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電網中的電力負荷如電動機、變壓器等,大部分屬於感性負荷,在運行過程中需向這些設備提供相應的無功功率。在電網中安裝並聯電容器等無功補償設備以後,可以提供感性電抗所消耗的無功功率,減少了電網電源向感性負荷提供、由線路輸送的無功功率,由於減少了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因此可以降低線路和變壓器因輸送無功功率造成的電能損耗,這就是無功補償。無功補償可以提高功率因數,是一項投資少,收效快的降損節能措施。
電網中常用的無功補償方式包括:①集中補償:在高低壓配電線路中安裝並聯電容器組;②分組補償: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和用戶車間配電屏安裝並聯補償電容器;③單台電動機就地補償:在單台電動機處安裝並聯電容器等。
加裝無功補償設備,不僅可使功率消耗減小,功率因數提高,還可以充分挖掘設備輸送功率的潛力。
確定無功補償容量時,應注意以下兩點:①在輕負荷時要避免過補償,倒送無功造成功率損耗增加,也是不經濟的。②功率因數越高,每千乏補償容量減少損耗的作用將變小,通常情況下,將功率因數提高到0.95就是合理補償。
優點
改善電能質量
電網中無功補償設備的合理配置,與電網的供電電壓質量關係十分密切。合理安裝補償設備可以改善電壓質量。
負荷(P+JQ)電壓損失ΔU簡化計算如下:
ΔU=(PR+QX)/U(1)
式中 U-線路額定電壓,kV
P-輸送的有功功率,kW
Q-輸送的無功功率,kvar
R-線路電阻,Ω
X-線路電抗,Ω
安裝補償設備容量Qc後,線路電壓降為ΔU1,計算如下:
ΔU1=[PR+(Q-Qc)X]/U(2)
很明顯,ΔU1
ΔU-ΔU1=QcX/U(3)
由於越靠近線路末端,線路的電抗X越大,因此從(3)式可以看出,越靠近線路末端裝設無功補償裝置效果越好。
降低電能損耗
安裝無功補償主要是為了降損節能,如輸送的有功P為定值,加裝無功補償設備後功率因數
由cosφ提高到cosφ1,因為P=UIcosφ,負荷電流I與cosφ成反比,又由於P=I2R,線路的有功損失與電流I的平方成正比。當cosφ升高,負荷電流I降低,即電流I降低,線路有功損耗就成倍降低。反之當負荷的功率因數從1降低到cosφ時,電網元件中功率損耗將增加的百分數為ΔPL%,計算如下:
ΔPL%=(1/cos2φ-1)·100%(4)
功率因數提高對降低有功功率損耗的影響見表2。
表2
挖掘發供電設備潛力
(1) 在設備容量不變的條件下,由於提高了功率因數可以少送無功功率,因此可以多送有功功率。可多送的有功功率ΔP計算如下:
ΔP=P1-P=S(cosφ1-cosφ)(5)
(2) 如需要的有功不變,則由於需要的無功減少,因此所需要的配變容量也相應地減少ΔS計算如下:
ΔS=S-S1=P(1/cosφ-1/cosφ1)(6)
可以減少供電設備容量占原容量的百分比為ΔS/S計算如下:
ΔS/S=(cosφ1-cosφ)/cosφ1=(1-cosφ/cosφ1) (7)
(3) 安裝無功補償設備,可使發電機多發有功功率。系統採取無功補償後,使無功負荷降低,發電機就可少發無功,多發有功,充分達到銘牌出力。
減少用戶電費支出
(1) 可以避免因功率因數低於規定值而受罰。
(2) 可以減少用戶內部因傳輸和分配無功功率造成的有功功率損耗,因而相應可以減少電費的支出。
就三種補償方式而言,無功就地補償克服了集中補償和分組補償的缺點,是一種較為完善的補償方式:
(1) 因電容器與電動機直接並聯,同時投入或停用,可使無功不倒流,保證用戶功率因數始終處於滯後狀態,既有利於用戶,也有利於電網。
(2) 有利於降低電動機起動電流,減少接觸器的火花,提高控制電器工作的可靠性,延長電動機與控制 設備的使用壽命。
無功就地補償容量可以根據以下經驗公式確定:
Q≤ U I0
式中:Q——無功補償容量(kvar)
U——電動機的額定電壓(V)
I0——電動機空載電流(A)
缺點
(1)不能全面取代高壓集中補償和低壓分組補償:
眾所周知,無功補償按其安裝位置和接線方法可分為:高壓集中補償、低壓分組補償和低壓就地補償。其中就地補償區域最大,效果也好。但它總的電容器安裝容量比其它兩種方式要大,電容器利用率也低。高壓集中補償和低壓分組補償的電容器容量相對較小,利用率也高,且能補償變壓器自身的無功損耗。為此,這三種補償方式各有套用範圍,應結合實際確定使用場合,各司其職。
(2)大容量電力電子裝置,就地補償不恰當:
隨著大型電力電子裝置的廣泛套用,尤其是採用大容量晶閘管電源供電後,致使電網波形畸變,諧波分量增大,功率因數降低。更由於此類負載經常是快速變化,諧波次數增高,危及供電質量,對通訊設備影響也很大,所以此類負載採用就地補償是不安全,不恰當的。
因為:①電力電子裝置會產生高次諧波,在負載電感上有部分被抑制。但當負載並聯電容器後,高次諧波可順利通過電容器,這就等效地增加了供電網路中的諧波成分。②由於諧波電流的存在,會增加電容器的負擔,容易造成電容器的過流、過熱,甚至損壞。③電力電子裝置供電的負載如電弧爐、軋鋼機等具有衝擊性無功負載,這要求無功補償的回響速度要快,但並聯電容器的補償方法是難以奏效。
(3)電動機起動頻繁或經常正反轉的場合,不宜採用就地補償:
異步電動機直接起動時,起動電流約為額定電流的4~7倍,即使採用降壓起動措施,其起動電流也是額定電流的2~3倍。因此在電動機起動瞬間,與電動機並聯的電容器勢必流過浪涌衝擊電流,這對頻繁起動的場合,不僅增加線損,而且引起電容器過熱,降低使用壽命。
此外,對具有正反轉起動的場合,應把補償電容器接到接觸器觸頭電源進線側,這雖能使電容隨電動機的運行而投入。但當接觸器剛斷開時,電容器會向電動機繞組放電,引起電動機自激產生高電壓,這也有不妥之處。若將補償電容器接於電源側,當電動機停運時,電網仍向電容器供給電流,造成電容器負擔加重,產生不必要的損耗。
為此,對無功補償功率較大的電容器,如需接在電源進線側,則應對電容器另加控制開關,在電動機停運時予以切除。
(4)就地補償的電容器不宜採用普通電力電容器:
推廣就地補償技術時,不宜直接使用普通油浸紙質電力電容器,因為其自愈功能很差,使用中可能產生永久性擊穿,甚至引起爆炸,危及人身安全。
電動機並聯電容器的就地補償,當電動機停運時,電容器會向繞組放電,放電電流會引起電動機自激產生高電壓。為保證電動機停運時,電容器能可靠放電,應設有放電電路,而普通電力電容器不具備放電電路。同時其體積大,重量重,安裝使用不方便,所以不宜採用。
為此,就地補償應使用金屬化聚丙烯乾式電力電容器,或專用就地補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