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楊智輝編著的《焦慮障礙研究》的第一篇,將研究焦慮產生的機制和影響因素。在這一篇中,重點探討兩種類型的焦慮。一個是廣泛性焦慮,它是所有焦慮類型的一個基礎類型,所有的焦慮類型幾乎都或多或少的伴有部分的廣泛性焦慮,而在這部分將探討其潛在的認知機制——注意偏向。這是一種源自於認知早期的偏向,過分的關注現實生活中的負面因素,並加工這種因素,同時容易將生活當中的中性刺激也解讀為負性刺激,因而出現過多的焦慮。第二個是社交焦慮,如交往中的焦慮,演講中的焦慮等。本書的第二篇,將探討焦慮發展的過程——兒童青少年焦慮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本書的第三篇,將探討焦慮的干預。本書的第四篇,將探討焦慮及相關因素的測評。這部分主要是對廣泛性焦慮的測評工具(賓州憂慮問卷)及不確定性的測評工具(不確定性忍受力問卷)進行修訂的研究。本書的第五篇,將介紹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生態心理視角下的焦慮。傳統視角下的焦慮是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下解讀的焦慮,近十年來,傳統“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正在過度為“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的四模式,重視環境因素在焦慮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主張從巨觀生態的角度來解讀焦慮。
作者簡介
楊智輝,男,江西宜豐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獲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北京市英才計畫入選者。主要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尤其是焦慮障礙研究。主講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心理診斷等課程。在SSCI,CSSCI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在相關報紙雜誌上發表科普論文40餘篇。主編和參編書籍10餘本。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篇焦慮產生的機制與影響因素
廣泛性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
廣泛性焦慮的影響因素模型
交往焦慮的影響因素模型
演講焦慮的影響因素模型
演講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
第二篇焦慮的發展——兒童的焦慮
1506名國中生焦慮狀況分析
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生焦慮、抑鬱問題關係的研究
行為抑制和心理控制源對國中生焦慮障礙的預測作用
國中生心理控制源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
國中生焦慮狀況及家庭環境和行為抑制對其的影響
國中生認知風格、心理控制源和特質焦慮的關係研究
小學生的社交焦慮與家庭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
小學生學業拖延行為探究
第三篇焦慮的干預
廣泛性焦慮個體的短期團體認知行為干預
注意偏向矯正線上系統對青少年焦慮情緒的干預方案
解釋偏向矯正對公眾演講焦慮的影響
第四篇焦慮及相關因素的測評
中文版賓州憂慮問卷的信效度分析
中文版對不確定性忍受力問卷的信效度分析
第五篇新的發展趨勢——生態心理視角下的焦慮
生態心理健康及其視角下的焦慮障礙
兒童情緒障礙病因與干預模式的生態化研究
附錄
附錄1賓州憂慮問卷
附錄2不確定性忍受力問卷
附錄3元擔憂問卷
附錄4Spence兒童焦慮量表
附錄5行為抑制性量表
附錄6控制感問卷
附錄7父母教養方式問卷
附錄8廣泛性焦慮注意偏向實驗用詞及詞頻
附錄9解釋偏向矯正實驗組材料
附錄10解釋偏向矯正安慰劑組材料
附錄11大學生焦慮問題團體諮詢計畫書
附錄12焦慮自助知識手冊
附錄13大學生演講焦慮認知行為團體干預活動方案
文摘
著作權頁:
上評分越高表明憂慮越高(如:“我的憂慮籠罩著我”;“我總是憂慮”):另5個條目是測量人們對於缺乏憂慮的認知(如:“我發現驅散憂慮的想法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我從來不為任何事情憂慮”等)。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5。
元擔憂頻率問卷,由7個項目組成。頻率測量採用“四級計分法(1從來不,2有時,3經常,4幾乎總是),全部描述元擔憂的危險性(比如“擔憂將會使我發瘋”,“我的擔憂會使我生病”)。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2。
對不確定忍受力問卷,由27個項目組成。該問卷測查個體對不確定性情境、不確定性的暗示和個體試圖控制未來的情緒、認知和行為反應。共分為四個維度:不確定性所導致的無能為力;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壓力;意外事件是消極的;不確定的未來是不公平的。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9。
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該量表由48個項目組成,4個分問卷,由內一外向性、精神質、神經質和掩飾性4個分問卷組成,每個分問卷12道題。每一題都對應著“是”或“否”2個備選答案,被試者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各分問卷3周的重測信度在0.8左右,與陳仲庚等修訂的EPQ問卷具有較高的校標效度。
步驟3:對實驗組被試進行團體心理干預
採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團體干預,干預的重點是三個部分:提高個體對虛假擔憂情境的識別能力;提高個體對不確定性情境的忍受力;降低個體的元擔隴程度。干預方案共分為7次,每天一次,一次兩個小時,一共持續一周時間。每個小組由2名擔任正副組長的諮詢師和8名組員組成。
步驟4:第二次測查,測查時間為干預後,測查內容與第一次測查內容相同
步驟5:干預後6個月內的跟進措施
跟進措施主要是創造方便組員相互交流的條件。包括:互相留下聯繫方式,以方便組員在小組結束之後能夠互相交流;每個小組都由組員自己設立一個QQ交流群,可以在群上交流自己應對焦慮的心得;組長和副組長每周在QQ群上和組員進行討論。但討論的內容不僅限於有關如何應對和處理焦慮的內容,可以是任何個人化的內容。QQ群的交流是一種朋友式的互動與交流,並鼓勵組員之間有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