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飲歌

燕飲歌

《燕飲歌》是晉宣帝司馬懿傳世的唯一詩作。

作品全文

燕飲歌 燕飲歌

天地開闢,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遐方①。

將掃群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里,總齊八荒②。

告成歸老,待罪舞陽③。

注釋

①畢力:盡力。遐方:遠方。此句指奉命討伐遼東。“畢力”,一作奉辭。

②總齊八荒:意為整頓、治理所有的地方。“八荒”,猶言八方。

③舞陽:當時司馬懿被封為舞陽侯。舞陽在今河南舞陽東南。

作品賞析

這首詩開頭二句“天地開闢,日月重光”指曹操削平群雄、曹丕代漢自立,一時間平定了中原的戰亂,出現一個相對安定的局面。“遭遇際會”以下四句,是說他自己受到朝廷的賞識,得以舒展才能,到遠方去為魏效力。這本是很得意的事。因此緊接著說“將掃群穢,還過故鄉”。在這兩句中,實際上多少流露出他的野心。因為顯貴之後在故鄉作詩言志,這多少是以漢高祖劉邦自比。因為漢高祖平定天下之後,曾到故鄉沛地,作歌稱“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現在司馬懿的情況當然和漢高祖不同,他只是“將掃群穢”,也就是說,這次出征尚未取得成功。不過就他的主觀意圖而言,卻要“肅清萬里,總齊八荒”。一旦達到目的,豈不和漢高祖一樣“威加海內”?話說到這裡,他的野心豈非躍然紙上?這種口氣對司馬懿當時的處境,顯然還是不合適的。於是他話鋒一轉,自稱“告成歸老,待罪舞陽”,意味大功告成之後,就退職歸家,在他舞陽侯的封地上養老。所謂“待罪”,當然是自謙之詞。這種口氣頗似《老子》所謂“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古人往往素尚“功成不受爵”,但司馬懿已經身為舞陽侯了,因此退到他封邑上去養老,不再做官,倒是更適合他的身份。這樣說,不但可以避免朝廷對他的懷疑,還可以顯示他的“高尚風格”。

這首詩在歷來的選本中很少被收錄,原因也許是由於他很少感情色彩,一味講建功立業之事,並無抒情成分。所以明人鍾惺評此詩認為他“一種陰鷙之性,似純用以取天下,而文章、山水、朋友、閨房之趣,略不以分其心”,同時,鍾惺還把它和曹操的詩相比較,認為曹操“有熱處”,司馬懿則“一味冷”。他所謂的“熱”與“冷”,就是指真摯的感情。這首詩中,確實唯有“取天下”的冰冷打算,並無一絲抒情的意味,因此不大為讀者所喜愛。

但是,此詩雖然缺乏抒情意味,卻並不是沒有特點。這種冰冷的語言未嘗不表現司馬懿的某些性格。詩中像“天地開闢”二句、“肅清萬里”兩句,氣魄都比較闊大,顯示出司馬懿胸懷大志的一面。

創作背景

司馬懿在三國時期是魏國的大將,在與吳、蜀作戰時屢立戰功。公孫淵起兵反魏,魏明帝又派司馬懿領兵討伐。這樣,他逐漸掌握了魏國的軍權,為他的子孫代魏建晉奠定了基礎。據史籍記載,司馬懿為人“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對於他的為人,曹操曾有所察覺,還告誡過曹丕。但曹丕素來與司馬懿交好,後來曹丕以至於其子曹睿皆比較信任司馬懿,用他為大將。這也許是由於當時魏國的宿將大部分去世之故。但不管曹丕和曹睿對他採取什麼態度,魏國統治集團內部對司馬懿還頗有疑慮。同時,曹睿在位時,大權基本上還在皇室手中,因此,司馬懿當時還不得不採取一定的“韜光養晦”手腕。此詩正表現了司馬懿當時的那種心態。

作者簡介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