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經歷
12歲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初向趙綺霞、李金鴻、趙德勛等老師學花旦、練武功,後經王瑤卿向校長郝壽臣建議,讓其改習老旦。孫甫亭老師精心培育,匯報演出《望兒樓》、《太君辭朝》兩劇,贏得觀眾矚目。在校七年,她在唱念做表各方面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59年畢業,先後在荀慧生劇團、北京市實驗京劇團、北京京劇院任主要演員。1961年拜李多奎先生為師,在演唱方面深得教益。還得到李金泉、王玉敏、高玉倩等名家的指授。1963年和1965年兩度與裘盛戎合演《遇後·龍袍》、《赤桑鎮》,均獲好評。20世紀60年代初,在北京市實驗京劇團主演新編劇目《雛鳳凌空》(飾佘太君),聲譽鵲起,與王晶華、王夢雲並稱為“老旦三王”。王曉臨1997年曾應邀赴台北講學三個月。在台期間,曾遵先生俊泉的重託,前往樹林山佳佛教公墓祭拜大爸爸(按旗人習稱,即大姑母)孟小冬墓,了卻多年積壓在心頭的意願。
代表劇目
擅演劇目有《太君辭朝》、《傅氏發配》、《岳母刺字》、《三進士》、《徐母罵曹》、《釣金龜·行路·哭靈》等。
藝術特色
王曉臨嗓音寬厚蒼勁,吐字清晰真切,行腔委婉細膩。在老旦的演唱方法上,運用了女性的真嗓,不一味拘泥於男性老旦演員的傳統發聲方法;同時融入了青衣唱腔的成分,使其唱腔突出了老旦的女性特點。
王曉臨興趣廣泛,善於從本劇種的各個行當、各個流派及多種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以豐富自己的表演。藝術上有自創力。由她參演的新編古代劇《正氣歌》(飾太皇太后謝道清),現代戲《豐收之後》(飾趙五嬸)、《海棠峪》(飾祁母)、《洪湖赤衛隊》(飾韓英娘)等,唱腔均由她自己設計,曲調既保留了傳統京劇老旦的特色,又從人物出發,結合劇情發展,進行大膽創新,能給觀眾留下新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