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與處世
王希聖出生在宮河新城,家境殷實,卻無紈絝習氣。早年苦攻經書,兼學書法,高小畢業,便有所成,教書育人,獨當一面。1936年春天,應聘早勝國小任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每天除了備課、講課、批改作業之外,把業餘時間全用在讀帖背帖、臨帖上,每有長進愈加鍥而不捨。當時的老校長徐蓬山、教員王壽山都寫得一手好趙字,後任校長曹芝川擅長歐書。相互之間,經常啟發切磋,王希聖備受裨益。1937年,紅一軍團第二師政委肖華有一個階段曾在早勝駐軍,他常到學校和教員們談書論教,特別對該校的書藝、書風讚賞有加。他的許多見解和主張,對當時正值多事之秋、世事動盪卻置身窮鄉僻壤眼界狹窄的謙謙教書先生們,無疑是非同尋常的點撥和教誨。王希聖每當念起這段教書經歷,常稱得益匪淺。
教書育人
王希聖一生勤奮好學,治學嚴謹,以書為友,淡泊虛懷,衣著簡樸,不沾菸酒。教書育人,既有長者之風,又有嚴師之德。他對子侄和學生所寫的每方大楷,都是字字點評,筆筆剖析,既啟其書法興趣,又教其寫字要領,還經常為書法悟性較好的學生繕寫帖本。在鄉間文盲充斥、寫字乏人的當時,他能寫一手好字,倍受人們青睞,鄉親父老尊稱他為“大先生”。但他一貫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從不擺先生架子,始終把自己視為普通人,即便貧苦農民索字,他也欣然命筆。鄉里遇到紅白喜事,逢年過節,吊賀慶典,求他寫字,他都樂意從命,向來不索潤筆。1945年,雖然辭教在家,可是在寧縣南區、正寧西部的機關門牌、交際匾幛、農戶門楣、廟宇楹聯、家庭壁掛、牆頭標語中,到處都有他的墨跡。他把利用書法為人民服務,當作一種樂趣。由於他待人和氣,處事公平,人緣很好,所以在“文革”浩劫中,倖免挨斗。
寫字陶冶氣質和涵養
寫字可以陶冶人的氣質和涵養。王希聖常常教導子侄說:“字如其人。用筆之法在於心,心正則筆正,學書先要學做人。”他常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為戒。即使到了晚年,他一貫堅持的做人的責任心和原則性仍未絲毫懈怠。他希望自己的書法後繼有人,自己的子輩處世要有凜凜正氣。雖已至目光混濁、談吐遲鈍,但他強打精神,精心書寫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壯心看舞劍,幽意在鳴琴”兩副堂聯(前聯已載入新編《正寧縣誌》),其寄寓殊深。
書法實踐及理論
書法立身,絕非一日之功。幼年王希聖,家裡不缺筆墨紙硯,但他為了“苦其心志”,陶冶磨鍊,也曾削竹為筆,調泥為墨,以地當紙,畫沙練腕,閒時書空,不避寒暑,宵衣旰食。不厭其煩地臨習了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碑》、行書《千字文》,顏真卿的楷書《多寶塔碑》、《顏家廟碑》,柳公權的楷書《玄秘塔碑》,文徵明的行書《滕王閣序》,米芾的行書《蜀素帖》、《天馬賦》等著名碑帖。心追手摹,心領神會,打早就養成了筆道沉實、一絲不苟、筆筆有來歷、字字有出處的良好習慣。
入帖出帖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希聖在書法上師傳統,法名家,潛習歷代碑帖,博採名家之長,入帖出帖,融會貫通,厚積薄發,力求創意。到成年時,他的字筆勢蒼勁,渾厚沉雄,險絕正平,渾然天成,給人一種“筆落生新意,臨池收百家”之感,形成了跌宕多姿、欹側多變的書風。時人稱為一大書家,在寧縣、正寧都很有名氣。
在練字習書的漫長實踐中,王希聖多留心,善思悟,博學問,重創新,這些殊為難得,一些書法理論,不乏真知灼見,時時溢於言表,在教育學生、啟迪後學方面,可謂教益良多。一是初學寫字,須從影寫開始,歐體入手,歐字的間架和筆力,是初學者應備的基本功。這是打基礎階段,從寫字的坐、站姿勢,執筆運腕方法,用筆運氣技巧,到點、橫、豎、撇、捺、鉤、折等基本筆畫,或“每寫一筆畫,都需三折帶過”或“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無垂不縮,無徑不收”,或“要克服筆畫平滑呆板、輕佻浮薄、張揚外露”的毛病,都是經驗之談。二是臨帖摹寫。先教對臨,再教背臨。他說:“寫字不能隨心所欲,信手塗鴉,必須從臨摹和閱讀碑帖入手,在臨帖中逐漸掌握著名碑帖的基本特點(筆畫、用筆、結構、章法)。通過臨摹,反覆體味,仔細分析,得其要領,力求精熟,儲之腦中,爛熟於心,這樣才能手隨心到,字隨意成,運用自如,一揮而就。臨帖要“選定一家,定立門庭;回顧一家,走遍各家;融會各家,自成一家”,要“博研眾體,廣泛涉獵”,“用古人規矩,開自己生面”,力求達到“入帖出帖”,磨練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他不斷教導後人:“臨帖既不可放蕩,又不可拘泥,‘拘則乏趣,盪則逾矩’,凡書法都應從高處取法,實處著手,虛處著眼,百味俱納而歸平淡,法自然而師造化。”三是學書必備一定的精神氣度。“字無百日功”。誠如他說:“寫字和種莊稼一樣,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收穫,”“沒有筆禿千管、墨磨萬錠的精神,要寫出好字是萬萬不能的”。“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如果怕吃苦和缺乏恆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興趣來時,塗上幾筆,否則就擱置不顧,或者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半途而廢,是很難把字寫好的。孫過庭在《書譜》中說過:‘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寄於胸襟,自然容與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這些應該都是王希聖難能可貴的學書體會和理論。(張芹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