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王文鋒出生於1971年,山東市萊陽市人。自幼勤奮好學,隨父親習書學畫。年復一年,刻苦學習,書畫技藝漸成。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美展並獲獎。多幅作品參加美國、巴西、日本、泰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展出,被評選為“國際書畫藝術名人”。第二屆“祖國頌”全國書畫大展賽作品入選參展;“跨世紀”新人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大獎賽獲繪畫銀獎;“眾酒杯”全國書畫大獎賽獲佳作獎;“神州杯”全國書畫篆刻大獎賽國畫作品獲二等獎。作品及個人傳略被編入《中國青年書畫攝影藝術家大詞典》、《全國書畫大賽獲獎作品選集》、《“眾酒杯”全國書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精選》、《梨香書畫選集》、《萊陽古今書畫藝術寶典》等多部專業典籍。
一、為佛門泰斗本煥長老造像
穿一件黃色袈裟,寬闊的胸膛前掛一串長長的念珠,黃銅色的臉龐如同歷經千年滄桑、定力超凡的古佛,五六歲孩童般天真爛漫的笑容,和藹慈祥的目光穿透厚厚的老花鏡片慈悲地注視著前方,眼睛裡儘是眾生的影子,這是畫家王文鋒筆下描繪的當代高僧本煥長老的形象。2011年10月20日是佛門泰斗本煥長老105歲壽誕,應我之請,文鋒兄再次為本煥長老壽誕欣然作畫。第一次為本老作畫,是三年前的2008年10月底的一個晚上,師父本煥長老壽誕即將到來,我正準備乘火車南下前往深圳仙湖。臨行前的晚上,我帶著行旅獨自一人風塵僕僕地走在長長的琉璃廠西大街上,心裡琢磨著該帶些什麼禮品去給本老拜壽。幾幅在燈光下特別搶眼的工筆畫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一個年近四十的青年畫家正在畫桌旁凝神作畫,旁邊坐著的是一位體態豐滿、笑容可掬的年輕女子,正在茶几旁悠然自得的自酌自飲,身邊匍匐在案頭上寫作業的是一個胖乎乎的可愛的小女孩,不時抬起頭來咬咬鉛筆頭,腦袋兒歪歪的看著身邊的媽媽。我進了門去,店裡室雅人和,滿是溫馨的感覺,那個青年畫家正是王文鋒,年輕女子和女孩是她的妻子和女兒。也許是緣分吧,我們聊得十分投機,在了解到我的心思之後,他即興揮毫寫下了一幅壽桃,讓我帶往弘法寺作為給師父的壽禮,並堅持不向我收取任何報酬。看著那幅鮮紅的充滿吉祥喜慶色彩的煞是可愛的壽桃,我歡喜滿懷,隨即踏上了南下之旅。
從此,我們之間便日漸熟悉起來,每次到琉璃廠,必定會前往他那位於琉璃廠西大街九十九號的翰墨軒。
二、名氣是畫出來的
王文鋒一九七一年出生在山東梨鄉萊陽的一個藝術家庭,父親王桂堂是聞名中外的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明代著名國畫家崔子忠,清初詩人宋琬,清代著名書畫家張瑞徵、周兆龍、趙擢彤、李朴、宋汲,近現代書法名家孫墨佛等均是萊陽人。當時正值文革期間,中國大陸鋪天蓋地的都是諸如農業學大寨、工農兵、紅衛兵之類題材的宣傳畫和標語,在文化館任職美術輔導和美術設計的王桂堂先生亦難免於俗,創作了大量紅色題材的作品,兼畫山水和動物。他經常應鄉親們之邀為他們撰寫春聯,在他們的房屋照壁上創作山水風景畫,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畫家。在萊陽本土歷史人文和家庭藝術氛圍的薰染之下,王文鋒和他的兄長王軍鋒均子承父業,自幼熱愛並學習繪畫。他悟性很高,具備繪畫的天才條件。還是在念國小初學畫畫時,王文鋒就經常用鉛筆素描果實、茶杯之類的靜物並不斷學習、臨摹花鳥動物,讀國中時他善用鋼筆在軟皮本上白描繪畫,頗得老師和同學好評。父親對於王文鋒學習繪畫並沒有刻意要求和嚴格訓練,他只是順其自然而成其器,適時的有針對性的指導王文鋒。有一次,王文鋒初學畫貓,母親批評他畫的過於緩慢,而父親王桂堂則鼓勵他不要畫的太快,要慢慢來才能畫的更好。結果,第一次畫貓十分成功。比較而言,兄長王軍鋒更像是他的良師益友,在專業上給予了他很多的幫助和支持。他認真閱讀繪畫專業書籍,對於古代名人字畫也是心摹手追,夜以繼日,少兒時期的王文鋒打下了良好的素描、白描基礎,基本功十分紮實。讀中專時,曾參加煙臺地區書畫大賽,獲得二等獎,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各種藝術活動接踵而來,獲取的各種獎勵也越來越多,王文鋒遂成為知名的小畫家。
中專畢業以後,王文鋒入當地運輸公司工作,先是進車間當工人,之後因專業所長便調入工會做宣傳幹事,負責單位日常的宣傳教育和豐富職工業餘文化生活,寫寫畫畫、辦牆報,一乾便是十餘年。其時,王文鋒業餘時間仍是堅持繪畫和創作,山水、花鳥、人物無不精通。因過人的繪畫才能和藝術才氣不斷應邀參加各種藝術評比和展覽活動。他參加過許多全國性畫展,並儼然成為萊陽一“霸”,幾乎包辦、囊括了歷次活動的銀獎、二三等獎,拿獎於他而言,幾乎是隨心所欲。當地畫院領導也十分欣賞王文鋒的藝術才華,大大小小的各種藝術活動,他一個也不曾落下。
九十年代初,市場經濟風起潮湧,單位由國營轉為中日合資,王文鋒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創業。他曾經利用晚上在鬧市擺地攤做市場調查,現場獻藝,一群群的人們不斷地把他圍得水泄不通,這讓他興奮不已。開畫店的結果是上門求畫者絡繹不絕,王文鋒秉性善良厚道,朋友和同行開口,即便是不計報酬,他都一一予以滿足。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單位日方的代表十分喜愛他的作品,大量的作品以做貢獻的方式被日本人收藏並流向國外。期間他又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書畫大賽,作品送26個國家巡迴展出並獲得“國際書畫藝術名人”的榮譽稱號。那時,他的四尺斗方、四尺三開的國畫作品賣到了三五千元一幅,很受歡迎。1999年,王文鋒離開了單位,作為職業畫家,他想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創作時間和更大的藝術發展空間。勤學習、搞創作、開畫店、辦展覽、四處交流成了他的生活常態。
三、沒有一幅自己滿意的作品
由於有著紮實、深厚的素描、白描的基礎和功底,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無論是花鳥、山水,還是人物,王文鋒都能無拘無束、信手畫來。最初,他以畫花鳥見長,尤善以工筆畫四尺的老虎,他筆下的老虎氣勢非凡、威震河山,尤顯霸氣十足。而他畫貓則下筆簡約精煉,工寫結合,《貓趣》一作採用散筆的技法來描繪貓毛,既大幅的節省了創作時間,又使得貓的形象憨態可掬、活靈活現。他善於學習、總結前人的作品和繪畫的經驗,又善於觀察生活和堅持寫生,因此他筆下花鳥和人物的造型均十分精準,栩栩如生。
《夜宴圖》是王文鋒根據歷史記載和唐代宮廷生活,效法韓熙載傳世之作《夜宴圖》創作的一幅工寫結合的國畫。畫作中精心描繪了十八個雍容華貴的宮廷仕女的傳神形象,作品以雙鳳朝陽大屏風或者畫布作為背景,中間為首的儼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隨侍左右的其他宮女皆是風姿綽約、顧盼生輝、儀態萬千。乍看之下,你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幅工筆重彩仕女畫,其實不然,王文鋒告訴筆者,古代畫工筆重彩,非“三礬九染”的真實功夫不能成其為作品,一幅工筆重彩畫常以礦物質顏料如硃砂、石青、石綠等色著染,染色步驟較為複雜,經多次疊染,層層敷設,確保畫面富麗堂皇,精緻工整,富於裝飾效果。如果依照傳統的工筆技法,王文鋒的《夜宴圖》可能需要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完成。這耗時太多,也不一定符合現代人們喜好寫意、追從時尚的心理。因此,在工筆畫的創作上,王文鋒在繼承前人技法的基礎上,予以創新、改進。他善繪工筆淡彩,以此強化筆下人物和花鳥的逼真、工整形象,在服飾、器物、樹木、環境等方面,他又巧妙地用水墨寫意的技法來襯托、烘染,以此更好表現自己的創作思想和主旨。《夜宴圖》中尊貴奢華的人物和場景,客觀的描繪了唐代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繁華景象,畫面陣容龐大、喜慶祥和。
他來自於孔孟詩書之鄉,對於民間禮儀和民俗文化頗有研究,所以,他常以民俗文化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創作吉祥喜慶的花鳥、人物作品。作品中隨處可見各種寓意豐富的花鳥蟲魚和物品,譬如,在他的《福壽圖》中,鶴髮童顏的壽星翁,拄著一根虬龍拐杖,喜笑顏開。天上一輪丹桂滿月寓意吉祥圓滿,旁邊畫飾兩隻蝙蝠代表福祿雙至,再畫一顆不老松代表天上人間,健康長壽……畫作中花鳥、人物的數量十分考究但又不刻意雕飾湊合,他常常在畫作完成以後才發現,作品中桃子、柿子、花朵的數量剛好是人們喜愛的吉祥數。令人驚訝的是,如此數量的果實和物品布局十分巧妙合理,渾然天成,令人驚喜讚嘆不已。如畫作《事事如意》中,柿子的數量往往就是十個或者十四個,諧音事事如意。這些都是畫家長期專業訓練、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結果。
儘管不是科班出身,但王文鋒嫻熟地掌握了傳統國畫中大多的技法和技巧。無疑,他是一個實力派的畫家,不唯上、不唯書,不迷信院校和五花八門的各種證書,他骨子裡面倔強的認為,藝術家始終得以作品說話,以市場認不認可、賣不賣賬來說話。確實,這是他的信念,他也做到了並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帶著和大多數藝術家共同的夢想,2006年,王文鋒攜妻女來到北京創業,從此便在琉璃廠西大街紮下根來開辦屬於自己的畫廊和工作室。
在賢妻良母的幫助下,王文鋒的日子過得很是愜意幸福。他從來就不愁賣不出去畫,也不著急沒有錢花。二十多年來,他創作了數以千百計的畫作,大多數幾乎不能在家過夜便被人們拿走。他的父親一直告誡和要求他專心創作,不要著急賣畫和宣傳。然而,他是一個熱心腸的好好先生,扛不住別人的再三請求,畫作始終是無法留存下來自己收藏。而他最大的遺憾是,求畫買畫的人越多,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卻越少,他甚至於無法讓自己真正靜心下來創作一些令自己滿意的作品,為此,他又十分懷念計畫經濟年代屬於他的黃金創作歲月。他反覆告訴筆者,他對自己創作的作品一直都不滿意。我說難道一張也不滿意嗎?他堅定的認為,一張都不滿意!
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和鼓勵!
四、堅守本真和樸實的名畫家
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人們對於藝術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近二十年來,藝術品作為文化產品和特殊商品走向市場,並日漸普及到社會各個領域和階層,其市場價值和價格也隨著市場旺盛的需求不斷節節攀升。在金錢和物質的刺激誘惑之下,許多的書畫家開始逐漸捨棄了他們的應該秉持的藝術德操和堅守,其中也不乏濫竽充數、王婆賣瓜者,皆不約而同地浮躁了起來。其實,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浮躁的結果,表面上看似乎是全民的藝術大聯歡和藝術界的饕餮大宴,某些人們似乎還看到並歡呼民族文化復興的光明前景,其實,事實遠非如此簡單。當然,浮躁的原因並非沒有道理,現代都市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全面衝擊,民族傳統文化和理念不斷遭受挑戰和考驗,有的甚至遭受來自於少數所謂精英們的“革命”和“顛覆”的“挾持”和“逼宮”。在這種時代背景和前提下,年青一代普遍樂意於接受快餐式的文化娛樂產品和生活方式,這有些無可厚非。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們則乾脆開始與中國文化和民族傳統離心離德、背道而馳,更有某些別有用心的高層人士和一些尾隨其後頭腦簡單的文化藝術界人士或主動或被動的屈節向西方風氣和勢力“繳械投降”和“俯首稱臣”,他們打著“創新”和“變革”的旗號,開始厚顏無恥、肆無忌憚地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進行狂妄地叫囂、打壓、破壞、攻擊和圍剿。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王文鋒精心創作了一幅國畫,挺拔蒼松,大雪壓虬枝,陳毅元帥身披淺藍風衣,昂首挺胸、扶松屹立,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的豪情壯志和浪漫主義的人文色彩洋溢著畫面,崇高的藝術素養和追求,表達了他作為一個有責任感、使命感的藝術家應有的民族精神和志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創新求變是時代的潮流也是恆久不變的主題。在創新求變成為了包括藝術界在內的社會各界、各行業的普遍價值的今天,藝術的創新求變是應該的,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中國書畫數千年的根本和道源不能變,藝術只能是在恪守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創新求變。否則,這種創新求變只能是一種無根盲從的創造,必然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我們細細欣賞和品味王文鋒的國畫作品,不難看出,他的藝術大廈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藝術這個巨大磐石的基礎之上的。他的作品,無論是內容題材、技法手段,還是主旨意境和精神實質都是傳統國畫所一脈相承的。正如同他的父親王桂堂,既便是畫畫到了聯合國,畫的、說的依然是中國畫和中國話,不媚惑取巧,不矯揉造作,不弄虛作假,不浮誇玄乎,始終保持著一個來自於民間的中國畫家的本真和樸實。儘管成名很早,但他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低調和謙虛。他把創作看成是自己服務大眾的一種手段和方式,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畫,不攀比、不搞待價而沽,不糊弄買家和消費者。可見,在普遍浮躁的當今社會和藝術界,王文鋒,依然在頑強的堅守著一個好畫家應有的操守和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