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颺

王廷颺(1893~1966) 商州人,名丁順,字廷颺,號山民。

介紹

童年時勤奮好學,天資出眾,聰穎超人。後在名師的教誨下學識日進,不但通曉經史詩詞,而且記憶力超群。他擅長書法,在青年時代就成為商州的書法家之一。

個人經歷

民國元年(1912),王廷颺旅居西安,廣交志士,結識了秦隴復漢軍統領張鳳翽,由於他文思敏捷,書法流暢,才智超群,很受器重,被委任軍署幕僚。後經人引薦於西安易俗社教授國文、歷史。期間,他先後編成《別虞姬》、《計賢策》、《吳越之戰》等劇本,均被搬上舞台。民國8年(1919),在三原參加于右任和胡景翼領導的陝西靖國軍,後任國民二軍第九師參議。民國13年(1924)轉戰湖北,被委任為棗陽縣縣長,一上任便開倉賑濟,幫助民眾恢復生產,渡過荒年。後國民二軍戰敗,棄戎歸里。民國15年(1926)冬,馮玉祥出師北伐,其部軍長馬克齋駐商,他被薦為洛南縣縣長。積極組織民眾興辦教育,革除蓄髮、纏足、跪拜等陋習,深受洛南人民讚譽。 民國24年(1935),任陝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參議時,受西荊公路總工程師歐陽靈之邀,為公路告竣通車書寫碑文。民國25年(1936)6月6日,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臨商縣視察,他向邵陳述商縣中學校的發展歷史和重要性及經費拮据等困境,邵當即同意將該校收為省立中學,王親為該校書寫《陝西省立商縣中學校》校牌,高懸門首,至今猶存。

“七七事變”爆發後,王廷颺任商縣抗敵後援會主任,積極組織酬捐,支援抗日前線。民國30年(1941)任商縣啟化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及西大街分校理事會理事長時,為辦好該校到處奔波。民國33年(1944)5月,日寇鐵蹄已達同商洛近在咫尺的河南西峽縣,為保住陝西東南大門,他積極籌措慰問用品,隨陝西慰問團親臨豫西前線慰勞抗日將士。民國34年(1945)日本投降後,他被選為陝西省參議會參議員,利用其合法身份營救、接待周寶航、李世華等中共地下黨員。

民國38年(1949)5月,第十九綏靖區司令謝輔三撤離商縣時,約他同行,他避居農村,拒絕同往。

1949年7月12日商縣解放,第二天他便回到縣城,受到縣人民政府的歡迎。他積極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各項政治主張,熱愛新中國。1951年參加陝西省南鄭縣土改工作視察團,不辭勞苦,跋山涉水,在漢江之濱的秦巴山區,調查土地改革的執行情況。他在任陝西省文史館館員、陝西省政協委員期間,積極參政議政,為政府工作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議。1954年,他將自己精心收藏的歷代名人書畫珍品多幅,捐獻國家。1956年1 1月,他任商縣私營工商業者講習班副主任,積極組織工商業者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並付諸實施。1958年他主動協助縣人民委員會籌捐資金設備創辦商縣城關民辦中學,解決學生入學難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