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為古典派確立和發展時期(18世紀60年代—18世紀末19世紀初),古典學派的理論體系最終形成,並占據了當時刑法學界的主導地位。義大利著名法學家貝卡利亞於1764年發表的《論犯罪與刑罰》一書,標誌著犯罪古典學派的誕生。此外,同一時期的英國邊沁關於功利主義及其報應刑思想,德國費爾巴哈關於威懾刑和心理強制的主張等,對古典學派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三階段是後期古典學派或新古典學派時期,它曾在19世紀盛極一時,其代表人物有賓丁、貝靈、巴爾、庫雷爾、畢爾克邁伊等人。該派學者在與以李斯特為首的新派學者展開的著名新舊派之爭中,仍認為自由意志論基本正確,但承認人的自由選擇要受到社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年齡、智力、環境等因素應在定罪量刑中予以考慮。有人認為,1810年對法國法典的修訂導致了新古典學派刑罰學的產生。犯罪古典學派所反映的是新興資產階級的犯罪觀念和刑法思想,主要表現在:(1)犯罪概念上,主張犯罪的法律定義,認為社會危害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兩個基本特徵。(2)犯罪原因上,主張自由意志論和非決定論,認為犯罪是犯罪者個人根據避苦就樂的原則所做的自由選擇,從而否定了犯罪現象因果關係的客觀性和可知性。(3)刑罰和刑事政策上,提出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廢除死刑和刑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主張報應刑論和法律控制論。(4)方法論上,以行為為中心,運用純粹思辨和演繹的方法,對犯罪行為進行抽象的法律分析,而把人理解為抽象的“理性人”。一般認為,該派的主要貢獻和影響是對犯罪的法律構成和刑罰方面的研究,由此構成了當今西方的刑法體系的基礎。在犯罪學上,它摒棄了以往對犯罪泛靈論或超自然的解釋,開始對犯罪進行自然主義的探討,對犯罪學的後來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貢獻。
相關詞條
-
犯罪原因系統
犯罪原因系統又稱犯罪原因結構,是指引起犯罪發生的原因,由多種因素彼此聯繫、相互作用組成的有序動態體系。引起犯罪發生的原因,既不是單一的因素,又不是不分層...
犯罪發生因素 犯罪條件 犯罪原因論 -
瑞典古典學派
瑞典古典學派 - 內容:1896年開始有外國人在瑞典拍攝新聞片。瑞典人自己拍片從1898年開始。1907年在斯德哥爾摩成立了斯溫司卡影片公司。1909年...
內容 配圖 -
刑事古典學派
⑤刑罰與犯罪應相適應,以阻止人們犯更嚴重的罪行。 ⑥犯罪人不論其社會地位怎樣,同樣的罪應當受到同樣的刑罰。 歸結到一點,就是要使人們明白,什麼樣的犯罪將...
-
犯罪[詞語概念]
犯罪,是指對犯罪各種內在、外在特徵的高度、準確的概括,是對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簡要的說明。犯罪概念一般分為形式概念、實質概念、混合概念。中國刑法中的...
詞語概念 基本含義 犯罪特徵 犯罪構成 犯罪分類 -
犯罪故意
行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狀態。犯罪故意的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認識因素或稱意識因素。即對適合於犯...
構成 類型 證明標準 有關學說 危害行為 -
犯罪統計學派
犯罪統計學派是資產階級犯罪學的一個流派。產生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代表人物是比利時統計學者A·凱特勒(1796~1874)和法國犯罪學者A M·蓋里(18...
基本介紹 起源 犯罪統計學 凱特萊 -
犯罪學[一門以犯罪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犯罪學(Criminology)是一門以犯罪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廣義上還包括專門尋找犯罪行為出現的實際原因,以提供一個方法減輕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影響。 ...
理論概述 理論發展 犯罪原因 其他 圖書 -
犯罪過失
犯罪過失是“犯罪故意”的對稱。刑法上行為人在犯罪時的一種心理狀態。關於犯罪過失的概念與範圍,各國刑法規定和刑法理論中並不完全一致。①在中國刑法中,犯罪過...
概念 分類 如何認定 分類辨析 犯罪過失的特徵 -
犯罪論比較研究
《犯罪論比較研究》,作者王政勛,2009年6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