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藏
1.釋義
“無盡”就是源源不斷,沒有窮盡。
《維摩詰經·菩薩品》認為,“無盡”是不生不滅的“無為法”。又佛性廣大無窮、妙用無邊,謂之“無盡藏”。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四說:“德廣難窮,名為無盡;無盡之德,包念曰藏。”此外,華嚴宗認為,生滅無常的現象世界(有為法)也是“無盡”的,叫做“無盡緣起”,如眾生無盡、世間無盡、虛空界無盡等。佛法廣大,要求修行者發願無盡、布施無盡、持戒無盡乃至博聞無盡。《維摩詰經·菩薩品》用“無盡燈”比喻菩薩化導無量眾生,“有法門名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後亦以“無盡藏”泛指事物之無窮盡者。如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2.佛教用語
“無盡藏”是專為支持和發展佛教而取得和儲藏的財物積累。始建於梁武帝時代,三階教把它作為最重要的普行手段,並成為此教的一大特色。信行認為,“以無盡藏物,施貧下眾生,由數得施奴,勸發善心,即易可得”;“教貧窮人,以少財物同他菩薩無盡藏施,令其漸發菩提之心。”用無盡藏的財物,施給貧人,可以激發其從善之心,而施財物給無盡藏的人,則可發菩提心。信行還特彆強調,個人布施作用有限,不如眾人共同協作作用顯著:“若復有人多饒財物,獨行布施,從生至死,其福甚少;不如眾人,不問貧富貴賤、通俗,共相勸化,各出少財,聚集一處,隨宜布施貧窮、孤老、惡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因此,他要求每個人的思想行為都必須融化於“無盡藏行”中,加入無盡藏的,每天至少要“舍一分錢或一合粟”。事實上,京城施捨,也遍及官僚富戶。3.唐代尼姑
相傳六祖惠能八拜之交劉志略的姑姑名無盡藏,唐代武周時尼姑。俗姓劉,韶州(今廣東韶關)人。曾向六祖慧能問經義。4.金光布袋戲地點
台灣金光布袋戲中藏鏡人的隱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