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頑症

基本概述

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左右,比已開發國家高出一倍,過高的物流成本是商品價格畸高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過高,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頑症。

症狀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指出,物流成本過高的一大癥結在於,中國高速公路採用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發展模式,決定了經營者要收費還貸。而且,相當多的公路經營者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受到利潤最大化考核目標的趨動。這無疑與公路作為國家基礎交通設施所具有的公益性相互矛盾。
2010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在A股上市的19家路橋收費公司,平均淨利率高達35.51%,超過石油、證券和房地產,成為2010年“最暴利”行業。這些企業的大股東都是各省交通集團的國有企業。
物流成本過高的另一癥結在於交通運輸規劃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規相互掣肘、彼此衝突。各部門“自我滿足”式的規則制定,導致物流總成本的不合理上漲。
例如國內最大的港口上海洋山港,在規劃上就不通鐵路,原因之一就是公路港口和鐵路有不同的主管部門,雙方未能協調一致。另一方面,交通運輸部管不了倉儲用地規劃,更無法涉及鮮活產品批發市場用地規劃,它們分屬國土和城市規劃部門管理,導致高倉儲成本推高物流成本。有數據顯示,倉儲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9%。趙堅建議,應設立綜合交通、國土、建設等職能的“大部制”,理順政策法規,避免“政出多門”。

解決方案

趙堅認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是首先改變各省交通集團及其控股企業的性質,使它們成為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殊企業法人,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的經營只應微利保本,而不應成為賺錢的工具。
趙堅強調,如果不從制度上根治上述兩大癥結,專項清理不合理收費工作將很難取得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