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代小亞細亞西北地區城市 。位於今土耳其西北的希沙立克,處於聯結歐亞的樞紐地帶。又稱作伊利奧斯、伊利昂(希臘語)或伊利姆(拉丁語)。
荷馬史詩中有關於希臘人與特洛伊人戰爭的故事 。
遺址的考古發掘始於1870年。考古學家將特洛伊城址的文化堆積分作9層 。
從最下層的第一層向上到第五層屬青銅時代早期,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前1700年,有城堡、王宮等建築,這時特洛伊已是小亞細亞地區西北部的文化中心 。
第六層約為公元前1700~前1250年 ,這時北方草原民族入主特洛伊,城牆堅固,城內有許多貴族住宅。這一時期的城市毀於地震。
第七層約公元前1250年~前1000年 ,相當於特洛伊戰爭的年代,前期在文化上繼承了第六層的傳統,後期發生變化,居民可能來自歐洲。
第八層約公元前1000年~前85年,第九層約公元前85年~公元500年。
第六層和第七層均屬於青銅時代中晚期。第七層和第八層之間,約400年間這裡無人居住 。最上面的第八~九層,分別屬於希臘人居住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羅馬統治時期。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堡城建立,特洛伊城逐漸湮沒。
發展
特洛伊
Troy,古希臘語 Τροία,或 Ίλιον,拉丁語 Troia,或 Ilium),古希臘時代小亞細亞(今土耳其位置)西北部的城邦,於公元1871年其遺址被發現前一直只被視為傳說虛構的城市。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西方文學史最重要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的特洛伊戰爭,便以此城市為中心。
史詩中特洛伊的遺址在現今地理位置上,位於土耳其西北面的恰納卡萊省的希沙利克(Hissarlik,北緯39°58′度,東經26°13′度),於愛達山的西南面,離達達尼爾海峽不遠。於羅馬帝國時期,奧古斯都曾於此處建成一座名為“Ilium”的城市,直至君士坦丁堡建成後於拜占庭帝國時期迅速沒落。
公元1871年德國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發現特洛伊城遺址廢墟,其後於同址發現更多不同時代的城市遺址。其中被考古學家命名為“特洛伊Ⅶ ”的遺址,被認為是荷馬史詩時期的特洛伊城,但至今仍有爭議。據考古研究,此城毀滅於公元前13世紀。
特洛伊的事跡在神話和傳奇中首次出現。根據希臘神話中的記述, 特洛伊人是指那些居住在古老特洛阿德地區(位於小亞細亞)特洛伊城的古老公民。該地雖然位於亞洲, 在傳說中特洛伊城卻被視為希臘城邦的一部分,擁有與希臘文化相似的社會。在傳說中,特洛伊城最為人所知的是它從東方及西方的港口貿易中獲取的巨額財富,衣服紡織,鋼鐵生產,和巨大的防禦城牆。
特洛伊的皇族始祖為達耳達諾斯,在希臘神話傳說為天神宙斯和厄勒克特拉(提坦神阿特拉斯的女兒)的兒子。在傳說中達耳達諾斯在薩摩色雷斯島(位於愛琴海北部)遇上了透刻羅斯,並與他來到了小亞細亞。這個從希臘南部阿提卡地區到來的殖民者,後來把自己的女兒嫁及達耳達諾斯,而達耳達諾斯後來建立了一個名為達耳達尼亞的王國(後來由埃涅阿斯統治),是特洛伊的前身。
在達耳達諾斯死後,由他的孫兒特羅斯起,便把國民稱為“特洛伊人”,而達耳達尼亞王國亦改稱為特洛阿德。到特羅斯的兒子伊洛斯時,他便建立了傳說中的特洛伊城。在建城過程中,傳說宙斯賜予了一座守護神神像給特洛伊城,而為了紀念他的父親,伊洛斯便決定把此城命名為 特洛伊(Troy)。
在伊洛斯死後,其子拉俄墨冬繼位,傳說太陽神阿波羅和海神波塞冬為其築起防禦城牆和堡壘,但拉俄墨冬卻拒絕回禮。於是波塞冬便引發洪水淹浸特洛伊城,並要脅要以公主赫西俄涅作為海怪祭品。後來加上瘟疫流行,奪走了大量特洛伊人的性命。
在特洛伊戰爭發生前不久,有“大力士”之稱的海格力斯攻占了特洛伊城,並把拉俄墨冬及他的兒子殺掉,只剩下幼子普里阿摩斯。後來他繼位成為了最後一個特洛伊王。約於公元前1193年至前1183年,邁錫尼文明希臘人發動了特洛伊戰爭,並再次攻陷了特洛伊城。後來根據希羅多德記載,在西利比亞有一部族宣稱他們是漂流過海的特洛伊人後代。在特洛伊戰爭後,特洛伊在小亞細亞地區的勢力迅速消失,被新興的呂底亞王朝取代,及後又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