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今年51歲的王君花,是藁城市南孟村人,曾當過村裡的婦女幹部,後來又開理髮店、按摩門診,5年前又辦起了養老院……不管是在哪個工作崗位上,王君花都做得有聲有色;無論是經營自己那12口人的“小家”,還是140餘人的養老院“大家”,她都始終用心、用愛經營著,給自己,也給更多的人帶來了快樂。
人
物事跡
不一樣的“生意人”
說起放棄盈利頗豐的按摩門診開養老院的事兒,王君花很自然地笑笑說:“咱文化低,為社會創造不了啥大價值,就是身體好、有力氣,能多幫幫別人,自己不也高興嗎?”
在鄉親們眼裡,王君花是好媳婦、好嫂子、熱心人。結婚30年,作為家裡的長媳,她獨自照顧患病的婆婆十多年,照顧小姑子和三個小叔子長大、成家,里里外外一把手,把這個12口人的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
從1983年開始,她便開始在村里經營理髮店兼賣化妝品。不過跟別的生意人不一樣,她似乎從不把錢看得太重。每年“六一”、春節期間,她總要用幾天的時間為村國小600多名學生一個不落地義務理髮。儘管每次都累得手也抬不起來,但心裡特別美。
後來,王君花又到石家莊自費學習中醫按摩,取得按摩資格證書後在村里辦起了按摩診所。她又開始抽出時間為孤寡老人、困難戶免費拔罐、按摩理療。而建養老院的想法也正是在此時產生的。
“到診所治療的大多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他們其實最怕的就是孤獨:孩子們都忙事業,回家看看的時間很少,老人萬一有個身體不適,孩子們想回來照顧都身不由己,更別說孤寡老人了。”經過深思熟慮,王君花決定開辦一所養老院。可想法一出口,便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辦養老院可不是簡單的事,且不說資金不足的問題,單是她的年齡和身體也成了創業的制約條件,更何況,還要放棄按摩門診每月千餘元的收入……
然而,王君花沒有退縮。沒有場地,她多方打聽租賃了村里一處閒置的院落;沒有人手,自己打理……憑著一股犟勁兒,她終於在2005年3月8日,迎來了首批入住的3位老人。
幾年過去了,養老院搬了新址,入住的老人也增至如今的120餘人,就連石家莊市、保定等周邊地區的老人也聞名而來。
沉甸甸的收穫
王君花付出了很多,卻收穫了更多。
養老院剛營業時,僅4個月時間,人數便增至19人,可王君花卻一下子瘦了20多斤;王君花的家離養老院很近,可有一次她一連4個月沒回家……對此,愛人既心疼又感動,主動拆借了兩萬多元,幫她交了一年6000元房租,新購了消毒碗櫃,新上了一台鍋爐,安裝了暖氣,使老人們的飲食和冬季取暖有了保障。
在養老院裡,王君花永遠是最忙碌的那個人。從2005年到2007年底,從開始的3人到2007年末的58人,都是由她一人照顧,從早忙到晚,沒有休息時間。而不雇服務人員的目的,就是為了省點錢讓老人們吃好住好。
無極的孤寡老人李富貴患有半身不遂,王君花常常將食物弄得很爛糊後餵給老人吃。有一次,老人七八天沒有大便,她就用手掏,直到老人排出大便為止。
藁城市前西關的高井烙老人剛入住時,腳上的5個雞眼由於化膿不能走路,王君花每日為他泡腳敷藥,半個月後,老人能走路了。夏季,君花給老人們買來芒果嘗鮮,老人激動得逢人就說:“活了這么大歲數俺還沒見過芒果呢。君花給我們每人三個,她自己卻一個也捨不得吃。”
藁城市故德村一位曾經在王君花的養老院住過的老人,臨終前口口聲聲要吃王君花包的餃子,老人的孩子半夜裡給她打來電話求助。放下電話,她連夜親手包好餃子送到老人床前,含著淚把軟軟的餃子一口口餵到老人嘴裡。
……
忙碌的快樂
“辦這個養老院,我根本就沒有想過要靠它發財。”王君花扳著指頭算,光是為了建這個新址,她就申請貸款30多萬、二弟為她貸款10多萬、三弟四弟給了5萬元,就連鄉親們還幫她籌了5.5萬元。現在,她還“欠著一屁股債”。王君花的兒媳婦被她“拉來”當養老院的會計,“前幾天,她跟我‘訴苦’,說是我們每個月都得賠一兩千塊錢。”
錢要省,可王君花又捨不得降低老人們的生活標準、飲食標準等。怎么辦?她在自家的“資源”上打起了主意。她把自家養種的18畝地全部種上了花生、玉米等作物以及白菜、豆角、韭菜、蔥頭等蔬菜,專供養老院的老人們吃用。
“按摩診所那邊,我已經交給倆徒弟了,掙點錢也都補到養老院裡了。”王君花說,偶爾她自己也會想,要是自己不辦這個養老院,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那時,她一定會生活得很愜意,工作不累,錢不少掙,還可以收拾家裡,幫著照看孫子……可是,這種想法想過了也就過了,對於她來說,即便時間重新來過,自己還是會做出和如今一樣的選擇。
“累,但我心裡舒坦、高興。”王君花說,每當她看到老人們開心地笑,感受著他們拉著自己的手拉家常時的親切,聽著他們依賴地叫自己“閨女”時,覺得一切都值了。
獲得榮譽
王君花的榮譽很多,不僅多次受到上級民政部門的表彰,還多次被藁城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今年,更是被推薦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候選人,這也是石家莊市唯一的一位。可是,她依舊在忙碌著,為了能讓老人們過得更舒適而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