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流鍋巴

獨流鍋巴是一種麵食,顏色金黃,常輔以油菜、木耳等合炒,為當地特色小吃,其中尤以李家灣子村的一戶王姓人家做得最為有名。

美食傳承

人們常說“嗄巴”一詞源自“鍋巴”的發音。仿佛正是“嗄巴”這兩個字音所帶的清脆勁兒,才能體現鍋巴那種富有柔韌嚼勁的獨特口感。在靜海縣獨流鎮,有個100多年歷史的“尤記鍋巴”,因其保持了傳統製作工藝、味道鮮美,成為遠近聞名的地方風味小吃、獨流鍋巴的代表,被靜海縣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百聞不如一見。近日,當記者走進獨流鎮團結街“尤記鍋巴”第六代傳承人尤春海的家,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飄來,沁人心脾。在尤師傅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一個不足40平方米的鍋巴製作間。鍋巴製作間裡延續百年的陳設風格讓人眼前一亮:磨綠豆的石磨、水磨;盛豆漿的水缸;老式木桌上整齊地摞著十多張蓋簾板。尤師傅指著一面蘆葦編織的圓形蓆子介紹說,“這可是尤家祖傳的,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是用來晾曬鍋巴用的。那低矮的灶台和4口大鐵鍋,是用來攤鍋巴的。”看著一張張鍋巴出鍋、冷卻,金黃剔透的品相惹人喜愛。

美食創新

獨流鍋巴好吃,源自獨流人對傳統美食的探索和創新,以及對美味品質的那份孜孜追求。那么獨流鍋巴好吃在哪?尤師傅說,在原料,更在手藝。獨流鍋巴是用上好的綠豆磨成漿,然後,再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自問世以來,獨流鍋巴嚴格遵循傳統工藝技法,在繼承中不斷創新,一直延續至今。獨流鍋巴的每個製作環節都精益求精,從綠豆的挑選、泡豆、磨豆再到攤成鍋巴,至少需要五步才能完成:第一步,篩選顆粒飽滿、個頭均勻的高品質綠豆,用石磨磨成兩半;第二步,將磨好的綠豆用清水浸泡,撈去豆皮、雜質,綠豆呈色澤金黃、晶瑩剔透狀;第三步,用水磨將泡好的綠豆磨成豆漿;第四步,在綠豆漿中兌入高粱和綠豆做成的團粉,製成顏色金黃通透、手感筋道的半成品;第五步,將大鐵鍋燒熱,舀上面糊,攤成薄似紙張的圓形鍋巴,之後,拿出放在蓋簾板上冷卻。如此算來,鍋巴的製作過程至少需要10個小時以上。

說起“尤記鍋巴”,方圓數十里的鄉親們沒有不知道的。大夥愛吃這一口兒,是因其選料精、做工細、為純綠色食品,並且適合煎炒涼拌,口感筋道。在獨流鎮從事餐飲業近30年的師傅“小老兒”,對“尤記鍋巴”情有獨鍾,創新發展了多種鍋巴烹飪手法。他介紹說,“獨流鍋巴是當地飲食‘窮菜富吃’特色的典型代表,對原料質量要求高。由綠豆製成的尤記鍋巴,煎炒從不粘鍋,色澤光亮,目前菜式已發展到菠菜鍋巴、糖醋鍋巴、拔絲鍋巴、肉絲鍋巴等多個品種,深受顧客歡迎。”

獨流鍋巴貨真價實、物美價廉,成為當地百姓餐桌的必備。每到年根歲末,是尤師傅一家最忙的時候,鍋巴供不應求,全家齊上陣,加班加點製作鍋巴,滿足顧客需求。“賣鍋巴從來沒做過宣傳。打電話要鍋巴的人我大多不認識,大家都是沖我這個牌子來的。”尤師傅說。曾有人勸他給鍋巴弄個禮盒,包裝一下,好提高售價。尤師傅卻說:“人們吃的是鍋巴,不是包裝。賣鍋巴要堅持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實實在在經營。我賣的就是一門手藝,圖的就是對得起顧客,對得起百年來樹立的口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