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於四川江津農校。現任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科技局局長。是第六屆市黨代表,攀枝花市第一位出國援外的農業專家。自參加工作以來,在政治上高標準、嚴要求、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在工作上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為科技、經濟事業發展的獻身精神。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值攀枝花建設初期,交通不便,蔬菜品種單調,農民又不會種菜,為使全市人民早日吃上多品種的新鮮蔬菜,他與同行一道跋山涉水,深入農戶,在田邊地角手把手的指導農民種植,經幾十年的努力,解決了仁和區攀枝花市全市人民的吃菜問題,為全市蔬菜副食品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76年,經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長朱德蔚等同志推薦,由中國農牧漁業部委派到莫三比克尼亞莎省從事農技援外工作。在援外工作的兩年時間裡,為莫方培訓了10名蔬菜技術員,試種示範10餘個蔬菜品種並獲成功,受到莫方好評。同時引進莫三比克軟矮生四季豆,並在攀枝花市"安家落戶"。改革開放以來,他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科技方針、政策,為攀枝花市仁和區脫貧致富、1999年全區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立下了汗馬功勞。一是組織科技人員完成了《金沙江乾熱河谷資源綜合技術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立項,獲得國家科委的認可,使攀枝花市仁和區成為國家"八五"星火計畫科技示範縣(區)和四川省第二、三輪技術綜合開發試點示範縣(區);二是引進優良蔬菜品種20多個,並支持推廣套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從而徹底改變了全市蔬菜品種單一,產量較低的局面,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保證了全市人民新鮮蔬菜的有效供給,還銷往三北地區;三是積極引進優良的糧食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改變了糧食品種結構,增加了糧食產量,使農村人口糧食自給有餘;四是致力於鄉鎮企業的科技含量,引進法國釀酒技術生產的乾紅、甜紅葡萄酒和引進台灣技術生產的苴卻硯均獲國家"七五"星火計畫博覽會金獎;五是積極從事技術研究,他親自參加研究推廣的厚皮甜瓜栽培技術芒果芽片貼接法分別獲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四等獎;六是積極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先後引進了四川眾恆集團、中冠集團等來仁和區搞農業開發,建立高科技園區,增強農業後勁。他艱辛的勞動,出色的工作業績,先後20餘次受到省市科委、政府的表彰獎勵,並享受區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