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在即,同學們有的忙應聘,有的忙考研,21歲的王海洋卻在學校里開起了一家店。這家店專門賣餅,而且只賣一種醬香口味的烙餅,店名就叫做“天下第一餅”。話說名號雖然起得響亮,但事實上店老闆兼任大廚的王海洋同學在開店前就從來沒做過餅。為了不自砸招牌,他想出了一條絕對能“包君滿意”的店規:“味道不好,退回重做,額外再送你一瓶水作為補償。”當然,為了避免被退貨的次數太多,王海洋對自己也夠狠:如果餅沒做好,他直接丟到垃圾桶——要知道,被丟掉的其實是錢哪。
賣什麼呢?賣餅好了
王海洋是山西呂梁人,目前就讀於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今年7月份畢業,他的“天下第一餅”店就開在師大龍泉路校區。昨天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忙著做餅、賣餅,生意還不錯。
他是如何變成餅店老闆兼大廚的呢?這事還得從幾個月前,他得知自己考研失敗時講起。話說當時王海洋經過多番考慮,決定暫時不就業,明年繼續考研。可那畢竟是一年後的事情了,他覺得自己不能“坐等”畢業,應該“自主創業”,去賺取明年考研前的生活費。
創業得有項目,王海洋想起了自己參加考研培訓班時,在一家店裡吃到的一種烙餅——當時,他覺得這餅的味道真是美味極了。於是乎,雖然會做飯,但從沒做過餅的王海洋,決定去學做餅,然後開家餅店。
向父母借了2萬元創業資金後,王海洋找到了做餅的那位師傅,花費1000元買下了做餅的秘訣。4月1日,“天下第一餅”店開張了。不過,創業青年的征途幾乎都不會一帆風順,王海洋也不例外——他發現做餅的秘訣是假的,“做出來的餅怎么也吃不出原來的味道來”。不得已,王海洋把那位師傅請到店裡。師傅做的餅確實好吃,顧客逐漸增加。
“待我學成歸來”
生意好了,問題也來了,師傅提出分成。“竟然是五五分成,要我把全部家當連帶收入的一半都分給他,我當然不乾。他說,我不給,他就要走人。”咬咬牙,王海洋送走了這尊神。師傅走後的第一天,王海洋親自上陣做餅。不出他的預料,餅一如既往的難吃。不敢拿自己做的餅往外賣,王海洋悄悄地把店門關了。
第二天,依然緊閉的門上貼出了一張告示:“因為做餅師傅不厚道,我們無法再繼續合作下去了。昨天下午的餅是我們自己做的,可能味道很不好,對此我很過意不去。現在我已經前往北京去學習真正的做餅技術了。等我學成回來,大家可以來找我說明情況,除免費帶走同樣分量的餅外,額外再送你一瓶水作為補償。”那一天,是4月16日。
“說真的,看到紙條的時候,心裡很震撼,覺得店老闆特別真誠。當時就想,等他學成回來,我一定會再來光顧的。”師大學生小李昨天也去買“天下第一餅”了。他回憶說,餅店當時關門一周,無數路過的學生都看見了門上的紙條,一時間,關於餅店老闆的事情傳遍了校園。
王海洋的店是4月22日重新開張的。這一次,他真的學到幾手功夫了。“我在網上查到北京有一家教做餅的學校,花了2000元的學費,苦練了一個星期,請師傅幫忙琢磨我偏愛的這一種餅是如果做出來的。”
店門重開,顧客絡繹不絕——大家都說,衝著店老闆曾經貼在門上的承諾,也得來光顧嘛。
關於“天下第一餅”的傳說
昨天中午,一身運動裝的王海洋正忙著接待顧客們。看到顧客們已經排了好一會兒隊,王海洋心裡有點過意不去——之前的那鍋餅,因為失誤未能完全做熟就起鍋了,王海洋直接用塑膠袋把餅裝了,扔到了垃圾桶里。“沒事,老闆,我們可以等會兒。”顧客們很執著,不離餅店半步。幾分鐘後,又一鍋熱乎乎的餅子出爐了,每一位顧客結完賬後,王海洋又給他們多拿了一些餅。“不好意思了,讓大家久等了。”
每公斤15元的烙餅,王海洋現在每天最多能賣60公斤。不過,他說,現在賺錢不是要務:“首先要確保質量穩定。”
現在的王海洋,每天晚上還要趕去參加英語培訓。大學4年,在取得法學專業本科文憑的同時,他還考取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取得了駕照。“做餅只是我暫時的事業,未來,我肯定不會以做餅為生。不過,既然我現在做餅,就要做天下第一餅。”
天下第一餅新的發展
下午5點剛過,前來買餅的顧客已經排起了長隊。切餅、裝餅、收錢、找錢,短短几分鐘時間,23歲的汪李琳的額頭已開始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半個小時過去,她賣出了10鍋餅。每鍋餅平均收入17元,這樣來算,半小時她已經進賬170元左右。
畢業於四川某大學的汪李琳辭去了留學諮詢公司的職務,於6月中旬選擇加盟王海洋的“天下第一餅”。“每天的營業額基本上在700元左右。”
昨天下午4點左右,記者來到了汪李琳的餅店。當時顧客不多,汪李琳的母親李香一個人還能應付。
下午5點,身著T恤、牛仔褲、頭戴太陽帽的汪李琳趕來了。她進店不久,顧客便越來越多。“5塊的;我也要5塊……我要3份,每份都給我裝3塊錢的……”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半小時裡,她忙得不亦樂乎。
“不好意思,久等了,每天吃晚飯的這個時候,總是有很多顧客過來買餅,我要不招呼,媽媽一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半小時後,顧客少了一些,汪李琳這才擠出人群,向記者抱歉地笑笑。
用時一星期,花了1000元。這就是汪李琳學會全套做餅手藝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
“工資不高,又常常加班;給別人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但其實關鍵還是在媽媽,在她的勸導下,我才下決心辭職的。”接受採訪時,汪李琳不忘提及至今還在店內幫自己打下手的母親。
原來,本報刊登了關於在校大學生王海洋自主創業,做餅來賣的事跡後,汪李琳的母親李香先於女兒看到了這篇報導。“既然一名在校大學生都能自主創業,那么,作為一名已經畢業的大學生,更應該無憂無慮地自主創業吧!”母親李香解釋著勸導女兒自己創業的原因。
汪李琳的餅店開在了雲南財經大學附近,來自財大的學生顧客特別多。“味道好,價格合理,蠻喜歡的。”財大的大三學生何美麗說,自餅店開張以來,她幾乎每天都來光顧。
李香回憶,有一名財大男學生一天三次來買餅,頓頓吃餅。她考慮到大學生課業負擔重,天天吃餅營養肯定不均衡,於是“義正辭嚴“地勸說前來買餅的這名學生,讓他去吃點其他的東西。
由於高校已開始放暑假,王海洋的餅店暫時關門了,目前,王海洋只負責給加盟店提供做餅使用的醬料。一公斤醬料成本10元,賣給加盟店為每公斤16元,“每天賣出10公斤,一天就是60元,足夠我每天的生活費用了。”
在王海洋看來,這一切都順其自然。目前他的“天下第一餅”在昆明市內有兩家加盟店(另一家加盟店開在農大附近)。可對於一心想考研的他來說,這一切已經足夠了,“我不貪,只要有人想學,只需交500元學習費用,我就會把全部做餅手藝教給對方,但是,只有一樣不教,就是醬料的配方。”
王海洋說,他之所以不教醬料的配方,一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畢竟我的餅店還要繼續開下去,不能因此而斷了自己的經營。”二就是出於對加盟店的保護。“如果給了醬料的配方,市場肯定會亂,到時誰都賺不到錢。”
不過,醬料的配方也不是絕對不能給。王海洋認為,將醬料配方給外省加盟店,就沒問題了。“有個人從海南過來,他也想加盟,我考慮到時候以2000元的價格把醬料配方賣給他。”
昨天還得知,在山西老家,王海洋的父母仍不支持兒子做餅生意。“爸媽為阻止我回昆明開店,去年過年時給我買了一套價值50萬元的房子,還有一輛10多萬元的小車,目的就是讓我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裡。可是,我不能一輩子靠父母生活。若是一輩子活到頭,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那我的人生價值又如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