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的午後[舞蹈]

1911年5月29日於巴黎首演的獨幕舞劇《牧神的午後》是尼金斯基編導的處女作,標誌了尼金斯基編導生涯的開始。音樂為德彪西作曲的《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全劇僅由八名演員組成,表演時間十分鐘。  舞蹈講述:夏日樹蔭的河岸,半人半獸的牧神撫弄牧笛,採摘葡萄,在陽光下懶洋洋地舞動。七個美麗的寧芙仙女,相繼來到河中沐浴。牧神不由萌動春情,本能地闖入了她們中間。眾仙女驚恐四逃,唯留下一位膽大的寧芙出於好奇立足未動。舞蹈中牧神的非分行為和粗野的求愛,終使她難以抵擋,也慌忙離去。牧神失意地吻著她丟下的頭巾,席地躺下,進入了午後的睡夢。 當《牧神的午後》在巴黎首演時,因部分觀眾認為某些舞蹈動作有色情成分而引起劇場內的騷亂,繼而引起各界的激烈爭論,但該劇最終還是贏得了人們的承認,至今已經成了世界各大芭蕾舞團的保留節目。據說,《牧神的午後》受到法國雕塑家羅丹等人的狂熱支持,羅丹甚至親自向尼金斯基表示祝賀,並為他做了青銅雕像。  《牧神的午後》是一部手法和舞蹈語言完全嶄新的作品,它預示了二十世紀中葉現代芭蕾時代的到來。該劇在以後的演出中,由於表演者的不同理解曾有過各種改動。除了尼金斯基外,最能深刻領會作品的是在美國首演的列奧尼德·馬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