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華,男,博士,博士後,1978年12月生於湖北省宜城市,現為廣東工業大學副教授、測繪工程系副主任。200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工程專業,並被免試推薦為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利用大地測量、地震和第四紀斷層滑動率等資料聯合研究中國大陸現今地殼運動速度場和構造應變應力場,2003年被免試推薦為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主攻方向為利用雷達干涉測量(InSAR)研究青藏高原地震周期,2007年6月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並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7月到廣東工業大學工作至今。
個人經歷
先後於2003年6-12月、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兩次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從事InSAR在城市和礦區沉降方面的套用研究;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赴香港理工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從事GPS一機多天線系統軟體研發;2007年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RoyalSocietyInternationalIncomingFellowship),赴利茲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博士後研究,2009年7-12月、2011年7-10月再次赴英國利茲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研究成果
以東京地區為例,探討了利用GPS觀測資料改正InSAR對流層延遲誤差的可行性,是國內關於InSAR大氣延遲誤差改正方面最早公開發表的成果之一(Xuetal.,2006);利用InSAR研究了1997年西藏瑪尼Mw7.5級地震的同震形變,得出了瑪尼地震同震形變的不對稱性是由斷層面的傾斜及其傾角變化引起的結論(Wangetal.,2007a);採用ENVISAT/ASAR影像,運用強度圖相關法估計了克什米爾地震震中區域距離向和方位向的同震偏移量,並首次聯合升/降軌偏移量觀測值建立了克什米爾地震的三維同震位移場,是國際上關於克什米爾地震的最早研究成果之一(Wangetal.,2007b);首次利用InSAR獲取了鮮水河斷裂北段的震間形變(Wangetal.,2009);提出了聯合InSAR與GPS建立大尺度地殼運動速度場的方法,在2010年EGU、AGU和2009/2011年InSARFringe會議上做口頭報告受到較高評價。主講課程
主講《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3S技術集成》、《GPS原理》、《測量程式設計》、《工程測量》等多門本科生課程,榮獲廣東工業大學建設學院青年教師授課競賽"十佳授課教師"稱號,主持、參加了十餘項科研項目,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被SCI收錄4篇、EI收錄5篇、ISTP收錄5篇。先後獲得1998-1999年度葉雪安大地測量獎學金、2002-2003年度王之卓創新人才獎、2004年度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創業優秀學生獎、2007年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2008年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獎項。個人經歷
2001/07-2007/06:博士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1997/07-2001/06:學士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工程專業
2009/11-至今:廣東工業大學副教授
2007/07-2009/10:廣東工業大學講師
2011/07-2011/10: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
2009/07-2009/12: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
2007/12-2008/11:英國皇家學會博士後
2006/12-2007/03: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訪問學者
2005/03-2006/03:香港理工大學訪問學者
2003/06-2003/12: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獎項
2008年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
2004年度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創業優秀學生獎一等獎
2002-2003年度王之卓創新人才獎二等獎
1998-1999年度葉雪安大地測量獎學金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