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幸福的學校文化

營造幸福的學校文化

回顧北京四十七中近五年走過的歷程,2005年中英合作“學校發展計畫”課題成為了四十七中學校文化改變的有效載體,由下至上進行學校自評,用SWOT分析方法診斷學校,全體教職工討論制定學校發展計畫。 以教育部“生態教育”課題、市區“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提高中國小德育實效性的途徑和方法研究”等課題研究,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和“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 四十七中的校本培訓注重以學校為研究陣地,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改為研究對象,以促進學校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為目的,把教師培訓、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

本書簡介

《營造幸福的學校文化》一書收錄了北京四十七中的教師們這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使讀者感受到有著近90年歷史的老校在萌發新芽,感受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堅實步伐。

回顧北京四十七中近五年走過的歷程,2005年中英合作“學校發展計畫”課題成為了四十七中學校文化改變的有效載體,由下至上進行學校自評,用SWOT分析方法診斷學校,全體教職工討論制定學校發展計畫。改變了制定學校計畫的程式,也改變了教職工的心態,由“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使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管理效度得到了顯著改善。以“小班化教學實驗”、“科學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實驗”、“友善用腦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實驗”三大群體課題研究為導向,推動課程改革向課堂教學深入推進。以教育部“生態教育”課題、市區“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提高中國小德育實效性的途徑和方法研究”等課題研究,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和“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四十七中的校本培訓注重以學校為研究陣地,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改為研究對象,以促進學校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為目的,把教師培訓、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
目前,四十七中已經初具特色的主要方面有四,第一是住宿制教育管理模式初見成效。03年學校恢復寄宿制管理模式,全市招生使學校生源得到改善,由於“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育”的理念使住宿生已達到600多人,且住宿部的工作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學生素養和教學質量進步顯著,教學班由03年的12個擴大到現在的30個班級,充分說明了學校的辦學效果。第二是小班化教學實驗,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發展和展示的舞台,學生精神面貌、行為規範、品行修為、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質量都有了較大改進和提高,師生的工作、學習狀態進入了良性循環。第三是體育特色,學校利用充足的體育場地、體育設施、教師資源充分開展各項體育社團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體育特色突出,成立了全國中國小第一家“鐵人三項隊”,“鐵人三項賽全國業餘組團體冠軍”、“北京市百所優質課間操學校”、“海淀區中國小‘勇者之冠’體育十佳學校”等等成績見證了育體效果。第四是環境育人效果突出。03年80年校慶時所建“毓秀亭”(由老校友、老教師,特級教師郄祿和命名並題寫),寓意是利用悠美的自然環境培養優秀的人才,既體現了我校以前的辦學成績,也是現代辦學思想,其效果亦是越來越凸顯。
近年來由於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先後被評為北京市百所好家長學校、北京市百所優質課間操學校、海淀區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海淀區創建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海淀區中國小“文明形象工程先進單位”、海淀區課改先進校等。但客觀地對待成績,冷靜地發展自己是四十七中全體教育員工的共識。立足校本教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師們內涵發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在構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北京四十七中立足校本策略研究,抓住“學校發展計畫”項目的本土化實踐發展契機,大力營造幸福的學校文化,加強科學管理和人文管理,強化課堂教學變革,踐行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務實創新,開拓進取,使80年傳統老校的內涵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闊,越走越明亮。

作者簡介

國敬華,女,美國普萊斯頓大學在讀哲學博士、北京市學院路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原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從教27年,一直堅守著“要讓所有我的學生得到最大的成長”的理念,一直信奉“利人就是最大的利己、不斷給自己生命的電池充電”的信條。她編寫的對聯:“當‘懶’老師策劃搭台讓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為主人,做勤學生使自己於合作共贏間快發展。橫批:做傳遞幸福的人”體現了她的辦學思想。“請教師為學校發展號脈”、“讓師生成為責任者”等多篇論文在《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發表並獲獎。參與、主持《學校發展計畫》等多個國家、市區級科研課題,任《中國教育理論參考》(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09年出版)一書副主編、《高效閱讀理論與實踐》(中國大地出版社)一書主編。被評為海淀區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海淀區“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試驗工作突出成績獎等,2009年被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高國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團中央輔導員雜誌社評為“全國優秀校長”。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