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

王仁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
王仁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仁齋,原名王仁增,字仁齋,綽號“王羅鍋”。山東文登高家村(今文登市侯家鎮) 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楊靖宇將軍的得力助手。 1937年9月中旬,壯烈犧牲。遺體安葬於清原縣老會房子南山坡上。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王仁齋出身農民家庭。1921年入山東青州省立甲種農業專科學校讀書,1925年在本村國小任教。1927年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受黨組織派遣到撫順煤礦,以採煤工人身份從事工人運動。1929年以後,他相繼在瀋陽《平民日報》社、平旦中學和三源浦國小工作,並堅持黨的地下活動。1930年春,根據黨的指示到東北的通化、柳河、海龍等地以教師身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1年春在奉天被捕。“九一八”事變後, 乘混亂之機逃出監獄。10月,回到三源浦秘密發展反帝同盟會組織。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加入了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任第九路軍上校教官。開展抗日武裝鬥爭。1932年8月,根據上級黨的指示,與劉山等人創建海龍工農義勇軍,王仁齋任隊長兼政委。他指揮這支隊伍在通化、柳河、海龍等地,神出鬼沒地打擊日軍,開闢了抗日根據地。同年11月,王仁齋收編了遼寧民眾自衛軍第九路軍殘部270多人。1932年10月,由我黨直接組織領導的紅軍第三十七軍第一大隊成立,王仁齋任隊長。1933年1月,這支隊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7軍海龍游擊隊,王仁齋任隊長。是年春,王仁齋任中共海龍中心縣委委員,分管武裝工作。

主要事跡

1931年春,王仁齋在海龍中學任教期間,積極組織學生印發傳單,張貼標語,進行革命宣傳,誘發學生投身革命, 八月,海龍中心縣委以原中共海龍縣委武裝特務隊為基礎,建立海龍工農義勇軍,王仁齋任隊長,九月改編遼寧民眾自衛軍,1933年1月,滿洲省委書記楊靖宇將這支隊伍正式改編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王仁齋任隊長,1933年10月末,楊靖宇率領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主力到蒙江、樺甸、輝南、柳河、金川、通化、清原一帶活動。王仁齋帶領的海龍游擊隊編入獨立師,王仁齋調到師部任副官長。

1933年11月,他帶領游擊隊與楊靖宇率領的南滿抗日游擊隊會師於柳河縣老鷹溝。在楊靖宇的指揮下,當月24日,王仁齋率部引出偽軍邵本良部騎兵,主力部隊乘虛攻下三源浦,活捉日稽查局長,搗毀滿鐵工程局、偽警察署和偽軍營房。待邵本良發覺中計急回三源浦時,王仁齋給楊靖宇當嚮導,抄近路奔襲邵本良的後勤基地涼水河子。兩日內連克兩處重要據點,使日本關東軍奉天駐屯軍司令部大為震驚,忙派兩個日軍守備大隊趕到柳河,協同邵本良部追擊游擊隊。在日偽軍追擊時,王仁齋又給楊靖宇當嚮導,迂迴到敵後,又攻克敵重要據點八道江鎮。

1934 年11月5日,在臨江縣境內召開了中共南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成立了中共南滿臨時特委,王仁齋被選為特委委員。1935年3月,王仁齋調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部副官長。1935年秋,奉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楊靖宇之命,以王仁齋率領的游擊大隊為基礎,在柳河四道溝河南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王仁齋任師長。1936年初,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第三師成立,王仁齋任師長。10月20日凌晨,王仁齋率領一個團的兵力,埋伏在興桓公路的梨樹溝門,截獲偽軍21車冬裝等物資,既裝備了三師,還給駐地窮苦百姓換上新棉衣。1936年6月,在金川河裡召開東南滿黨組織和抗日聯軍第一、第二軍主要領導幹部會議,成立中共南滿省委,王仁齋被選為省委委員。

1937年9月中旬, 王仁齋在籌集彈藥時遭敵特襲擊,在清原釣魚台戰鬥中雙腿被打斷,忍痛焚毀黨的檔案後,壯烈犧牲。遺體安葬於清原縣老會房子南山坡上。

人物紀念

王仁齋是楊靖宇的親密戰友,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人們敬仰他,懷念他。1984年8月18日,中共清原縣委、縣政府在構乃甸鄉筐子溝釣魚台,隆重地舉行為王仁齋樹碑揭幕儀式。在近兩米高的石碑上鐫刻“英名千古”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昭示英雄雖死猶生,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