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奧·阿爾布萊希

特奧·阿爾布萊希

從此,最低的價格,風格劃一的店面布置,種類不多但質量穩定的商品,成為阿爾迪始終如一的經營理念。 業務分拆,管理複雜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的商業帝國僅在德國的營業額就超過250億歐元,在全球有9400多家門店。 事實上,近年來,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已逐漸淡出阿爾迪超市的管理層,超市利潤也不直接歸他們所有,而是轉入兩兄弟分設的南北兩家託管基金會。

中產階級的笑話

在德國,有一個中產階級的笑話:什麼地方男人都去,但從來不說紅燈區。什麼地
一位顧客提著阿爾迪超市的購物袋
方女人都去,但從來不說阿爾迪。有著“窮人店”之稱的德國廉價超市巨頭阿爾迪,讓許多喜歡便宜貨卻又愛面子的家庭主婦多少有點臉紅。 但90歲左右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卻是靠這家便宜得讓人臉紅的 “窮人店”,多年來穩居《福布斯》雜誌富豪榜的德國首富。弟弟特奧·阿爾布萊希特的個人財富2009年達到167億美元,哥哥卡爾150多億美元,分列德國富豪榜的第一和第三位。 7月24日,88歲的特奧在埃森的醫院裡平靜去世,沒有奢華的追悼下葬儀式,墓地也很簡單平常,嗅覺靈敏的德國媒體,直到4天后,才得知德國首富去世的訊息。 一向隱秘、低調、簡樸,甚至吝嗇的特奧,在他走之後,留給世人的,依然是一個難以捉摸的謎。

廉價墓地,低調葬禮

在埃森的公共檔案館裡,有一份陳舊的記錄卡片,上面記錄著1997年1月,卡爾在埃森市的布萊德里墓園買了8塊墓地,價格為69984德國馬克 (相當於35000歐元)。 2個月後,他的弟弟特奧也在同一個墓園,買了14塊墓穴,花了65912德國馬克(33700歐元)。 墓地買下後,很長時間都沒有打理,雜草叢生,墓園管理方不得已,只好給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寫了一封信,提醒他們照看自己的長眠之地。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阿爾迪超市的貨車終於開到墓園,工人清理墓地雜草,並重新種上了松柏、紫杉和杜鵑。為什麼等了這么久才能清理墓地?阿爾迪解釋說,他們要等這些植物在超市里打折的時候,才來重新裝飾墓地。 13年後,長期臥病在床的特奧,終於住進了這片簡單裝修的墓地。28日,家人為他舉行了一個極其簡樸的追悼儀式,只有30多名特奧和卡爾的家人及少數最親密的好友參加儀式,沒有安魂彌撒,沒有悼詞,也沒有遺體告別。 3個小時後,阿爾迪向公司董事正式發布訊息,宣布特奧·阿爾布萊希特24日下午2點因病在埃森的醫院去世。

貧苦出身,節儉起家

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出生在德國北威州魯爾區的大城市埃森的一個礦工家庭。父
年老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
親後來由於肺病不得不轉行到麵包廠做短工,收入更加低微。為了維持家中捉襟見肘的窘況,母親1913年在艾森的工人區索納貝克開了一間只有35平方米的小食品店。中學畢業,特奧開始在母親的店裡幫忙,卡爾則在一家甜品店當學徒。 二戰開始,卡爾加入正規軍被派往東線戰場,在蘇聯受傷;特奧作為候補軍人前往非洲後勤部隊,被美軍俘虜。二戰結束,從戰俘營歸來的兄弟倆接手了母親的小店。 1948年,母親不幸去世,德國實行貨幣改革,取消黑市,允許商店銷售多種合法食品。兄弟倆依靠有限的資金和簡陋陳舊的店鋪,出售黃油和一些小食品,勉強維持著經營。每天打烊後,店員們將沒賣完的黃油又重新一桶桶地搬回地下室,因為兄弟倆捨不得花錢買冷櫃。 一個偶然的機會,兄弟倆發現其他店鋪用購物積分年終兌現方式促銷,經過一番考察,他們立即推出了即時折扣銷售——將廠家給的折扣直接化為低價給顧客。所有商品,全市最低價,如有差價,當場返還。 這個如今看來司空見慣的超市行銷手段在當時戰後民生凋敝的德國,卻猶如一枚重磅炸彈,大量從土耳其、義大利及歐洲其他國家擁入的“客籍勞工”,因為收入低,成為阿爾迪超市的忠實冬粉。從此,最低的價格,風格劃一的店面布置,種類不多但質量穩定的商品,成為阿爾迪始終如一的經營理念。

低價高效,德國文化範本

阿爾迪的貨架上,一般只有800到1000種商店,每種商品只選擇2到3家品牌
特奧·阿爾布萊希特年輕時的照片
公司供貨,以保證質量,壓低貨源價格。相比而言,沃爾瑪卻有5萬種商品,但當你站在貨架前,面對28種不同品牌和口味的優酪乳而無從下手時,你會感嘆,阿爾迪超市的商品選擇少,有時候也是一件好事。 看慣了比利時家樂福收銀員的慢條斯理,這裡的收銀速度堪稱高效。阿爾迪每家超市的員工人數很少,收銀、上貨,打掃衛生,什麼都乾,甚至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超市普遍都用上電子掃瞄器掃描商品條形碼結帳時,阿爾迪還堅持使用傳統的價格標籤,收銀員必須將近千種商品的3位數編碼熟記在心。超強的工作強度,使阿爾迪超市員工的工資比其他超市人員要高,其中,也包括這一項:編碼熟記費。 此外,阿爾迪的員工不允許打耳洞,戴耳環,男員工不能蓄鬚留鬍子,員工之間談戀愛必須向門店經理報告,為了保證這些奇怪的條款得以施行,避免法律糾紛,員工招聘時,簽署的用工契約要比一般的契約文本厚3倍。 《明鏡》周刊評價說,低價,實用和避免花哨,幾十年來的發展讓阿爾迪的理念深入人心,廉價超市與德國消費文化已經融為一體,追求秩序、效率、物流,以及骨子裡的節儉意識,阿爾迪是德國人最生動的文化範本。 德國另一家零售業巨頭麥德龍的老闆柯蒂斯這樣評價他的對手: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用超低價的商品,使購物在德國成為一種大眾化的事情,使社會各階層都能平等地享受繁榮和穩定。

吝嗇摳門,做到極致

在阿爾迪超市,最能代表企業文化的是:每次,當特奧或卡爾走進公司高管的辦公室商談事情時,高管們就會趕緊從抽屜里翻出已經用了半截的鉛筆,以免被老闆罵浪費。 其實,對於節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自身卻已經做到了極致,儘管兩個人的財富加起來超過300多億美元,比大多數非洲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高,但對於花錢,兄弟倆卻是能省則省,儘量少用。 特奧的房子是在埃森郊區一幢並不起眼的獨幢別墅,據說他每走進一個房間,都要先把燈關掉,看看是否真的需要開燈,能看得見,就不開燈。酷愛高爾夫的特奧在巴迪森有一幢高爾夫球場別墅,院子裡放了10個儲油罐,儲存了100萬升石油,據說是為了應對油價上漲。特奧寫信,用的還是印有4位郵政編碼的信封,而德國的郵政編碼已經升到了5位,因為特奧捨不得扔掉以前的老信封,秘書每次不得不劃掉4位編碼,重新填上5位數。 將摳門進行到底,最登峰造極的是1971年11月的那場轟動歐洲的綁架案,特奧的律師奧倫堡和一名同夥在赫爾藤市的阿爾迪中心,將特奧綁架,索要700萬馬克的贖金。綁匪看到特奧的樣子,不相信這個穿著普通的糟老頭子竟然是億萬富翁,讓特奧拿出自己的身份證,以驗明正身。在被關押17天之後,特奧家人交納贖金,特奧被釋放。兩名綁匪後來被警方抓獲,入獄8年半。 節儉成性的特奧,居然在大難不死之後,寫信給市財政局,問這700萬馬克贖金,能不能抵稅。

業務分拆,管理複雜

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的商業帝國僅在德國的營業額就超過250億歐元,在全球有9400多家門店。 1961年,阿爾迪超市分家,弟弟特奧掌管北阿爾迪,哥哥卡爾負責南阿爾迪,兩家超市集團的經營相對獨立,採購渠道和經營風格有所不同,北阿爾迪超市的商品包裝簡單,注重低價,以適應消費能力不高的北方消費者,南阿爾迪的品種更豐富,更精緻,價格略高,國際化擴張的步伐更大一些。但在重大戰略決策上,南北阿爾迪則通過董事會統一協調。 事實上,近年來,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已逐漸淡出阿爾迪超市的管理層,超市利潤也不直接歸他們所有,而是轉入兩兄弟分設的南北兩家託管基金會。南北阿爾迪的分立,以及複雜而不透明的財務和管理層設計,一方面避免為競爭對手了解企業內部運作,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阿爾迪以後被分拆售賣。 特奧的去世,不會從根本上改變阿爾迪超市的運作方式和經營理念,而他的節儉和樸實,已經成為德國文化的一部分,繼續傳承下去,特別是如今經濟緊縮、消費不振的環境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