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據清光緒《豐潤縣誌》記載,早在清代王蘭莊就是豐潤南部重鎮,於1948年解放,1958年屬唐坊公社,此地為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建鄉,1986年改建鎮,1992年畢武莊鄉併入此鎮。鎮域面積86.6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人口3.8萬人,耕地面積5萬畝。2006年全鎮完成生產總值79020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00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4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60元。占地86.59平方公里,耕地38397畝,地勢平坦,屬黑粘土質。轄30個行政村,9833戶,38593口人,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450元。
清雍正年間,這裡曾是皇家"營田",生產一種紅稻米,因米質優良,專供宮延食用,故稱"御田胭脂稻"。1958年,曾將此米送京招待國際友人。1962年,該稻曾在全國農展館展出,後來絕跡。近年該鎮與北京農科院又共同研製開發出了該品種。
特色農業
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方面,圍繞建設農業強鎮,加快推進棉花、蔬菜、水產養殖三大產業基地建設,發展高效優質抗蟲棉3萬畝,無公害綠色蔬菜1萬畝,名優品種淡水養殖4000畝。積極培育園林苗木新產業,建成了王三、高家莊各占地100畝的苗木花卉示範園區。先後發展種養業示範園區20個,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5項,建成了棉花種植、水產養殖、蔬菜生產等經濟合作組織和天和三草加工、興達棉油、白龍麵粉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積極爭取國家支農資金,籌資1300萬元,完成農地整理1.5萬畝,形成了“溝溝相通、渠渠相連、閘橋涵配套完備”的排灌體系,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增強。工業生產和項目建設,牢固樹立工業立鎮、興鎮、強鎮理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幾年來新上項目30個,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2.1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7個。廣源爐料、新泰環保建材、永裕鋼廠、長江水泥廠等一批骨幹企業相繼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冶金、環保建材、化工、鑄造等行業為基礎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方面,依託“兩沿一街”(沿112國道、邱柳路,小城鎮商業街),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吸引鎮內外能人興業經商,促進了第三產業和個體經濟的健康發展。2006年,實現三產增加值4.16億元,三產網點達到4980個,從業人員6310人。
基礎建設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累計投入1080萬元,完成了王蘭莊中學擴建,畢武莊、橫沽、岔道口3所高標準國小教學樓和4所幼稚園的建設,教學環境和質量顯著提高。籌資120萬元,完成了高標準鎮中心衛生院建設,30個村全部建有規範化衛生室。小城鎮建設累計投資470多萬元,新完成拆遷面積3200平方米,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投資4.5萬元對鎮政府、財政所、派出所、衛生院、農行營業所等9個單位實施了形象亮化工程,鎮容鎮貌得以改觀。籌資200萬元完成了高標準新敬老院建設,全鎮“五保”集中供養水平明顯提高。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籌資340萬元,新打吃水井54眼,改造自來水管網18萬米,解決了民眾的飲水困難。投資80萬元,改善了王蘭莊、畢武莊集貿市場條件,修建了邱柳路至兩所中學的油路,完成了邱柳路沿線3000米排水溝建設,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民眾生產生活。全面加強基層防控體系建設,投資70萬元完成了派出所、司法所辦公樓建設。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連續三年被區命名為社會綜合治理先進鄉鎮,2005年被評為唐山市誠信平安鄉鎮,為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廣泛開展爭創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和“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民”評選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鎮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連續三年被區委授予“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文明生態村鎮建設成效明顯。2003年以來,累計投入創建資金220.6萬元,修建高標準水泥路面35330平方米,修建休閒廣場6個,種植高檔觀賞花木6020株,清理垃圾13710立方米,拆除違章建築7810平方米。積極探索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結合“兩定一承諾”活動,深入開展黨員示範村、服務組和先鋒崗創建活動,推廣黨員責任區、黨員義務清掃日和常年清潔隊等做法和經驗,指導各村因村制宜開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止2006年,全鎮共完成了3個市級重點村、10個區級重點村和4個面上創建共17個村的創建任務,連續三年被區委、區政府命名為文明生態村鎮建設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