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谷16號

"kg/公頃

品種簡介

燕谷16號(代號朝66)是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於1999—2005年從矮88和齊頭白的雜交後代中選育出的優良穀子新品種。2009年12月通過國家穀子品種鑑定委員會鑑定,並在全國第八屆優質食用粟評選中被評為二級優質米,具有較大的推廣套用價值。

1選育經過

2001年用葉片上沖,植株較矮,褐谷黃米,抗病、抗倒伏性強,株型優良的穀子品種矮88做母本;株高中等,米質優良,白谷黃米,適口性好,當地農民喜愛種植的老品種齊頭白做父本進行雜交,從雜交後代中選擇株高中等,葉片上沖,筒型穗,白谷黃米,米質優良,抗病、抗倒伏性強的單株,經6代定向選擇培育而成。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內產量比較試驗,2008—2009年參加國家穀子品種區域試驗(西北區中晚熟組),2009年同時參加國家穀子品種生產試驗(西北區中晚熟組)。

2試驗結果

2.1抗逆性強
燕谷16號在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表現抗旱性強,莖稈粗壯堅韌,抗倒伏,高抗谷瘟病、白髮病、鏽病、紋枯病。
2.2米質優良
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瀋陽)測定,燕谷16號小米蛋白質含量10.6%,脂肪含量3.0%,澱粉含量64.6%。品嘗鑑定結果為飯黃色、柔軟味香,適口性好,乾、稀飯均佳。
2.3適應性廣
由於燕谷16號抗旱、抗病、抗倒伏性強,在2008—2009年國家穀子品種區域試驗(西北區中熟組)中表現較好,在冬試點代表的種植區有較好的適應性。
2.4產量高
2.4.1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內品比試驗。2006—2007年,燕谷16號參加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內產量比較試驗,平均產籽實5 346 kg/公頃,比對照朝谷13號增產12.6%。
2.4.2國家穀子品種區域試驗。2008—2009年參加國家穀子品種區域試驗(西北區中晚熟組),2008年平均產籽實4 410 kg/公頃,比對照長農35號增產7.94%,居參試品種第7位;2009年平均產籽實4 699.5 kg/公頃,比對照長農35號增產6.63%,居參試品種第5位,該品種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籽實4 554.75 kg/公頃,平均比對照增產7.26%,居參試品種第2位。2年15點試驗中11點增產,增產點率為73.3%。
2.4.3國家穀子品種生產試驗。2009年參加國家穀子品種生產試驗(西北區中晚熟組),平均產籽實5 179.5 kg/公頃,比對照長農35號平均產籽實4 975.5 kg/公頃增產4.10%。居參試品種第3位。
2.4.4示範種植試驗。2009年在北票、阜新示範種植燕谷16號,其中阜新種植666.67 ㎡,產量為6 750 kg/公頃,北票種植333.34 ㎡,雖然遭遇歷史罕見的旱災,但產量仍達3 780 kg/公頃,比示範種植的全部品種平均增產17%。

3特徵特性

燕谷16號為中熟品種,生育期120~130 d,出苗至抽穗期70~75 d,抽穗至成熟期45~50 d。幼苗綠色,芽鞘綠色,主莖高100~110 cm,穗長20~25 cm,穗呈圓筒型,鬆緊適中,剛毛綠色,較短。單穗粒重13~15 g,千粒重2.9~3.0 g。籽粒圓形,白谷黃米,米質粳性,出谷率76%~80%。

4適宜種植區域

根據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結果,燕谷16號適宜在遼寧西部、內蒙古赤峰、陝西延安、河北承德等地春播。

5栽培技術要點

燕谷16號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遼西地區最佳播期為5月10—15日,播前做好精細整地、耕翻耙壓工作,播後及時壓磙,確保一次播種全苗。山坡均可種植,一般山地留苗30.0萬~37.5 萬株/公頃,坡地37.5萬~45.0萬株/公頃,平地45.0萬~52.5萬株/公頃。施農家肥22.5~30.0 t/公頃,播種時施複合肥150~300 kg/公頃作口肥,結合趟地追施尿素150~225 kg/公頃,氮磷鉀比例約5∶3∶4。做好田間管理,幼苗2~5片葉時,壓青苗1~2次,以便控制地上部分徒長,促進根系生長,苗高3.33~6.66 cm時間苗、定苗,穀子生育期要求鏟2~3次,耘1次,趟1次,發生病蟲害及時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