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8―20毫米,翅展為30―36毫米,體藍黑色,前翅脈為紅褐色,翅脈間膜質透明,後翅膜質半透明,腹部4、5及6節中部有一明顯的黃色橫帶,以第四節橫帶最寬。
卵橢圓形,略扁平。紫褐色。長約1.1毫米。
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38毫米左右,全體略呈圓筒形。頭部紅褐色,胸腹部黃白色,老熟時帶紫紅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形紋,前方色淡。
發生規律
該蟲1年生一代,主要是以老幼蟲在被害的枝蔓髓心部越冬,4-5月在圓形羽化孔化蛹,6―7月份羽化成蟲。北方蛹期約30天,南京蛹期僅5―6天。5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蟲為害當年生嫩蔓,7月中旬至9月下旬為害二年生以上老蔓,10月中旬起至冬眠以前,幼蟲進入老熟階段,進入越冬期。成蟲羽化前蛹蠕動並鑽出羽化孔露出頭,胸部、腹部末端仍留羽化孔內而不落地,成蟲羽化後蛹皮仍留在羽化孔處,成蟲多在夜間羽化,有趨光性。羽化後將卵散產於枝、蔓和芽腋間,卵期約10天,卵孵化後幼蟲多從葉柄基部蛀入新梢內為害,蛀孔處常堆有蟲糞。管理粗放的果園發生較嚴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抵抗力。科學修剪,剪除蟲枝及茂密枝,秋季整枝時發現蟲枝剪掉燒毀,且調節通風透光,雨季注意果園排水,保持適度溫濕度,結合修剪,清理果園,減少蟲源。
(2)保護和利用天敵。
(3)作好蟲測預報,及時噴灑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