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蒙的《青春萬歲》主要描寫了鄭波、楊薔雲等一些學生黨員對一些生活困難、思想落後的女學生——如天主教會“仁慈堂”中長大的孤兒呼瑪麗、出身資本家家庭的二小姐蘇寧、一心想當科學家,對集體和他人缺乏熱情的李春等人的熱心幫助,使她們最終都能融入到學校這一大家庭中來,共同進步,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學生們之間的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和很高的思想覺悟。同時作品中也穿插描寫了鄭波和楊薔雲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提高學習成績,以及鄭波與田林、楊薔雲與張世群之間的不成熟的、朦朧的愛情故事。
作者簡介
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於北京。1953年創 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7年因小說《組織部來 了個年輕人》被錯劃為右派,1963年起在新疆生活工 作十六年,1979年調回北京。曾任《人民文學》主編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文史 和學習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王蒙的寫作以文學為主,兼及思想文化、社會歷史和 古典文學研究闡釋等領域,六十多年來發表、出版作 品近兩千萬字。
圖書目錄
《王蒙文集 青春萬歲》無目錄。
文摘
“姑娘們,現在,我們的幸福泉開始噴水了!”
十八號帳篷前,女七中高二班的孩子們挖了一個小小的“泉眼”。上午九點鐘,她們剛剛爬山、看日出回來,不顧疲倦,圍了個圈圈,舉行“幸福泉開幕典禮”。
梳著短辮子的、身材靈活的袁新枝,鄭重而又幽默地做了如上的宣布。然後,她在清脆的掌聲中弓下腰,小心翼翼地把“泉眼”上的瓦片挪開。活鮮鮮的水,一下冒了老高,濺濕了袁新枝的綠裙子。水柱接著矮下來,離地只有半尺。
她們擁擠著,用自己的漱口杯,一人接了一杯水。
袁新枝以自由神高舉火炬的姿勢把漱口杯舉起,忍住笑,莊嚴地說:“乾杯!”杯子叮叮噹噹地碰在一塊兒。大夥把杯子拿到唇邊,仰脖子喝了進去;冰涼、苦澀、帶著牙膏味兒。
“棒極了,能氣死賣汽水的!”孩子們一邊嘰喳稱讚,一邊扭動舌頭,吐出沙礫和土塊子。
這時,五個穿著褲衩、很有運動員風度的女孩子遠遠跑來,她們驕傲地挺起胸,克制著倦意。離近了,為首的周小玲喊道:
“我們來了,怎么不歡迎啊?”她揩一揩額上淌著的汗。
她們是“紅色勇敢者旅行小隊”的隊員,今天摸黑從城裡動身,徒步走來,準備和本班的同學一起參加營火會。
“歡迎,歡迎,請喝幸福泉水!”大家拉住勇敢隊的隊員,一人灌了一口水。
周小玲掙脫開,哭喪著臉說:“媽喲,一點也不幸福。”又問:“鄭波呢?”
“鄭波在營部開會。”
“她媽病了,她舅母讓她快回去。”
“喔。”大家靜下來,袁新枝去找鄭波。
孩子們在西郊的草地上露營,三十多個帳篷排成一個凸字。用竹竿和樹枝,紮起了營門,營門上端插著一排小彩旗,迎風飄舞。彩旗下邊,是柳葉編的四個大字:“快樂的營”。
進了營門往左,可以看見高高搭起的塔形的嘹望台。值勤的“哨兵”,扶著軍棍,站在台上,警覺地俯視著營地的四周,俯視著田野、道路和池塘。有時也禁不住放鬆自己的職務,望望空中多變的雲彩、時淡時濃的遠山的輪廓,和那邊堆滿石塊的高崗子。從那裡,清清的河水稀里嘩啦地流過來。
每天早晨三四點鐘,天還黑,孩子們已經被無邊的興奮攪得睡不下去。誰都不說話,怕吵著別人,只是靜靜地躺在稻草墊子上,聽那清晰可聞的喧囂音響:有呼號、走步的聲音,那是附近的部隊為了準備國慶檢閱緊張地操練著;有木輪車咯吱咯吱推過;還有從遙遠的工地上廣播的,隨著風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評劇唱片《小女婿》和《劉巧兒》;也偶然聽見一兩句含糊的叫喊,或是火車汽笛的高亢鳴聲。不論醒得多么早,不論周圍的一切在表面上是多么平靜,但孩子們細心地躺在帳篷底下,緊挨著心愛的土地,就總聽得見這一切又協調又混亂、又清楚又模糊、又複雜又單調的聲音。孩子們從而確信,全體都睡覺的時候是沒有的。當辛勞的人們鑽人安樂的被窩,輕鬆地喘上一口氣,閉上自己熬紅的眼睛的時候,另一些辛勞的人們,已經穿好衣裳,掏出翻在裡邊的領子,打打鞋上的土,驕傲地奔向自己的生活,擔起種種的任務了。生活的旋律就是這樣的無盡無休,嘈雜而且強壯。
然後太陽升起,新的一天開始。孩子們歡呼野營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是青春的無價的節日。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歸我們所有。藍天是為了覆蓋我們,雲霞是為了炫惑我們,大地是為了給我們奔跑,湖河是為了容我們游水,昆蟲雀鳥更是為了和我們共享生命的歡欣。從早到晚,大家遠足,野餐,捉蜻蜓,釣魚,划船,採集野草野花,登高望遠……直弄得筋疲力盡。天底下快活的事兒好多喲,從前竟沒有做過!這些事兒今天來不及做完,時間過得真快!只得等明天了。明天還不快來,時間過得真慢!
晚上,灼熱的空氣還沒有散盡,就寢號已經吹起來。號手站在野營“倉庫”旁邊,嗚嗚地使勁吹,他看著滿天的星星,滿意地體會著自己的地位的重要;又惋惜由於自己一吹,孩子們的歡笑吵鬧頓然消失,星星也變得又高又遠,只剩下成群的青蛙,它們的大合唱才剛剛開了頭兒。
這就是首次的露營生活,在一九五二年夏天,新中國誕生還不到三個年頭。
鄭波被袁新枝叫了回來。周小玲拉著她的袖子,告訴了她媽媽的情況。她說:“也許不要緊,我媽有老病根,常犯。可是一回去,就參加不上營火晚會了,真有點倒霉。”
“豈止有點!簡直慘透了!”說這個話的是楊薔雲,鄭波的好朋友,她有稍高的個子,肌肉顯得繃緊。她沒有通常的所謂“美”——修長的眉毛、高鼻樑和小嘴,但是在她的臉上,目光里,卻像是擁有照耀一切人的光亮。那豐富的,多變的,不斷閃過的表情,使每個注視她的人都會眼花。聽周小玲一說,她好像比鄭波還著急,右手捏了一下左手的小指頭,說:“要是你不在,我們開營火會多掃興呀。”
鄭波說:“我不在要什麼緊?你不在才真掃興呢。對了,我還沒喝咱們的幸福水,喝了水,就走吧。”P3-5
序言
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於北京。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7年因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被錯劃為右派,1963年起在新疆生活工作十六年,1979年調回北京。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王蒙的寫作以文學為主,兼及思想文化、社會歷史和古典文學研究闡釋等領域,六十多年來發表、出版作品近兩千萬字。
本文集收入王蒙1948年至2012年的作品,編為四十五卷。簡要說明如下:
1.第1至8卷為長篇小說。
2.第9至15卷為中短篇小說、微型小說。第9卷《在伊犁》《新大陸人》為兩部系列中短篇小說,編為一卷;其他中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按體裁分卷;翻譯小說附在微型小說後。
3.第16至18卷為散文隨筆,體裁上不再細分。報告文學作品數量不足一卷,編在散文隨筆後。
4.第19卷為詩歌,包括新體詩、舊體詩、散文詩,分類編列;譯詩附在詩歌后。關於李商隱的論文和談論古典詩詞的文章,編入本卷。
5.第20卷為發表於《讀書》雜誌“欲讀書結”專欄的文章,編為一卷。
6.第21至23卷為論文學與創作,按內容分為“文學綜論、創作論”“作家作品評論、序”“創作談(自序)、文藝雜談”三部分,編為三卷。
7.第24至28卷為演講錄、談話錄。演講錄按內容分為“小說·文學”“文化·修養”兩部分,編為三卷。談話錄包括訪談和對話,編為兩卷。編者對個別篇目的標題做了必要的改動,個別篇章做了必要的刪節。
8.第29至34卷為《紅樓夢》研究系列,第35至39卷為老子、莊子研究系列。關於《紅樓夢》、老莊的文章、演講分別編入各相關卷,排在正文後。《與莊共舞》篇幅較小,與《莊子的奔騰》合為一卷。
9.第40至44卷為自傳、回憶錄系列,《我的人生哲學》篇目略有增刪。自傳三部為修訂本。
10.第45卷為代言、建言及附錄。代言為作者在《人民文學》雜誌、中國作家協會、文化部、全國政協任職期間以非個人身份發表的文章和言論;建言為在此期間發表的建議性、建設性文章和言論,二者分類編列。
11.本文集各卷作品原則上以時間排序。文末標註日期一般為發表日期,少數為寫作日期。有些作品寫作或發表的具體日期難於查考,則根據相關線索判定其年代並參考在作者其他文集、選集中與前後作品的關係確定其位置。
12.其他需要說明的具體問題,均見題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