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斯賓塞第一部詩作,是仿照羅馬詩人維吉爾等古代牧歌寫成的,主要人物是牧羊人柯林·克勞特,是從斯歌頓的作品中借用的,整首詩主要是通過克勞特自己或者和別人的對話敘述來表達的。這是一部田園詩歌,共十二首,除首尾兩歌是採用抒情詩輓歌體外,其餘都是對話體,每一首以一個月份為標題,用不同的韻律創作。如“一月”寫的是失去的愛情,“二月”是有關孝順長輩的,“三月”是歌頌愛情的,“四月”是讚美伊莉莎白女王的,明寫愛情,暗則歌頌女王,把她比作古代神話中的人物。“五月”是站在新教的立場上攻擊羅馬天主教,“七月”中狂妄自大的牧師遭到唾棄而心地善良的牧羊人受到尊重。“十月”是詩人由於時代對詩歌的不重視而發出的詰問。在詩中斯賓塞強烈反對詩人為金錢而寫詩,也反對寫一些猥瑣下流的詩歌,認為詩人的職責是勸人行善。“十二月”是悲嘆暮年的。其中,“二月”、“五月”、“七月”、“九月”、“十月”被稱為“道德牧歌”。而其中有七首(一月、三月、四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是以愛情為主題,多寫牧羊人因得不到愛情而表示出哀婉和悲情,基調比較憂鬱。另外最有意義的是詩涉及教會,主要是在“二月”、“五月”和“九月”中批判天主教和國教的教職人員墮落的生活,庸俗勢利和濫用職權。詩還涉及文學,評論當時對詩歌不重視,讚揚詩人的崇高職責。但在整首詩中,斯賓塞還是流露出宮廷詩人的言論,認為戰爭及讚美女王應該是詩歌恰當的主題。斯賓塞在詩歌的形式和內容上作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一方面,他借用許多外來詞,特別是義大利語、法語等,並融入了許多英語古語,大膽地模仿了維吉爾的對話詩體,同時吸收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牧歌詩和田園詩的精髓,在運用了中世紀詩歌的自由韻律,創作出一種新的韻律的基礎上,並在每一個月的牧歌中試驗。另一方面,由於深受柏拉圖主義和新教主義的影響,他提倡愛國主義精神和通過教育加強自身的修養。
作者簡介
埃得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生活在喬叟‘時代和莎士比亞’時代之間的英國最傑出的詩人。他出生於倫敦一個貧窮的布商家庭,1569年入劍橋大學學習文學、哲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當時劍橋大學基督教新教盛行,仇視羅馬主教,斯賓塞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傾向於清教主義。他1573年畢業,並於1567年獲得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