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土生,大型草本, 植株高 (50) 80-120厘米。根狀莖粗壯,橫臥,暗褐色,粗3-5厘米,與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約1.5厘米,先端長漸尖,有時為纖維狀,膜質,全緣,深棕色,略有光澤,老時逐漸脫落。
葉近生;柄長15-70厘米,粗3-6毫米,暗淺棕色,堅硬,下部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而較小的鱗片,向上至葉軸逐漸稀疏,老時脫落,葉柄基部往往宿存於根狀莖上;葉片長卵形,長25-80厘米,下部寬18-40厘米,先端漸尖,二回羽裂;頂生羽片卵狀披針形或長三角狀披針形,大於其下的側生羽片,其基部一對裂片往往伸長,側生羽片(4) 7-16對,下部的對生或近對生,向上的近對生或為互生,斜展或略斜向上,無柄或近無柄,疏離,基部一對略縮短,下部羽片較長,相距3-7厘米,線狀披針形,長12-22 (-25) 厘米,寬2-3.5(-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楔形或圓截形,上側常與葉軸平行,羽狀半裂;裂片11-16對,互生或近對生,基部一對縮小,下側一片為圓形、卵形或耳形,長5-10毫米,圓頭,上側一片亦較小,向上數對裂片較大,密接,斜展,橢圓形或卵形,偶為卵狀披針形,長1.3-2.2厘米,寬7-10毫米,尖頭或急尖頭,邊緣有細密鋸齒,乾後略反卷。葉脈明顯,羽軸及主脈均為淺棕色,兩面均隆起,在羽軸及主脈兩側各有1行狹長網眼,其外側尚有若干不整齊的多角形網眼,其餘小脈分離,單一或分叉,直達葉邊。葉近革質,乾後棕色或棕綠色,兩面無毛或下面疏被短柔毛;羽軸下面的下部密被棕色纖維狀小鱗片,向上逐漸稀疏。
孢子囊群線形,挺直,著生於主脈兩側的狹長網眼上,也有時生於羽軸兩側的狹長網眼上,不連續,呈單行排列;囊群蓋線形,質厚,棕褐色,成熟時開向主脈或羽軸,宿存。染色體2n=68。
該種分布地域廣闊,為丘陵地區常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因生境的影響,以致植株大小、羽片對數及排列的疏密、裂片的形狀均略有差異。
產地生境
廣布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也分布於朝鮮南部和日本(本州、九州四國)。模式標本產地:日本。生長在疏林下。
主要價值
狗脊有鎮痛、利尿及強壯之效,為中國套用已久的中藥,早在《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