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北宋將領]

王凱(996年-1061年),字勝之。祖籍并州太原(今陝西太原),後遷居永興軍京兆府(今陝西西安)。北宋將領,武寧節度使王全斌曾孫。 王凱自宋真宗時期入仕。第一次宋夏戰爭時出守麟州,以屢次抗擊西夏軍而獲升遷,宋仁宗時累官至武勝留後、馬軍副都指揮使。 嘉祐六年(1061年),王凱去世,年六十六。獲贈彰武節度使,諡號“莊恪”。

人物生平

王凱的曾祖父王全斌,為北宋太祖時攻滅後蜀的主帥,官至武寧軍節度使,死後獲贈中書令;祖父王審鈞,在擔任永興軍駐泊都監時,因討伐賊亂而戰死,王氏一族遂定居永興軍京兆府。

王凱一家錢財富足,他散財結客,時常在南山下騎馬狩獵,最後因為踐踏民田,被官府逮捕。當時寇準出鎮永興軍,見王凱樣貌非凡,替他向朝廷上言:“王全斌攻取蜀地有功,王審鈞為忠義而死,應該錄用他的錄遺孤( 指王凱)。”朝廷遂任命他為三班奉職、監鳳翔盩厔稅。

其後,王凱歷官左右班殿直、監益州市買院、慶州合水鎮兵馬監押、監在京草場。之前,草場守衛趁打掃之機偷取遺漏的草料,王凱禁絕這種行為,眾人想要合力殺害他。此事被發覺後,其它監官都以有意縱容之罪被罷職,唯有王凱得以獲免。後來,王凱以右侍禁、雄州兵馬監押官職被擢升為閤門祗候、定邢趙都巡檢使。

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首領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次年,第一次宋夏戰爭爆發,王凱被調為陝西的麟州( 今陝西神木)都監。他曾率兵出雙烽橋、染枝谷,遭遇西夏軍,將其擊敗。又擊破龐青、黃羅部,再戰於伺候烽,前後共斬首三百餘級,繳獲馬牛、駱駝及數以千計的器械。

慶曆元年(1041年)七月,投降西夏的河東屬戶乜羅乘河東兵弱之機,誘導西夏軍渡後河川,脅迫周邊羌族一同包圍麟州。王凱登城拒戰,雙方僵持十多日。此時,知并州高繼宣率軍火速來援,抵達麟州後,命王凱領清邊軍兩千人自三松嶺,主動出擊。李元昊率軍數萬圍攻清邊軍,在王凱的指揮下,清邊軍奮戰破敵,斬得西夏軍首級一千餘級。夏軍自相踐踏,死亡頗多,只能撤圍離開。麟州被圍共十八日( 《 宋史 》作三十一日,此處從《 續資治通鑑長編 》)。戰後,王凱因功特升為西頭供奉官。

王凱任滿遷官後,夏軍仍在抄掠麟州周邊,朝廷於是再次命王凱出守麟州,授他為內殿崇班、麟州路緣邊都巡檢使,與同巡檢張岊在青眉浪保護宋軍糧道。此時,西夏軍大部突然來犯,王凱猝不及防·,與張岊所部失散。他於是分兵出夏軍之後,進行前後夾擊。之後又與張岊合軍攻擊夏軍,共斬首一百餘級。

在進入兔毛川時,宋軍遭遇三萬西夏軍。王凱所率的六千人陷入重圍之中,他奮力戰鬥,夏軍流矢射中其面部,最終突圍而出,斬得夏軍首級一百餘級。而西夏軍自相踐踏,死亡人數亦達千計。王凱被升為南作坊副使,後轉任並、代二州鈐轄,管勾麟府軍馬事。

約在慶曆四年(1044年)初,西夏軍兩萬人入侵青塞堡,王凱自鞋邪谷出兵救援,轉戰四十里,至杜川(一作牯圇川)大敗夏軍,奪回了被掠去的馬、牛等牲畜。 二月,朝廷論功,賜王凱器幣。

河東經略使明鎬向朝廷奏言“(王)凱在河外九年,有功”,王凱於是得以兼領資州刺史。許久之後,王凱被召回京師開封,尚未入朝覲見,適逢甘陵發生盜亂,朝廷命他即刻領兵平亂。事後,獲授澤州刺史、知邠州。不久後,改任神龍衛四廂都指揮使、澤州團練使。他歷任環慶、並代、定州路副都總管,捧日天武四廂、綿州防禦使,累升為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涇州觀察使。後又被改秦鳳路副都總管。在朝中辭別時,宋仁宗告諭他“唃氏( 唃廝囉)木征阻絕交易來往,頗有入侵的趨勢,應當以沉穩對待”。王凱到任後,以恩信撫納木征所部,使其恢復進貢。

後來,王凱被召入朝,被拜為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

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己未日,王凱逝世,享年六十六歲。仁宗親臨致祭,追贈他為彰武軍節度使,諡號“莊恪”。

人物評價

王凱治軍有紀律,善於撫恤士卒,平日起居都與他們一同飲食。待到上陣執槌擂鼓,也是堅毅而毫不寬容。所以士兵們對王凱既敬畏又信服,每次作戰,沒有不出力,前後與敵軍相遇,從未挫敗。兔毛川之戰時,內侍宋永誠在軍中哭泣,王凱上奏將其劾罷。他為人真誠,尤其注重與故舊好友的關係,門下的食客常有十多人。

親屬成員

曾祖父:王全斌,宋太祖時官至武寧節度使。卒贈中書令。

祖父:王審鈞,官至永興軍駐泊都監。

兒子:王緘。

孫子:王詵,字晉卿,能詩善畫,娶宋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官至登州刺史、駙馬都尉。卒謚“榮安”。

史料記載

《東都事略·卷二十·列傳三》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