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兼職
科技部試點聯盟食用植物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大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油脂分會副會長、營養分會副會長,全國糧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國家食用植物油檢測重點實驗室高級技術顧問。
科研項目
長期從事脂質科學與相關技術研究開發科研和教學工作,是我國食用油領域唯一國家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始終專注於油脂工程的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以解決我國食用油數量與質量安全相關的科技問題為己任,在倡導與實踐食用油適度加工模式、提高自給率、研發增值新產品、建立並完善品質安全控制技術體系等方面取得多項重大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先後主持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重大研究項目6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分別排名第1、2和4)、其他省部級獎勵1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收錄125篇,單篇最高他引120次,出版教材、專著10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件,主持制修訂國家標準20餘項,《中國糧油學報》、《中國油脂》和《糧油加工》等雜誌編委,指導畢業研究生113名,其中博士22名,碩士91名,目前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國外留學生40餘人。其中科研項目中與功能因子相關的縱向課題包括:
(1)2000-2001年,主持“大豆綜合深加工高新技術”項目,2001年通過輕工聯合總會鑑定,總體國內領先,部分國際先進;
(2)2002年,承擔科技部專項基金項目“食品功能因子作用機理、分類及標準研究”之子課題“活性肽與蛋白質檢測方法與技術的研究”,2004年通過科技部驗收;
(3)2002年,主持國家863 項目“農畜產品中高附加值天然產物高效提取技術與產品開發(2001AA248011)”之子課題“植物甾醇提取與純化”;
(4)2003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凹凸棒土油脂脫色機理及對油脂品質的影響”;
(5)2003年,主持江蘇省攻關項目“大豆綜合深加工技術”,2004年通過江蘇省科技廳驗收;
(6)2003年,主持無錫市攻關項目“雙低營養保健油的研製”,2004年通過無錫市科技局驗收;
(7)2004年,主持江蘇省科技攻關項目“膜法油脂精煉新技術”;
(8)2005年,主持江蘇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高品質大豆磷脂系列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9)2006年主持教育部重大科技項目“負載凹凸棒土共溶劑法合成生物柴油關鍵技術研究”;
(10)2007年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食品物性修飾與油脂加工新技術開發研究”,第二主持人;
(11)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第三主持人;
(12)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功能性食品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第二主持人。
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12個;與中糧、魯花、益海嘉里、諾維信、嘉吉、麥當勞、肯德基、康師傅等知名企業長期合作,完成委託項目38項;積極組織應對反式脂肪酸、地溝油、煎炸油、塑化劑、苯並芘等食用油安全突發事件;多次受邀參加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解讀食品安全熱點、完成學科和行業發展報告、在國內外會議作主旨或專題報告。
人生故事
他是油脂領域的守望者,用幾十年的時間,執著堅守、銳意探尋,將自己的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託與這個領域合二為一。
他是蠡湖之畔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立德立言,薪火相傳,將傳統的師道文化與創新進取的時代精神融於一身。
王興國:油脂領域的守望者
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在油脂領域孜孜追求、嘔心瀝血,他將自己的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託與這個領域合而為一,他是守望者,執著堅守而銳意探尋,潛心思考而躬行實踐。一路走來,縱是荊棘艱辛無數,他毅然知難而進。他是蠡湖之畔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他是站在油脂領域學術高點的領軍人,他是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興國,坦易灑落而平淡沖儒,治學嚴謹而創新進取。
為師言傳身教,誨人不倦,桃李天下
正如《學記》所言,“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王興國認為為師者要“長善而救其失者”,身為博導,更應善作引導者,甘當引路人,對學生因材施教。他結合學科發展和實驗室遠景目標為學生繪製科研藍圖,與青年教師、博士研究生共同探討制定科研計畫,對每個學生的實驗設計、實施進行嚴格把關,引導學生將對科學的景羨化作對科研的不懈追求。他著力為搭建學術培養平台,帶領研究生參與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鍛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他鼓勵研究生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他說“我們的研究必須是開放式的,必須要走出去與國際接軌,盡力加快高層次人才知識更新的速度,建設合理人才梯隊”。迄今為止,已培養博士和碩士80餘名。樂做春泥育桃李,如今業已桃李芬芳,碩果纍纍。
身為國內食用植物油行業的學術帶頭人,中國糧油學會理事、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專業分會副會長、江蘇省食品科學與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及秘書長、江蘇省油脂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糧油學報》、《中國油脂》和《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等雜誌的編委,王興國積澱了豐厚的經驗和經歷。王興國常常說“本科生是油脂行業技術人員的中堅力量,給本科生上課,上好課,就是培養未來的油脂人才,作為老師,就要心繫行業的責任,立德立言,薪火相傳”。他每年都會親自講授《油料科學原理》、《油脂加工工藝學》等本科課程,並連續八次在教學考核中被評為“優秀”,榮獲江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大學講堂上的王興國老師旁徵博引、風趣幽默,精闢且透徹,言簡而意賅,他常常結合自身經歷和經驗,將學術前沿的新鮮理念引入課堂。在學生眼中,王老師不是傳統印象中埋首故紙堆的學者,他是高大挺拔、熱愛生活的當代知識分子,他亦師亦友,他身上體現了傳統師道文化與現代精神的融合。
王興國很重視實驗室的管理,實驗室作為培養學生和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嚴要求、重管理是實驗室取得成績的保證。王教授在實驗室管理方面既嚴格要求,又注重人性化,通過全體人員討論制定了嚴格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實驗室內濃厚的學術氛圍深深感染著每個人,“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業精於勤”是王教授對每位學生的勸誡和要求。
王興國教授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在他畢業論文的致謝中這樣寫道:“師德如水,身正為范。恩師為人坦易灑落,平淡沖儒;治學嚴謹踏實,銳意進取;師者言傳身教,誨人不倦,我們可以在恩師辦公室敞開心扉暢談古今,也可以在聚餐時言歡把酒共話未來,每一次,恩師總會用他那不乏幽默的話語解開我們科研和學業上的難題,使我們得以在學海中乘風破浪、執著前進。”
科研創新,嘔心瀝血盡瘁,碩果纍纍
從開始科研工作的第一天起,“創新”便牢牢地成為王興國的工作理念。作為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油脂領域學科負責人,從事科研工作二十餘年以來,帶領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學科為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王興國帶領的以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的科研團隊,立足於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厚積薄發,在科研領域內努力拚搏,甘於寂寞,刻苦攻關,克服了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一個個難題,在油脂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究成果。
迄今,王興國前後主持和承擔的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部省級重大項目共22項,負責和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項2項,省部級科技獎項10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入40餘篇,出版教材、專著7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6項,其中授權15項。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是江南大學的傳統優勢研究方向,在江蘇省乃至全國都有很高的聲譽。
在緊抓科研工作同時,王興國積極通過探索多種方式推進研究成果產業化。王興國及其所帶領的科研團隊,近年來為食用油企業開展技術服務項目達30多項,共建立產業化示範線20條,引入技術服務費超1400萬元,工程項目總投資達10多億。通過與國內多家知名食用油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搭建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平台,為科技成果產業化實現提供了依託。此外,王興國教授擔任了多個政府和部門的科技顧問,曾多次參加江蘇省“333”科技下鄉和科技洽談工作,為地方經濟、行業科技進步、轉型升級建言獻策。2002年,王興國通過收購方式成立了專注於食用油產業鏈條的脫色工藝粘土材料有限公司,企業目前已經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科技成果推廣的重要研究平台,食用油脫色吸附劑生產的先驅企業。在不斷探索當中,王興國在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而穩健的步伐。
正如王興國自己所說,“科技工作者要一肩挑起科研責任,一肩挑起社會責任。”作為無錫市政協常委,王興國關注民生熱點,通過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履行政協職能,為地方政府和經濟發展獻言獻策,4年來共提交個人提案7件,主持完成調研報告5項。其中由他所提出的《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大豆產業,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等提案,分別被民建中央、江蘇省民建和無錫市人民政府採納。
王興國以一位為師者的堅定信念和奉獻精神,以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嚴謹態度和創新理念,以一位學術帶頭人的遠大胸懷和高尚品格,承載著愛和責任,依然在他的科研道路上繼續前行。他把目光投向遠方,“惟有不斷前行、不斷創新才能贏得未來,才能贏得與世界同行對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