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駘

狐駘 一名二指

實際上,狐駘,一作山名,一作地名。二者既不同,但也不可分割。
作山名者為“狐駘山”或為“狐台山”,在滕縣東南十五里,一說二十里,今南沙河鎮東北部與木石鎮西北部交界處的一座山。里數皆以滕縣城距離此山的位置而定,一或以原漢代至隋代間的蕃縣城位置而定,一或以原唐代所建舊滕縣城位置而定。山前有明魯莊王墓陵;
作地名者為目台[yi]亭”,秦漢“目夷亭”所在區域,也即是今天木石鎮所轄的主體地域。近代史學家王獻唐先生在《炎黃氏族文化考》言“滕東有木台,亦即墨胎。”此即指今木石。可見今木石得名來自其西境的狐台山。

​魯侵邾敗於狐駘

春秋邾地,在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二十里,《左傳襄公四年》臧紇救繒侵邾,敗於狐駘,《杜注》“狐駘邾地,魯國蕃縣東南有目台亭。”

木石,得名於狐駘山

明版《滕縣誌山川志》載:城東南十五里曰狐台山,一名目台山。山戴石如灰堆狀,興雲即雨。俗呼省台字,遂訛為湖山。又曰壺山者,皆非也。按魯襄公四年,邾人、莒人伐繒(又作鄫)、魯臧訖救繒,侵邾敗於狐台。杜預注云:“魯國蕃縣東南有狐台山是也。又有目台[yi]亭。今山南頭名木石者,疑亦目台之訛也。通志亦誤。”《滕縣誌》所載之狐駘山,又名目台山。可見狐駘山即是狐台山。

清《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二兗州府滕縣》載“狐駘山,縣東南二十里。《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於狐駘。哀二十七年,越子使後庸言邾田封於駘上。杜預曰:蕃縣東南有狐駘亭,亭因山以名也。”
清道光二十六年《滕縣誌》的主筆、邑人王特選在其《藝文志古蹟雜詠》中寫道:“狐台山下目夷亭,近接木時一壁青。曾閱春秋見蠻觸,雨余猶帶戟鋋腥。”其又解釋道:“目夷亭在狐台山下,又有木時村,台音頤也。‘狐台’見《春秋襄公四年》。”即狐台山東為古基層行政建制目夷亭,在今木石村附近。(參見古代的基層行政單位“鄉里亭”制。)

狐駘山上魯王墓

《滕縣誌古蹟志》載“魯莊王墓在狐台山上”。狐台山南麓有魯莊王墓,確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