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5月後歷任總參謀部員,步兵第54聯隊大隊長,陸大教官,1921年11月至翌年2月為止美國出差。回國後,陸大付,步兵第三聯隊長,總參謀部課長等,1930年12月,晉升陸軍少將,豐予要塞司令官。步兵第29旅長,陸大幹事,同校長等職,1931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朝鮮羅南第十九師團長一職,1935年3月,被編入預備役,1937年9月,中日戰爭爆發後重新服現役,任重建的第18師團長。在第二次上海事變中和第六師團·第114師團同時編入第10軍,從杭州灣登入,向中國軍隊背後攻擊,從廣德、宜城打到蕪湖,截斷南京上游的援兵。戰役結束後在杭州維持治安。1938年7月被解除召集,以後任陸軍司政長官(菲律賓·ビサヤ支部長),帝國退伍軍人協會副會長。
1913年5月後歷任總參謀部員,步兵第54聯隊大隊長,陸大教官,1921年11月至翌年2月為止美國出差。回國後,陸大付,步兵第三聯隊長,總參謀部課長等,1930年12月,晉升陸軍少將,豐予要塞司令官。步兵第29旅長,陸大幹事,同校長等職,1931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朝鮮羅南第十九師團長一職,1935年3月,被編入預備役,1937年9月,中日戰爭爆發後重新服現役,任重建的第18師團長。在第二次上海事變中和第六師團·第114師團同時編入第10軍,從杭州灣登入,向中國軍隊背後攻擊,從廣德、宜城打到蕪湖,截斷南京上游的援兵。戰役結束後在杭州維持治安。1938年7月被解除召集,以後任陸軍司政長官(菲律賓·ビサヤ支部長),帝國退伍軍人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