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變
玉,象形字。始見於甲骨文,像一串玉之形。本義即指玉石。《說文》:“玉,石之美。” 《詩·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純束,有女如玉。”甲骨文“玉”字作“圖1”、 “圖2”,西周金文作“圖3”,三橫畫等長,中豎上下不出頭。第二橫在豎畫正中位置,與“王”字中橫偏上有別。春秋文字承襲西周文字。戰國文字承襲春秋文字,但為了與“王”字相區別,或附加一二斜筆為區別符號,作“圖5”、“圖7”、 “圖8”。秦代文字承襲戰國文字未加區別符號之形,作“圖9”。漢代文字部分仍沿襲秦代文字之形,但大多數則沿襲戰國文字加區別符號的做法,作“圖11”或“圖12”。現代文字承襲漢代文字“圖11”字的寫法。
詳細釋義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yù | 名詞 | 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 | jade |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玉雕、玉欄 |
泛指玉石的製品。 | jade | 《書·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禮記·曲禮下》:君無故玉不去身。 | 玉佩、玉簪 | ||
指玉制的樂器。 | jade instrument | 《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 玉徽、玉軫 | ||
指玉笛聲。 | 《〈長生殿〉序》:繁絲哀玉,適足寫其綢繆;短拍長歌,亦正形其怨咽。 | ||||
比喻色澤晶瑩如玉之物。 | sth.resembling jade | 李鹹用《小雪》: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黃庭堅《念奴嬌》: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 |||
太平天國時對丞相女至軍帥女的稱呼。 | 《太平天國·太平禮制(元年)》:丞相女至軍帥女皆稱玉。但同稱玉,亦有些別。如丞相女稱丞玉,檢點女稱檢玉,以下類推。 | ||||
比喻美德、賢才。 | virtue | 《禮記·聘義》:君子比德於玉。 《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 玉筍之班 | ||
形容詞 | 敬辭,多用以尊稱對方的身體言行等。 | your | 《戰國策》: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 | 玉體、玉面 | |
形容美好。 | beautiful | 清·俞樾《群經平議·爾雅二》:古人之詞,凡所甚美者則以玉言之。《尚書》之“玉食”,《禮記》之“玉女”,《儀禮》之“玉錦”,皆是也。 | 玉女 | ||
形容潔白。 | pure as jade | 玉魄、玉屑 | |||
珍愛,珍重。 | precious | 《詩·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 玉苗、玉編 | ||
方言,光滑。 | |||||
動詞 | 相助,磨練。 |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 朱鶴齡《吳弘人示余〈漢槎秋笳集〉感而有作》:由來放逐塗,多是才為崇。嚴霜玉汝成,瑕垢無終棄。 | |||
方言,製作,使彎曲。 |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一】【玉部】
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
,古文玉。魚欲切。
註: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
註:玊。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部】
古文:。
《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為玉為金。疏:為玉為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又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於闐城外,其源出崑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於闐界,疏為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為玉井。
又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又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注》: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況為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於閨門,執忠謇於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為疾。
又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為玉。
又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葉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為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於旁以別之。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音韻匯集
字頭 | 小韻 | 聲符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擬音 | 聲調 | |
上古音系 | 玉 | 玉 | 玉 | 屋 | ŋoɡ | |||||
廣韻 | 玉 | 玉 | 魚欲 | 疑 | 燭 | 燭 | 入聲 | |||
蒙古字韻 | 玉 | ɦy | 入聲 | |||||||
中原音韻 | 玉 | 玉 | 影 | 魚模撮 | 魚模 | 入聲作去聲 | ||||
洪武正韻 | 玉 | 玉 | 魚欲 | 一屋 | 東 | 入聲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