直學士,歷任起居郎、司勛員外郎、直史館等職。 元和十四年(819年),王起以比部郎中同時任知制誥之職。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李恆拜王起為中書舍人。 他屢次上疏勸諫穆宗遊獵之事,在年中的官員考核中得到第一的成績。

長慶元年(821年),主持此年貢舉的禮部侍郎錢徽接受朝臣請託,“人以為濫”。穆宗命王起與同僚白居易負責覆試,淘汰了大量憑藉關係考中的人。事後,穆宗將錢徽貶官,升王起為禮部侍郎。

王起主掌貢舉兩年,廣招人才,“得士尤精”。在此之前,貢舉選拔之人多而濫,權勢子弟,互相往來;寒門俊才,則多被排擠。待到元稹、李紳入翰林院後,深感不平,於是才有了覆試的制度。至王起主考貢士時,奏請朝廷:當司在省試之後,先將堪及第進士的詩賦雜文呈交宰臣審閱,待其同意之後再下令當司放榜。朝廷允準此議。但有人認為王起此舉“雖避是非,失貢職也”,是逃避責任,將取士之權交予宰相,他因而被外放為河南尹( 但其所建議的宰相詳履制度並未廢除)。 其後再入朝拜吏部侍郎。

寶曆二年(826年),唐文宗李昂即位,加王起為集賢學士、判集賢院事。

太和元年(827年)六月,王起的兄長王播自淮南入朝,升任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即為 宰相之官)。 為示避嫌之意,王起不願主管選部,文宗改授其為兵部侍郎。

太和二年(828年),王起出任陝虢觀察使,兼領御史大夫。

太和四年(830年),王起入朝拜尚書左丞。同年正月,王播病逝,王起居兄長之喪,“號毀過禮,友悌尤至”。隨後,王起遷任戶部尚書、判度支。 由於西北邊備的需要,每年官府要在民間議價購物以供給軍需,又煩擾百姓運輸。針對這種情況,王起請求於靈武、邠寧兩鎮開置營田。

太和六年(832年),王起出任檢校吏部尚書、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 河中節度使)。當時正逢蝗旱災年,粟米價格暴漲,豪商囤積粟米不售,以求暴利。王起嚴責屯粟豪強,令其散賣粟米,敢隱藏的依法論處,因此百姓獲得救濟。 次年,入朝任兵部尚書。

太和八年(834年),王起再次出外,為檢校右僕射、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江漢地區的水田,因前任官員枉法,致使塘堰損壞。王起到任後,命從事李業巡行轄下郡縣,檢視並補繕塘堰,並特地訂立用水法令,百姓因而免遭荒災殘害。

太和九年(835年),王起在山南東道任上被加授為銀青光祿大夫。當時王起主持貢舉時選出的門生李訓掌權,打算援用王起拜相。八月,朝廷遂下詔拜王起為兵部侍郎,判戶部事。同年冬,“甘露之變”發生,李訓被殺,王起因其“儒素長者”的身份,被認為不應該被受到牽連,於是僅被免去判戶部事而已。

文宗耽好文學,尤其喜歡古學。當時朝臣中,鄭覃擅長經義,王起則以知識廣博著稱,二人都被召入翰林院,講論經史。王起非常喜好學習,即使官位尊崇,仍專心研習而不厭,夜以繼日,孜孜不倦,以至於忘記了寢食。他幾乎閱讀了當時所有的書籍,只要看過就不會忘卻。

後來,王起轉任兵部尚書。莊恪太子李永被立為太子後,文宗想要讓儒者向他講授經文,於是命王起兼任太子侍讀,判太常卿事,充任禮儀詳定使。在禮儀詳定使任上,他根據《周禮》的記述,創造禮神用蒼璧、黃琮九種玉器的方法,請求文宗施行,文宗允準。王起又增補《五運圖》及《文場秀句》等獻給太子。

開成三年(838年),王起以本職充任翰林侍講學士。莊恪太子薨逝後,王起奉命起草的哀冊文話語與文辭婉轉華美。

開成四年(839年),王起改任太子少師,判兵部事,仍任翰林侍講學士。文宗因其家貧,特地下詔,每個月將仙韶院的月料錢分出三十萬賜給他。王起擅長文學,但治家無方,俸料錢拿入家門,即為奴僕婢妾占用。文宗因為自己與王起有師友之恩,所以特加恩賜。輿論認為他與伶官共分給養,應以此為恥。

開成五年(840年),唐武宗李炎即位。八月,王起充任章陵( 唐文宗陵墓)鹵簿使。樞密使劉弘逸、薛季棱擔心為政敵所害,想要借修築章陵的軍隊廢立君主。王起與山陵使悉知其密謀,暗中上奏武宗,將二人誅殺。 不久後,王起改任檢校尚書左僕射、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

會昌元年(841年),王起被征拜為吏部尚書,判太常卿事。

會昌三年(843年),權知禮部貢舉。

會昌四年(844年),正式出任尚書左僕射,封魏郡公,第四次知貢舉。 同年秋,外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使相)銜。 赴鎮之日,王起在延英殿陛辭,武宗設宴款待,賞賜頗豐,並對他說:“您是國家的耆老,宰相無分內外( 王起時帶同平章事,為使相),朕為政如果有所缺失,您可用飛表使朕聞知。”王起在山南西道任職兩年,以年老且病為由,請求朝廷派人接替自己,武宗不許。

大中元年(847年),王起在鎮所逝世,享年八十八歲。唐宣宗李忱為其輟朝三日,追贈太尉,諡號“文懿”。

主要成就

王起四次主持貢舉,所挑選的都是當代擅長文辭的人,他們都擅名當時。他拔擢人才且恪守公道的能力受到輿論稱讚。

人物評價

廣宣:從辭鳳閣掌絲綸,便向青雲領貢賓。再辟文場無枉路,兩開金榜絕冤人。眼看龍化門前水,手放鶯飛谷口春。明日定歸台席去,鶺鴒原上共陶鈞。 ( 《 賀王起 》)

李炎:卿國之耆老,宰相無內外,朕有闕政,飛表以聞。 ( 《 舊唐書 》引)

范攄:光福王起侍郎,自長慶三年知舉,後二十一歲,復為僕射。武皇朝,猶主國。凡有親戚在朝者,不得應舉,遠人得路,皆相賀慶而已。 ( 《 雲溪友議 》)

劉昫:①王氏二英,播、起位崇將相,善始令終。 ( 《 舊唐書 》)②王氏儒宗,一門三相。 ( 《 舊唐書 》)

個人作品

王起自少嗜學,讀書過目不忘,素有文名,有“當代仲尼”之稱。 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五緯圖》十卷,《寫宣》十篇,今已佚。

《全唐詩》、《全唐文》分別存有其詩賦奏議及神道碑等作品,詳見下表:

《和李校書雨中自秘省見訪知早入朝便入集賢不遇詩》《貢舉人謁先師聞雅樂》《濁水求珠》《和周侍郎見寄》《贈毛仙翁》《賦花》《廣宣上人以詩賀放榜和謝》
《東郊迎春賦》《元日觀上公獻壽賦》《振木鐸賦》《取榆火賦》《鑽燧改火賦》《蟄蟲始振賦》《開冰賦》《冰泮曲池賦》《北郊迎冬賦》《律呂相生賦》《律呂相召賦》《葭灰應律賦》《鍊石補天賦》《鄒子吹律賦》《懸土炭賦》《寅月釁龜賦》《秋潭賦》《披霧見青天賦》《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書同文賦》《辟四門賦》《下車泣罪人賦》《木從繩賦》《南蠻北狄同日朝見賦》《諫鼓賦》《履霜堅冰至賦》《弋不射宿賦》《被褐懷玉賦》《燕王市駿骨賦》《擲地金聲賦》《重寸陰於尺璧賦》《瞽者告協風賦》《雨不破塊賦》《五色露賦》《庭燎賦》《堯見姑射神人賦》《漢武帝游昆明池見魚銜珠賦》《白玉琯賦》《墨池賦》《獺皮書袋賦》《昆明池習水戰賦》《轅門射戟枝賦》《墨子回車朝歌賦》《雍畤舉爟火賦》《虔禋六宗賦》《祠靈星賦》《延陵季子掛劍賦》《斗間見劍氣賦》《切玉劍賦》《照寶鏡賦》《蒲輪賦》《洗乘石賦》《宣尼宅聞金石絲竹之聲賦》《冰蠶賦》《浪井賦》《結網求魚賦》《烹小鮮賦》《蜃樓賦》《黿鼉為梁賦》《羨魚賦》《焦桐入聽賦》《朔方獻千里馬賦》《萬年縣試金馬式賦》《彈冠賦》《佩刀出飛泉賦》
奏議《請禁皇城南六坊內朱雀門至明德門夾街兩麵坊及曲江側近不得置私廟奏》《覆廢罷讓皇帝廟奏》《請進士覆試後再行放榜奏》《覆奏祔懷懿太子神主狀》《創造禮神九玉議》《定祀九宮儀注議》
神道碑《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使持節梓州諸軍事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觀察處置靜戎軍等使上柱國長樂縣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贈吏部尚書馮公神道碑銘》
冊文《莊恪太子哀冊文》

表格參考資料:

親屬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王起的高祖父、汾州( 治 今山西汾陽)長史王滿,與望族“太原王氏”同為太原晉陽人。王滿生嘉州( 治 今四川樂山)司馬王大璡,即是王起的曾祖父。

汾州長史王滿一支世系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王升
王○(鹹陽令)王恕(揚府倉曹參軍)王播(同平章事)王鎮(秘書丞)
王冰(京兆府參軍)
王起王式(武寧節度使)
王龜(浙東觀察使)王蕘(右司員外郎)
王炎(太常博士)王鐸(義昌節度使)
王鐐(汝州刺史)王蘋
王鑄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稱王式、王鐐、王鑄為王起子,今據《新唐書·王式傳》、《資治通鑑》注等修正。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九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