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面臨對手時,多數動物處於攻擊和懼怕的矛盾體驗中,可能有多種表現形式。最簡單的是襲擊或逃跑,這在鳥類和魚類爭奪領地時常常可以見到。一個動物襲擊某闖入者,將它追趕到相鄰的領地,後者會再次發動襲擊。攻擊和逃跑傾向在領地邊界通常處於一種均勢狀態,動物的行為常常是矛盾的。有時不足直接由對手引起的反應活動,而只是一種常規行為。許多種鳥類晨間的鳴聲和哺乳類動物領地邊界的氣味標記及許多廣告行為均帶有潛在的爭鬥性質。如知更鳥顯示很醒目的紅胸脯.就帶有威脅的含義。
傷害性爭鬥
雙方都力圖傷害甚至殺死對方的戰鬥行為。不同於儀式化爭鬥。通常只見於不同物種成員之間。如兩種力量相等的動物爭奪食源或一個強有力的被捕食者反抗捕食者時。自然環境裡,同種動物之間很少發生,偶爾發生,也只是在同種而不同群的個體間。
擺甩致死
動物將活的獵物叼在口中用力搖頭促使其迅速死亡的行為。許多食肉類如犬科、貓科動物,其他哺乳類動物都有此行為。從進化觀點看,其原始行式大概是捕食者用口將拚命掙扎的獵物拋來拋去再甩開。以後變為在放開獵物之前先將其拋扔幾次,如果獵物被鬆開後還能動,就再將獵物叼回,且叼得更緊,不讓它跑掉,最高級形式是將獵物叼在口裡搖晃致死。常常是食肉動物幼獸遊戲行為的組成部分。
殺戮行為
動物的適應性行為不僅存在於捕措與被捕獵物種之間,還存在於種內相互關係之中。有人認為,在同種成年動物之間不是自然的:在籠養條件下,是逃逸路線被封閉造成的;在籠養條件下,是同種(鳥類和哺乳類)數量急劇增加、自然資源極度短缺所致。在群居哺乳動物中,犧牲者常常是外來者。在同一群體成員同,儀式化行為和和解行為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殺同胞
殺同胞是同胞之間的殺戮行為。將同窩夥伴殺死。捕食動物性獵物的鳥類中常發生,如獵鷹和貓頭鷹等。魚類和昆蟲中也有,其功能尚不明了。可能與殺嬰行為類似,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食物供應不足,犧牲某些幼雛,可以維持其餘個體的生存。
儀式化爭鬥
動物個體之間常規性的相對無傷害的一種爭鬥。一種典型的物種內個體之間帶攻擊性的行為。在爭奪領地、性伴侶或食物時用於逐退對手或確定等級。某些具有角、利齒等殺傷性“武器”的動物,體表一般有堅韌的外皮,或者使用這些武器時採用一種不致引起傷害的方式。大部分分都發生在威脅行為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