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北京四達郵幣社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強 集集郵者、郵商、集郵網站運營人的身份於一身,被稱為全國郵市一號人物。
一號人物現在的資產已達數千萬,而1991年他剛剛進入郵市時,手中僅有積蓄一萬元。
除了自己做,早在1994年,王國強還率先在業界開創了獨具特色的代客投資郵市的服務。依託自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資源共享,專家理財”的郵藏新思路。
經過多年的實際運作,四達為投資者提供的投資理財服務,逐漸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在去年投資理財領域進行的“中國理財創富之星”評選中,王國強被評為十大“中國民間理財創富之星”之一,並且是北京地區唯一的“理財創富之星”。
創業歷程
採用“夾縫生存”戰略就是揚長避短,做別人嫌麻煩不願意做或做不了的業務,在夾縫中尋求自己的生存之路。
1991年10月,曾經當過國家幹部、也做過國企領導的王國強遭遇了下崗,於是他用手中僅有的10000元積蓄,在北京月壇郵市租下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商店,創辦了“四達集郵服務部”。那一年,王國強39歲。
雖然已經過去了18年,但聊起當年初入郵市,王國強仍然感慨頗多。“創業之初,我對郵市的市場規律、郵品的收藏價值、郵政史價值和參展價值、郵品的真偽鑑定都是門外漢。”
原以為郵票經營也像其他商品一樣,批發價進貨,零售價售出,掙個批零差價而已,但等王國強把營業執照拿到手開始經營,才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集郵領域,國營郵票公司掌握著郵票發行的壟斷權,民營郵商沒有從正常渠道進貨的權利。“一無郵識、二無經驗、三無資金、四無票源、五無關係,當時生存都成問題,更別提發展了。”第一道難題擺在了王國強面前,是進是退?如果選進,如何前進?
經過市場調研,王國強決定採用“夾縫生存”戰略。“這個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其實就是揚長避短,做國營郵票公司嫌麻煩不願意做或做不了的業務,在夾縫中尋求自己的生存之路。”於是,王國強千方百計找來種種書刊資料閱讀,郵政史、郵票、郵戳的研究資料,市場規律的研究資料都看。靠著一股子鑽勁兒,經過兩年的苦心鑽研,他終於憑著自己豐富的郵識,深厚的辨偽功力,高超的市場運作,得到了人們較高的評價,而自己也在北京郵票界裡占據了一席之地。
當王國強把手中的存貨全部清倉時,成功地淘到了進入郵市後的“第一桶金”。
1993年,王國強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郵識和鑑定水平,在郵票投資、經營方面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同年,王國強第一次出手的機會來了。當年“八一”建軍節,我國發行了一枚發行價50元的《中國工程兵赴高棉執行維和行動》特種封,總發行量1萬枚。剛剛面市,價格就達80元一枚。但那時郵市沒有人坐長莊,價格炒高了就會暴跌。
當郵市跌聲一片時,王國強拿著從銀行貸來的20萬元入市了,他首先以40元一枚的價格大量收購《中國工程兵赴高棉執行維和行動》特種封,不到一個月,他就收了3000多枚。緊接著,王國強在《中國集郵報》上登出第一個廣告,賣價70元一枚。郵市很快有了反應,接著是跟進、搶購,價格迅速拉升、暴漲。第二個廣告,賣價90元;第三個廣告,賣價100元;第四個廣告,賣價130元,該特種封成為全國公認的熱點。
當王國強把手中的存貨全部清倉時,不但歸還了本金和利息,還淨賺了20多萬元。前後不足一年的時間內,王國強成功地淘到了進入郵市後的“第一桶金”。
在1996年至1997年的郵市高潮中,王國強通過3次“換手”將“四達”的運營資產累積到了4000多萬元。
賺進了第一桶金,王國強和“四達”也走上了正常運營的軌道。王國強隨後數次出手,無一落空。聊起最成功的一次運作,王國強說當屬1994年白鰭豚小本票的運作。
1994年4月1日,王府井百貨大樓等4家公司發行股票。之前市場充斥著一種論調:今後沒有郵市了,大家都去炒股。很多郵市裡的人爭先恐後往外跑,好的郵票全部浮出水面,而且給錢就賣。“白鰭豚小本票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品種,但在大家拋售之前,市場裡沒有量,我也根本不可能建倉、不可能運作。在此種情況下,大量的小本票都出來了。”
“全國當時一共就剩5萬張了,對成百上千的集郵愛好者來說,絕對供不應求。”於是,在市場最低時王國強開始建倉,11元、11.5元、12元的小本票都有。最後,王國強花了不到4萬元,買了3000多本白鰭豚小本票,完成了建倉。
當年秋天,市場開始有動作,白鰭豚小本票的價格節節攀升。到了1997年春天,白鰭豚小本票賣到1000元一枚。“我的賣出價中,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都有,別人賣的最高價是1300元。”
在1996年至1997年的郵市高潮中,王國強通過三次“換手”:1996年初把小本票換成紀念幣,紀念幣短時間內產生了比較高的效益;又把紀念幣換成郵資片,在短短兩個月內,獲得高利潤率;後又把郵資片換成小本票,使自身實力得到了飛躍發展,“四達”的運營資產也達到了4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