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閣[山西省天鎮縣玉皇閣]

新平堡是山西也是天鎮縣最北端,東與河北、西和北與內蒙古兩省(區)交界,人們所說的“雞鳴聽三省”之地。明長城縱貫於堡城西面和北面,為明代宣化、大同兩鎮的咽喉要地,也是蒙古遊牧民族兵馬經常南下侵擾爭戰之地。因此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築了土堡,派兵駐守。為新平路駐地。 新平堡於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開設馬市,和北方蒙古族遊牧部落韃靼進行茶馬布匹等交易,但當年十一月就停止了。在隆慶四年(1570年)農曆九月在新平堡西1里許馬市口和蒙古遊牧部落俺答恢復貿易,俺答被封為順義王,牧民以牛、馬、皮張、金銀和明朝商販交換布匹、茶、綢緞等,明朝廷也從中買騾、馬補充軍用。

歷史沿革

新平堡既是軍戍堡寨,也是邊境貿易的一大處所,相當繁榮。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在新平堡中央修建了玉皇閣一座,也就是現在的這個玉皇閣,為明代典型的正方形三層兩檐歇山頂式樓閣,面闊3間,進深3間。斗拱四鋪作補間1朵,正脊、戧脊為琉璃雕作;底部為石基磚碹十字形通道,上面四周為壓條磚欄;上層為木製勾欄平座,上下座均有迴廊。這是新平堡最高的建築,也是新平堡標誌性的建築。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光緒八年(1882)均有重修,但均保持了原建的風格、構件。新中國1966年毀閣內塑像及壁畫。1992年省里投資1萬元,重修。隨後,原天鎮縣委書記賀銳題匾“代郡延陵”,懸於上層正南。

玉皇閣內上層原有銅鑄玉皇像一尊,傳說黃金為內臟。下層有泥塑玉皇像一尊,東西兩側牆面繪眾神壁畫。

玉皇閣不僅是新平堡唯一遺存明代邊塞城堡的代表建築,也是全縣明代7座玉皇或昊天或大奎閣的唯一遺存。在新平堡,明清之際,建有庵、廟、寺、祠、閣、殿等20多處,釋、道、儒乃至明清官員功德祠,明教(白蓮教)神殿都有,堪為邊塞文化集中城鎮之一,又兼有四百餘年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貿易史,也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和城鎮之一。而玉皇閣是這歷史的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