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軍[書法家]

王衛軍[書法家]

王衛軍,江蘇泗陽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大學藝術學碩士。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文聯委員,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常委。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衛軍個人照 王衛軍個人照

王衛軍,江蘇泗陽人。書法作品入展首屆全國書法“三名工程”書法展,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一等獎、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三屆正書展最高獎、全國第二屆扇面展銀獎、全國首屆行書展三等獎、全軍第三屆書法篆刻展金獎、第三屆中國書法“林散之獎”提名獎、首屆“中國書法院獎”、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家精品展金獎等十多次大獎。入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二屆書法百家精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全國性大展以及2008“林散之獎”書法雙年展、全國經典書風獲獎書家邀請展、全國當代中青年書家精英人物展等全國性大展以及首屆江蘇省優秀中青年美術家書法家精品展等,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範本王衛軍書法作品卷》等多種專著。

作品賞析

王衛軍書法作品系列一 王衛軍書法作品系列一
王衛軍書法作品系列二 王衛軍書法作品系列二
王衛軍書法作品系列三 王衛軍書法作品系列三

獲獎及展覽

王衛軍書法對聯作品 王衛軍書法對聯作品

書法作品獲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三屆正書展最高獎、全國 第二屆扇面展銀獎、全國首屆行書展三等獎、全軍第三屆書法篆刻展金獎、第三屆中國書法“林散之獎”提名獎、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家

王衛軍書法扇面鏡片作品 王衛軍書法扇面鏡片作品

精品展金獎等十多次大獎。

入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二屆書法百家精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全國性大展以及2008“林散之獎”書法雙年展、全國經典書風獲獎書家邀請展、全國當代中青年書家精英人物展等全國性大展以及首屆江蘇省優秀中青年美術家書法家精品展等,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

藝術年表

1999年獲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

2001年獲第三屆全軍書法篆刻展金獎

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正書展最高獎

2004年獲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

2005年獲第二屆全國書法扇面展銀獎

2008年獲全國首屆行書大展三等獎

2011年獲第三屆“林散之獎”書法雙年展獲獎提名

2012年入展全國首屆“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作品展

2014年榮獲首屆“中國書法院獎”

2014年榮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一等獎

2000年獲走進新世紀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展金獎

2000-2006年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屆江蘇省青年書法篆刻展最高獎

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青年書法家

2000年入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2003年入展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

2002年入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2002年入展全國第二屆書法百家精品展

2004年入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2004年入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

2005年入展全國優秀中青年書法家上海提名展

2006年入展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2008年入展中國書法“林散之獎”提名展

2008年入展全國當代中青年書家精英人物書法作品展

2012年入展江蘇省優秀中青年美術家書法家精品展

2016年入展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

人物文章

《陳情表》行書冊頁創作札記

文/王衛軍

王衛軍豎式條屏書法作品 王衛軍豎式條屏書法作品

在歷代詩文中,《陳情表》無疑是一篇廣為傳誦的名篇佳作。尤其在孝道文化日漸淡薄的今天,書寫《陳情表》便更具有了別樣的意義。

《陳情表》為西晉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當時時局動盪,晉武帝希望李密能出來做官。而李密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李密在文章中真情敘述了祖母艱辛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李密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委婉暢達,讀來令人動容。

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是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南宋文學家趙與時在其著作《賓退錄》中曾引用安子順的言論:“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此三文後來被並稱為抒情佳篇而傳誦於世。

書寫這樣的文章,該選用何種書體,我基本的想法就是要服從於內容的需要。今天,我們書寫1700多年前古人的作品,雖世殊事異,境況不同,但仍能體察到作為“偽朝”“賤俘”的李密寫此奏章時的那份如履薄凍的謹慎,那種不可言說的無奈。我沒有考證李密當時是用何種書體寫此奏章,我想楷書與行書都應是不錯的選擇,兼顧到我個人相對擅長的書體,因此,我選擇了比較工穩的行書。行書自西漢末年、東漢初期出現以後,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的藝術表現力和很強的實用性,就深受青睞,廣泛傳播。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中,行書無疑是一座最為絢爛多姿、豐富厚重的寶藏。一大批歷代名家創作的行書經典在中國書法史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所以,我認為選擇工穩的行書來書寫《陳情表》,既能體現李密對帝王的景仰和敬重,又能體現李密不卑不亢、不激不厲的風骨。

至於作品的形式,我想也儘可能地與當時書寫的情形相近。因此,我最終選擇用冊頁的形式。接下來,一切都很簡單,沒有刻意去翻找陳年的老紙,也沒有上好的佳墨,不想做紙張顏色上的花樣翻新,也不想玩貼上拼接的各種噱頭,順手裁幾張不太生也不太熟的家常用紙,拿起常用的兼毫,凝神靜氣,鋪毫直下。不必在意點畫是否精妍,也未過於講究墨色的濃淡枯濕,間距疏密,空間留白,一切順其自然,簡淨天成。

王衛軍橫批手卷書法作品 王衛軍橫批手卷書法作品

作品寫好後,為了體現這個時代形式上的審美意趣,我請畫店做了現代卡紙 裝裱。自己還特別動手,在裝裱細節增添了現代書籍裝幀的設計元素,提升了作品的展示效果。

通過這件作品的創作,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切偉大的藝術作品,都必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折射出審美的光芒。作為人類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株奇葩,書法藝術更不例外。所謂“言為心聲,書為心畫”,書法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的是書者思想境界、學識修養、審美理想、人文品格、生命感悟、性情才華和藝術追求,而不是單純的書寫技法的再現。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不僅取決於嫻熟的技法、完美的章法,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作者獨特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細膩的情感表達。因此,每一個有責任的書家,都應該走出書齋,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觀照自然、觀照社會、觀照歷史,通過人生和思想的不斷豐富,來提升作品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內涵,這樣創作的作品才會更具文化的意義,更有藝術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藝術評價

濃情淡出清如水,看衛軍——言恭達

王衛軍書法陶瓷作品 王衛軍書法陶瓷作品

他70年代初出生於項王故里。故土情結,他特別喜歡故鄉的水。因為春天的肌體是水做的。有了水,春天便有 了色彩和生氣,人類便有了精彩與輝煌。

少年時代的那一天,他躍過小河去看大海……那是一種怎樣的真正博大的胸懷,一個怎樣的無與倫比的豪邁!從那,他才真正開始了對大海的理解。

生命無語,歲月如歌,演繹幾多平仄人生。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王衛軍,不會忘記駐紮大山的寂寞,時常懷念在西安軍校的躬身求索,更經常咀嚼著在不同工作崗位中對生活、生命、藝術、人生真諦的點滴感悟。多彩軍旅生活的錘鍊,傳統文化大海中的浸染,他生命的根系,源於風霜的豐潤與駭浪的洗濯。

衛軍溫純樸厚,謙恭睿智。初識衛軍,我為他氣宇間不凡的"清"、"淨"所打動。英氣勃勃,堅毅沉靜,一如他展示給我指點的作品,清新秀穎,平和含蓄,真力彌滿。我真喜歡這樣的青年。軍中生活賦予他靈思妙悟,更鑄就了他堅毅不拔的個性。黑與白的筆墨世界,令他坦蕩又充實。安貧樂道中的快樂,也正是世俗人最苦惱處。耐得寂寞的青年,心中有個追趕的太陽。

蓄素守中,積健為雄。他垂髫之齡即從名師濡墨。十幾年的筆耕弄翰,他顫慄地堅守著追逐一生的夙願,執著地得到一分別樣的美麗。對傳統敏銳的洞察,捕捉到游離的藝術胎息,繁殖自己的根莖葉花。

他走著一條恪守傳統正脈的路。初由唐楷、魏碑入手,繼攻行草。他臨研《張黑女》,著意筆意婉潤、俊麗蒼茫的風格;研習《宣示表》,吸納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的美質;浸淫《蘭亭序》、《聖教序》、《黃庭經》、《樂毅論》、《洛神賦十三行》一直到《書譜》、《蜀素帖》……歷代大師王羲之、蘇東坡、黃山谷、米南宮、王覺斯、黃道周等深深影響了他。從實臨到意會,他朝夕與古人為伍,和經典對話。晉韻、唐法、宋意、明態,"唯恐筆下無古人",他以方圓結合的圓潤美暢之筆,營造一個古雅經典、近乎完美的藝術空間,營造屬於自我的完整、飽滿的藝術語言與視覺圖式。意在內蘊,格調高超。他不把書法當作重複古典的軀殼或符號,而是傾注一種對藝術的終極關懷,貫注一種生命力的表現,是把握書法本質的再創造。

一位哲人說過:"藝術創造的同時也創造了藝術家自己,藝術家在不斷創造中充分表現自己的生命,創造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衛軍書法以古典精神和現代意識的有機融合,自覺匯入造型藝術的諸多形式,給人們留下了自我情感宣洩的軌跡。無論是他的楷書還是行書,筆法精到,流利凝重;線性含蓄靈秀,清新灑脫;結體平中寓奇,古而能肆;造白虛實得當,峻逸簡遠;氣息豪邁古雅,簡靜天成。智慧的筆觸傾瀉著他洗盡風俗、獨特"清"、"淨"的情感世界。

清人姚孟起曾評述:"清則淨、淨則古、古則新",可謂妙矣!"清"、"淨"去"濁"、"俗"。從"右軍本清真"的王羲之直到"清鮮明淨去俗塵"的林散之,中國書法的神奇魅力就在這"清如幾

許"中蘊含了千年而至今長存。書之要義,貴在得法,妙以致用。"常變者體貌,不變者精神"。精巧與暢達、簡明與清蔚,於清逸中透析高潔的精神,於清剛中顯示倔強的風骨,這就是衛軍書法審美特徵與藝術內質的定位與高度。

如今,衛軍已連續奪得七屆、八屆全國展"全國獎"的桂冠,積跬致遠,潛學升華。新一代"弄潮兒"的他是幸運的。登臨高峰,才深知自己是站在大山托舉的手掌上。於是,他心緒更平靜,目光更深邃,胸懷更寬廣。我祝願年輕的朋友身處在當今這個時代大潮中以平常心認真地去思考經典,追求崇高!

濃情淡出清如水。濃情不是艷膩、矯揉,卻是樸素、清新,猶如鄉野曠原上悄然滴落的清霞點點,純淨本真……

簡單說幾句王衛軍

王衛軍攝影作品 王衛軍攝影作品

文/齊玉新

跟一個人很熟悉了之後,往往不知道該從哪裡說起。。。

衛軍出道很早,從十幾年前的七屆全國展、八屆全國展獲獎到後來行草展、扇面展、正書展獲獎,也算是老獲獎專業戶了。近幾年在文聯辦公室忙於行政事務,每次相見他總是很遺憾的說沒時間寫字,很羨慕別人可以每天臨池。可見,他是多么喜歡書法!而對於喜歡他書法的人而言,卻因為看不到他參展獲獎的新作也很遺憾。

好在,他在去 年的換屆中,成為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的主會秘書長,這樣他可以每天有了機會接觸書法。但是,做為全國省級書法家協會最年輕的秘書長,尤其是做為舉足輕重的書法大省的江蘇書協秘書長,他肩上的擔子可能比原來更重了,工作更煩忙了。不過以我對他的了解,他有精力和能力把江蘇書協的工作做得更好,這一點,時間會證明給我們看。

衛軍的字很優雅,典型的江南書風,小字行書寫的輕快端莊,煞是可人,配上他擅長的章法構圖模式,每件作品都有著優美的畫面感。他寫字,非常追求書寫性,用筆簡捷不炫技,一筆一筆自然流淌起來,又似涓涓細流,情趣自然生髮出來。結構因字賦型,自然生髮,毫無扭捏狀,書法寫到這樣,觀者賞心悅目,作者也心手雙暢。

他是一個內斂低調的人,對朋友和工作卻是滿腔熱忱,接觸久了,你會發現他有一種孩子似的心性,很純真很陽光,如同他的字。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王衛軍的書法

文/ 薛元明

清劉熙載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這句話曾被反覆引用。事實上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按照要求來塑造自己,付諸行動,名副其實;一種是依此來刻意標榜,喊口號而已,名不副實。

以我對王衛軍的了解,覺得其個人氣質乃至生活方式,與自身的藝術態度協調一致,真正做到“書如其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是一個迷戀行走的人並不斷突破自己的人。”作品透露出文氣、雅氣,源於個人內在的文心。“在這個相對浮躁的時代,張揚個性的時代,如果說我的書法還有一點書卷氣息,我感到非常欣慰。所謂‘書卷氣’,大概就是劉熙載所說的‘士氣’,或者說是 ‘文人氣’、‘才子氣’。”衛軍的作品同時又有“英氣”和“虎氣”。衛軍出生項王故里,成長於西安軍校,在軍營里得到了常人無法得到的鍛鍊和磨礪,“走過那段軍旅人生,我感覺自己多了一份踏實與責任,多了一份忍耐與執著,也多了一份厚重與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書家們要走出書齋,把目光從關注藝術和關注藝術市場的狹隘視野中解放出來,更加自覺、更加主動觀照自然、社會、歷史、自身,擔當起一個書法家的社會責任,通過人生的不斷豐富,來提升作品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內涵,這樣創作的作品才會更具文化意義,更有藝術的穿透力、感染力,才能撐起這個時代書法藝術繁榮發展的天空。”故而閱讀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文氣與虎氣的共同作用,柔中有剛、剛柔並濟。我個人並不贊同書法只有書卷氣或金石氣,兼備而有側重。因為文人氣質普遍存在一個柔化問題,柔弱近媚、過剛易露,折中調和則不倫不類,難就難在這裡。很多人學王羲之到最後出不來,變得媚俗,原因在於王字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既有流利的一面,也有雄強的一面,簡而言之,就是“雄秀”二字,僅得之秀,難免變得單薄。這一點應該慎思。

任何書家都是生活在一定時空中的,對於時空的理解和把握至關重要,於王衛軍書法的解讀,亦由此入手。

從時間上來看,既有時間對他的磨練作用,也有他對時間的辯證理解。時間的作用簡單來說,氣質源於培養,需要長期積澱、濡染,非一朝一夕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謂的“修”,就是濡染、浸泡。通常說“貴族氣質”一詞,強調的就是潛移默化。不過,側重的是強調文化理想、人格光芒、人格魅力,講究的是思想和行為的品質,並不是習慣上所理解的政治、經濟地位的特殊性,那只是“暴發戶”。書家要做的是文化貴族、精神貴族。王衛軍能夠做到在行走中積累,在不斷的積累中思考。人只有站得更高,走的更遠,才能看到更遠更美的地方。王衛軍具有古典情結,追求古氣、古雅,認為書法不能是無源之水。孫過庭《書譜》中強調:“翰不虛動,下筆有由”,《松雪齋文集》中有句:“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但同時,“時尚”也是他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真正的時尚應該是具有深度的藝術氣質,從來不封閉自己,更不用說固步自封,關注書壇潮流的走向和變化,對自身加以反思,永不停息追求自我價值實現。

從空間環境來說,同樣存在對他的作用及個人的辯證理解。環境的作用無外乎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一方面,多元化社會中的藝術具有不可捉摸性,“筆墨當隨時代”,很多人只關注筆墨而忘記了自身,個人必須把握時代脈搏,否則無法跟隨時代;另一方面,一切言行都是當下的,特定的時代具有不可逾越性。書法的社會學轉型與書家專業化、職業化之間存在很多矛盾,書家的可塑性、可變性增大,要學會面對各種複雜多變的情況,按照個人氣質來塑造自己。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或者有一種可能,時常違背個人真實的心態。有一點始終需要面對——書法和現實名利的關係。佛教把眾生心態概括成“憂喜參半”。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每個人只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從出生那一天開始,就同時面對了死亡等不利的一切,需要面對利害得失。換句話來說,人的煩惱源於對未來的牽掛、掛礙,人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合乎自身意願的結果。有鑒於此,衛軍借用聖嚴法師的話來告誡自己,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放下便是。故而衛軍能夠在紛繁蕪雜、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本色。時下書壇常常蔓延了一股模仿和炫技的風潮,有太多的媚俗和做作之舉,藝術手段與個人氣質極度背離,原因在於個人理念的迷茫和游離。跟隨時風、泯滅個性的創作比比皆是,俗趣不絕,滿紙浮燥。回到“書如其人”的觀點來看,衛軍除了注重自身氣質的培養,即“我”的凸顯,另一方面則是要關注“寫”,做到純粹的書寫。清人姚孟起曾言:“清則淨、淨則古、古則新”。“清”去“濁”,“淨”去“俗”。“唯俗不可醫”,炫技原本就是一種俗。書法要重視“技”,應該是大道基礎上的小道,否則就是小技、末技,重視技法,並不唯技法。“我一直是自覺不自覺地行走在書壇的邊緣,這樣既可有的放矢地參與書壇的一些重大活動,又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審美距離,使自己不至深陷書法大潮的漩渦中。”要知道,書法是一輩子的修煉,保持距離就是保持自己。展覽充其量只是藝術之旅的一個個驛站,人生的目標在遠方。

衛軍作品的特點可以用節奏和自然兩個詞來概括。在中外文藝理論中,“節奏”是最早出現的概念和術語,《樂記》中就提出了“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的觀點。西哲柏拉圖《法路篇》中指出:“節奏即有運動的秩序”。從哲學的角度上講,節奏是空間和時間的基本形態之一。人類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節奏。首先是培養良好的節奏感,加深對節奏了解的重要性,其次是掌握節奏的真諦,從根本上來講,是對自身鬆緊張弛的人體生理與社會實踐的有效把握。節就是節制,奏是表現,“奏”是生命的基礎,無論是晝夜的交替還是四季的變遷更或是潮水的起落中,都能感受到。當個人親身體會到自己呼吸時的節奏,以及心跳的步伐中領悟到存在。書寫猶如呼吸和心跳,才能夠做到自然而然。“自然”一詞在傳統乃至於現代生活中運用非常普遍。與真、善、美之類在現代學術譜系中因被反覆引用而已經變得非常西化的概念不同,“自然”一詞並未被某個現代學科當作專門範疇,隱身於日常生活中,得以保留本身的“自然狀態”,保留較多的中國特性。“自然”是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蘊含了豐富的含義,從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莊,到儒家經學的終結者康有為,乃至古典藝術中的詩歌書畫等,無一不見證這一觀念的深厚源泉。對於王衛軍而言,不僅僅是自然的狀態,自然的書寫,而且也是自然而然的態度,自然的節奏,不假雕飾,書風平和含蓄、不激不勵、典雅溫潤、從容俊逸。

王衛軍在自然和自我之間,尋找到追求內心世界與藝術世界契合的捷徑。“從校園到職業書法家,使很多書家對社會、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認知和人生歷練、生命體驗比較相近,人生的視野相對狹窄,很難產生深刻的思想火花、與眾不同的情感訴求和獨特的審美取向。”由此而言,王衛軍的書法理念可以概括為:“美是唯一的價值標準”。書法的創作研究是對美的發現和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說:“人通過宗教、藝術和哲學來體悟、表達和表征人的情感世界。藝術是人對情感世界的體驗,藝術本質上就是實踐著的人的生命藝術。”

動筆處處見優雅——淺談王衛軍書法藝術審美取向

文/高步明

我一直為衛軍書法的優雅所感動。可能更多痴心翰墨同道,都想沾上優雅,因為不雅即俗,一旦挨上俗,便十分痛苦和無奈。但擁有這份優雅著實不容易,若要保持這份優雅,更非凡夫俗子所為。

衛軍優雅得頗為自信。衛軍的作品從七屆全國展獲全國獎開始,便一口氣將書法重大賽事的大獎全部拿下。可能有人至今仍感到是意外的驚喜,意外驚喜於衛軍作品的優雅魅力。為追尋優雅,他坐過冷板凳、花過苦功夫。他20歲那年,就以一手漂亮典雅的鋼筆字,吸引住眾多評審的眼球,獲第五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當兵之前,他就出過數本字帖,儘管眼睛近視度數不低,還是被破格招入部隊。一度,他把自己名字王衛軍索性改成王左軍,矢志取法乎上,捍衛右軍“書聖”那優雅氣質的尊嚴。從中不難看出,他的自信有著充分的理由且毫不含糊。更可貴的是,為堅守自己的優雅,他一意孤行,獨持己見。他可以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可以傾聽別人的評說和建議,可以寬容別人的短見和繆誤。但他拒絕東施效顰仿製的優雅,朝三暮四追星的優雅,改頭換面假冒的優雅。把他自己始終調整在“無意於佳乃佳”的狀態上,這既是定力,更是膽識。

衛軍的優雅契合他的情感。書法是情感的寵兒。猶如作手畫貓,是畫貓的微笑,貓本身多么單調無味。衛軍從上國小時,就開始與大量法帖中的古人對話,在感悟古人情感世界的同時,更在潛意識中感覺感知自己的心靈世界。衛軍的雅是雅觀之雅。他的作品姿態端莊、大大方方。打眼一看,無一絲造作,即使小字行草,每一筆的來龍去脈也交待得十分清楚,字裡行間均是合乎法度的書寫。衛軍的雅又是雅趣之雅。在沖淡平和的主調下,盡顯高雅的意趣,在牽絲連帶、顧盼左右、大小交錯中既不動神色又溢出萬千氣象。衛軍的雅更是雅致之雅。他延續“二王”一脈,精心打磨自己作品的內在氣質,久而久之,使作品發散出溫文爾雅的清靜,波譎雲詭的真味,吟風弄月的灑脫。回首熱熱鬧鬧的書壇,我們缺少的正是優雅、大雅、至雅。許許多多本來天姿聰穎、後天也很努力的同道,因錯把濁氣、霸氣、江湖氣當成優雅頂禮膜拜,進而與優雅的書卷氣越走越遠。只要靜下心來回望書法的歷史,就不難發現甲骨文的稚雅,鐘鼎文的拙雅,王右軍的文雅,蘇東坡的儒雅……都是一個雅字維繫和相伴,這些作者把全部情感通過雅傳達了出來,很難想像,那些去雅抱俗的作品到底要渲泄什麼樣的情感?

衛軍的優雅最得益於濃厚的人文關懷。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生活中的衛軍為人謙和、平易近人,獲了多次大獎,他仍保持低調。他有極好的口碑和人緣,像他的作品那樣親和。他愛好廣泛,尤其酷愛文學。我很早就讀過他的小說、散文,他的文學作品同樣以雅為美,與他崇尚的優雅書法相合拍。這一點,是任何高超的技巧都不能取代的。他深知,文學是書法藝術的母體,需要她的呵護和滋養。否則,任你的作品如何花俏、新奇,總覺得不那么優雅動人。當今,文化內涵的缺失正是書法藝術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也因此埋下了斷絕書法薪火的伏筆!衛軍抱有這樣的憂患,身為文聯一員也有這樣的責任。他勤於讀書和思考,他認識了書法技巧的有限和藝術生命的無限。有道是修於心而形於外。書讀多了,心中的碧海藍天自然造成了他藝術生命的和諧自然、優雅傳神。

從紮實進在虛靈出——書法家王衛軍及其作品評析

文/吳國平

王衛軍是一位在江蘇乃至在全國看都是有著相當實力和影響的青年書法才俊,近些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入展國內重要展事並屢獲大獎,在當今書壇顯露頭角,以其突出的才華和美德贏得了人們的關注和稱讚。

初識衛軍其人其書,是在七 年前他與管峻等在省美術館舉辦的“橄欖風”武警五人書法展覽。展覽非常成功,衛軍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年過去了,經過禪悟和歷練,衛軍的書法實現了破蛹化蝶般的質的飛躍,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靈的境界。

衛軍是個比較執著努力和認真嚴謹的人,從寒窗苦讀,到軍旅磨礪,每一個角色和崗位都很出色,深受老師、領導以及同學和戰友的喜愛和欽佩。由於家學的緣由,他從小坐過童子功,受過正統薰陶。正因如此,像他這樣的人寫得“野”一點,或者說,寫得放曠一些、瀟灑一些,是很不容易的。可一旦突破,又會比一般的人擁有更多的優勢,發揮得更加完美。在衛軍近 期的作品裡,我們除了看到傳統書寫方式的精彩再現之外,更多的看到的是在勁健和精熟中透著虛靜和空靈,看到的是溫潤平和、典雅優美的精神氣質,看到的是一種對精粹古典的敬畏、迷戀和難能可貴的文化堅守,看到的是一種古典精神的現代闡述和具有包容力、感召力的人格自信。

衛軍的書法走的是“二王”一路。毫無疑問,這是一條正道。自魏晉以來,“二王”書風作為主流,長期處於統領地位,影響和造就了國人的基本審美定勢。雖明清以下碑學興起,對“二王”一路帖學一度出現貶抑的情態,但其地位始終無法徹底的顛覆和撼動。當代書法,出現了帖學復興的熱潮,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復古,恰恰是現代審美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說,它的繪畫和抒情性特徵、它對毛筆筆性的張揚、它姿態的妍美,以及更多的可能性等,極大地滿足了現代人的視覺要求。但在這種熱的背後,也出現了將“二王”書風媚俗化、庸俗化的傾向,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忽略或放棄了“二王”書風的生命意識、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令人欣喜的是,衛軍對此卻保持了應有的警惕。他把學習書法當成一個不斷掘進和不斷禪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一個很好的心態和精神,悉心精研筆法,努力在更深層次上與古人對接,試圖藉助於深厚傳統的有力支撐,建立起新的筆法闡述體系與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他認為,具有現代意義的個性化追求是當代性的重要依據,只有個性化才能達到對類同化的遏制、只有個性化才能出現多元氣象。他還認為,強調大的視覺效果和展廳效應,固然有其進步意義,但中國書畫自有其特有的萌生、發展的文化背景,如果簡單地嫁接西方美學思想和藝術思潮,就可能導致書法走向形式化、娛樂化的傾向,從而,失去它的古典情態和豐富內涵,與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品格背道而馳。這些思考,既反映了衛軍對當代書法現象的價值判斷,也體現了一個成熟書家的良好心態和文化責任。

衛軍的內心有一種古典情結。雖處在熱鬧的大都市裡,享受著現代生活,忙於單位的繁雜瑣事,但他卻對古舊的物什格外喜愛。古民居、古字畫、古詩詞、古器物等,一概很感興趣。他尤其崇尚古代文人的那種寄情山水、高臥林泉、感事春秋、自我清雅的生活。當然,這裡說的古代文人生活顯然已被他詩化了,也恰恰體現了他渴求淡定和瀟散的文人情懷,這對一個把書法當作終身事業來對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冬。一日午。小雨。我與他在南京清涼山古玩城好友胡家瑜先生“造辦室”小飲,酒是上好的陳年茅台,話從景德鎮和宜興的瓷和陶再聊到“八大”和陳老蓮等,微醉,言醺,好不愜意。末了,相邀再聚。

——要的就是那么一種感覺。

妍外秀中 亦古更今

——試論王衛軍的書法藝術

王衛軍作為全國70後的代表書家,他的書法追求和藝術狀態對我們把握書法的自覺,特別是對“書法形”的自覺具有典型意義。我們通過對王衛軍書法藝術特質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書法的審美追求、藝術價值認同,同時也試圖窺視這種“形”在當代書法發展的意義和趨勢,在自覺中把握書法的發展方向。

從王衛軍所取得的成績來看,毋庸置疑王衛軍的書法追求已被當今書壇主流所認同,這是當今大多數青年書家所追求的。那么王衛軍書法為什麼能被書壇和專家認可呢?我覺得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藝術追求正體現出當今時代書法對“形”的自覺。在這種“形的”自覺下,王衛軍書法表現出獨特的個性。

(一)字形優美

王衛軍的書法取法和創作都是以古代經典書作為對象,這種書體最適合和擅長的主要運用於手札中,不管是二王、宋四家還是元明書家,都是如此。這種書體和書寫形式的最基礎和最關鍵的是每個字型外形的把握,這也是最基礎和最難的。我們可以發現,王衛軍的小行書每個單字都非常優美、典雅,其書寫線條幹練、結體精美,經得起推敲。這是帖派書法成功的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這種書體不太強調筆畫之間的強烈對比,也不過於追求字與字之間的“造勢”,他完全以每個字的穩定造型來求得整個作品的典雅、安詳,這一點,“二王”行書為我們樹立了極其高超的典範,也是我們無法逾越的關鍵。

(二)墨守一色

現代書法的自覺追求,我們認為墨色的變化是可以突破古人的重要之處,當然成功的書家已經在這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如當代草聖林散之的墨色變化,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令人稱奇的是,王衛軍的小行書幾乎對墨色沒有過於著意,他的創作幾乎只用一色。這雖然繼承了手札的墨色特點,並作為一種自覺選擇而走向極致,這不能不說書法多元審美取向的魅力所在。

(三)章法獨特

王衛軍巧妙地將文字主體、印章、留白以及書寫載體的顏色揉合在一起,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和全新的藝術感受。如作品《五柳先生傳》和《陳繼儒哲言》等,在書寫文字的主體之外,運用落款和不同形狀的印章、鈐印於不同的位子,將書寫載體的空間分割,更利用其色紙的顏色產生審美感受,使其具有自我的藝術追求。這充分表現出對他對書法“形”的自覺追求。印章的使用也常常“劍走偏鋒”,如冊頁行書《畫禪室隨筆》,由於每頁的正文文字較小,大膽的用大於正文的印章將主體拉大,不但沒有喧賓奪主之感,而且還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這些都是古人所沒有的。此外,他還獨具匠心地將印章預留在正文之中,還巧妙地設計多枚大小不同的印章鈐印在不同的位子,產生獨特地效果,具有古代書畫引首、跋文後的收藏和鑑賞鈐印的藝術效果。

(四)典雅溫潤

秀美的漢字藝術造型、獨特的書法章法構制以及黑色的線條,決定了王衛軍書法的審美傾向典雅溫潤,特別在其扇面作品中,表現的更加突出。這種審美形式,既有傳統文人書法的書卷之氣,又散發出強烈的現代氣息。他將傳統的書法藝術,在現代理念和古代和現代的藝術語言下融合,創作出一幅幅具有古典意蘊又有現代審美特性的書法作品。

我們處在一個多元的藝術發展時期,各種書法藝術流派、風格並存,他為創造和產生偉大的藝術思想和傳世的藝術經典做好了準備。但是,“多元”並不是說沒有“主流”,沒有“主題”,這個主流就是一種方向,一種在歷史積澱下的方向和“豐富”,一切違背這種原則的只能是“末流”,中華文化的燦爛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就是這一規律的證明。所以,對“形”的書法藝術追求,就是當下文化“主流”的書法藝術的顯現,必將載入書法史冊,對中國書法作出自己的貢獻。

書法藝術發展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整個社會發展的制約,同時,它也和書法藝術自身發展相互作用。當代書法藝術的審美個性,就是在這兩種“力量”的結合下產生的。王衛軍多次和我闡述他對書法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問題的看法,從他的觀點中,我明晰的看到他的書法觀正和書法主流發展規律暗合。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神奇的一面在於,他雖然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發展理路,但是,他一定會主動和自覺的按照自己的發展方向前行並創造自己的輝煌。在中國傳統的思維中,書法的形式總是“形而下”的不被特別重視的一個環節,我們從中國的書論和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到這樣的事實,顯然,這和中國文化早熟並受到老莊哲學思想的影響有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書法的“形”和“神”是書法作品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由於書法的特殊性,特別是作為文字的實用性,千年來書法在魏晉時期作為一種藝術而自覺,但是,對形的自覺上應該不是非常充分,這卻給今人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王衛軍書法的形式探求,完全不在實用的範圍之內,將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他巧妙地運用了當代科技的發展,和新材料的運用,自覺地選擇各種有利於自己創作的書寫載體,對形式是一種自覺追求。這對於書法的傳承與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時代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