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奎璧(1885~1973),安徽靈璧縣城太平街人。歷任靈璧縣高級國小校長、縣政府第三科科長、縣教育局長等職,一生瘁力於教育事業。
經歷
奎璧17歲入縣正學書院讀書,20歲中秀才。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考入安徽高等學堂,因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被校方開除。次年又考入南京兩江高等師範學堂史地科。民國元年(1912),奎璧畢業回到靈璧,聯絡縣城有名望的教師,創辦高級國小,自任校長,同年在縣城創辦女子國小。年底,奎璧被選為縣政府第三科(教育科)科長後,大力興辦學校,利用廟宇祠堂及公房辦學,一年之內,在城內設立4所國小,全縣各鄉新設國小20餘所。同年加入國民黨,任縣教育局長、縣參議會副議長、省議會議員等職。3年,時值袁世凱賄選總統,搞復辟活動,奎璧恥與國民黨反動分子為伍,毅然自動脫離國民黨,辭去其他職務,專心教育。14~15年籌辦縣師範講習所、縣女子師範講習所,並任所長。16年,國民黨縣黨部向安徽省高等法院誣告王奎璧有妄圖謀殺國民黨人和侵吞公款等罪行,而遭通緝,奎璧避居杭州西湖招賢寺,悉心養生,自號“天一居士”。不久又輾轉浙江、上海、蚌埠等地學校任教。22年初,新任靈璧縣長王肖山崇尚奎璧剛正廉潔的品格,邀其任靈璧縣第一區區長。奎璧上任後在大門貼上一副對聯:“妄用地方一文錢請唾我面,實行民主兩個字方符我心”,橫批是“財政公平”。其間兼任私立民完國小校長。25年,奎璧再次到蚌埠任蚌埠私立三民公學校長。“七七”事變後,他受蚌埠市皖北國民政府抗日第一路軍游擊司令部之約任秘書。任職月余還鄉。28年7月,日軍慕其名,3次遣人登門請其出仕,均遭嚴辭拒絕。為不受日軍奴役,於同年8月步行去西安,以給人家當家庭教師謀生。36年返回靈璧,再次倡議辦學。他得到熱心教育人士張品三等人大力支持,聯合失業教師王仁風等,在新馬橋創辦私立正明中學,被推任為校長37年又聯合有志教育者創辦固鎮群力國小。同年11月,靈璧解放,靈璧縣政府派奎璧籌建恢復靈璧中學。這時他已年逾花甲,忙於恢復靈中工作。1953年奎璧退休後,不甘寂寞,致力於文史研究。同年4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聘任為省文史館館員,被省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聘任為採集員。
主要成就
此間他一面從事文史研究,一面總結自己教學經驗,寫出100餘萬字文稿。著有《靈璧古蹟記略》、《靈璧名義的改變和縣的建立》、《靈璧烈士簡史》、《靈璧民間故事集》等稿本計60餘萬字,還3次捐獻給縣文化館15幅古代名人字畫。奎璧不僅善文,而且工詩,寫有詩詞、聯語700多首。還編寫了《寫字初步》、《書法初步介紹》、《怎樣學習書法》等材料計20餘萬字,供教師和學生參考。他退休後還連任縣第二至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73年3月病故於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