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元[原全國僑聯副主席]

王紀元(1910.2.18—2001.1.25),浙江義烏尚仁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在上海參加“社聯”,1946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37年奉命赴香港,將國際新聞社移港並向海外發行馬、恩、列、斯著作以及《西行漫記》等。1939年任國際新聞社重慶辦事處主任。1940年根據黨的指示到新加坡《南洋商報》工作,日本投降後,赴印尼雅加達創辦《生活報》,並出任社長。1951年回國後,歷任任中僑委文教司副司長、中國新聞社黨組成員,副社長(正部級醫療待遇)、香港中國通訊社社長、中華書局海外辦事處、商務印書館香港辦事處主任、全國僑聯副秘書長、副主席等職,是第二、三、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生平

王紀元,浙江義烏人。13歲國小畢業,14歲考入浙江省嚴州第九中學師範科。1926年在嚴州第九中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學校開除。得到了同情革命的教師的資助和介紹,奔赴上海。1927年夏考入上海江灣立達學園高中文科,同時在“立達”參加了團支部,受黨的吳淞區委領導。1929年“五卅”前夕,由於散發革命傳單,首次被捕入獄,一周后被釋放。因立達學園驅逐,只好到華南大學(當時黨辦的紅色大學)去旁聽,同時參加油印機關工作。不久,機關遭破壞,再次被捕入獄,被判囚禁一年半,囚於上海提籃橋監獄。1932年春,考入上海滬江大學商學院新聞科,同時開始了投稿寫作生涯。1932年在上海參加“社聯”,1933年冬,應《申報月刊》主編俞頌華先生的邀請,進《申報月刊》擔任記者。1934年夏,上海滬江大學新聞科畢業。1935年春曾短期擔任《申報》的旅行記者、《申報》國際新聞助理編輯。同年,在上海參加救國會的發起工作,並參加了青年記者協會。1936年春,隨鄒韜奮、金仲華等人赴香港創辦《生活日報》,因經濟困難而停刊。同年夏赴日本,進人明治大學新聞研究科學習。1937年奉命赴香港,將國際新聞社移港並向海外發行馬、恩、列、斯著作以及《西行漫記》等。1937年七七事變後,回上海參加生活書店工作,並協助《世界知識》的編輯工作。上海淪陷後,隨潘漢年、夏衍、茅盾等人到香港,被指定籌備國際新聞社在香港的發稿工作,但任國際新聞社駐香港辦事處主任,並向海外發行馬、恩、列、斯著作以及《西行漫記》等。1939年秋,並擔任國際新聞社駐重慶辦事處主任,1946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39年任國際新聞社重慶辦事處主任。1940年根據黨的指示到新加坡《南洋商報》工作,日本投降後,赴印尼雅加達創辦《生活報》,並出任社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1933年進上海《申報》工作起,長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1936年在香港參與創辦救國會機關報《生活日報》。1950年任印尼共產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籌備主任,1951年從印尼回到祖國後,出任中僑委文教司副司長,1952年起任中國新聞社副社長,1963年任香港中國通訊社社長,1970年至1979年任中華書局海外辦事處、商務印書館香港辦事處主任。2001年1月在北京逝世。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美國經濟復興運動》和《日本政治研究》,在《世界知識》、《申報月刊》、《東方雜誌》、《申報》、《生活報》(印尼)等報刊上撰寫了大量論文、專稿。

人物評價

王紀元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1年1月25日6時30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中國新聞出版界知名人士、中新社原副社長王紀元遺體告別儀式2001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曾慶紅,國務院僑辦主任郭東坡,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國新聞社,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政府以及香港《鏡報》社長徐四民等單位和個人敬獻了花圈。

王紀元一生追求光明和進步,他於上海滬江大學商學院新聞科畢業後到日本明治大學新聞研究科學習,掌握英、日兩種語言。王紀元是一位優秀的新聞出版工作者。在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中,始終追求光明和進步。從1933年進上海《申報》起,王紀元便長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1936年,他同著名報人鄒韜奮等在香港創辦救國會機關報《生活日報》。1952年起擔任中新社副社長。1963年任香港中國通訊社社長。他堅持愛國主義的報導方針,為報導中國和僑鄉建設,為開展新聞出版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王紀元1951年曾任中僑委文教司副司長。在新聞出版的崗位上,他堅守原則、忠於職守,付出大量創造性、建設性勞動,取得顯著成果。

王紀元是一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因從事革命活動,五次入獄、三年流亡。從一個進步報人、民主人士、愛國華僑,最終成長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