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烏蘭察布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14年1月6日在烏蘭察布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陶淑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陳述人

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市長 陶淑菊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們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和繁重的發展任務,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幹部民眾,堅持以“8337”發展思路統領全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全面推進“三個基地”、“三個中心”和“五個區”建設,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巨觀經濟形勢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抓住投資這個“牛鼻子”,咬定發展不動搖,堅持穩中有為、穩中求進,經濟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5億元,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0億元,增長23%;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76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35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36億元,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15%,達到20470元和6760元。主要指標增速位居全區前列。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圍繞自治區“五大基地”產業發展定位,出台了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和10個重點產業專項規劃,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農牧業生產喜獲豐收。大力推廣綜合集成技術。冷涼蔬菜達到45萬畝,設施蔬菜達到1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80萬畝。新建草莓基地2500畝,達到5000畝。馬鈴薯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23.7億斤,增產6億斤。規模化養殖水平明顯提高。建成“百千萬”養殖園區151處。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到801萬頭(只),生豬、肉雞出欄分別達到203萬口和1312萬隻,畜牧業產值占農牧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62%。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引進大北農、正邦等一批產業化重點項目,規模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40家,加工轉化率達到48.3%,提高6個百分點。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達10個,新增國家級專業合作示範社5個、自治區級示範社15個。品牌建設成效明顯。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41個,達到192個,認證面積434萬畝。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得批准,躋身國家“一城兩區百園”戰略體系。工業經濟穩步發展。面對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積極採取保運行、穩增長、促轉型等有效措施,運用減少涉企收費、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穩定了工業生產和企業運行。實施電價補貼和電力多邊交易,135戶企業受益,降低企業用電成本6.2億元,新增稅收4.09億元,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全市新增工業用電量49億千瓦時,新增用電負荷100萬千瓦以上,最大用電負荷達到324萬千瓦。工業經濟集約化程度顯著提升,六大主導產業完成增加值303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8.7%。園區工業增加值達到351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91%。豐鎮氟化工園區、後旗建材化工園區和察哈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營業收入均超百億元。現代服務業健康發展。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紮實推進。“三個交易中心”實現營業收入96億元,增長18.5%。內蒙古西北煤炭交易中心建成運行,煤炭和馬鈴薯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啟動實施。皮革鞣製、加工、銷售產業有序推進,華北地區最大的皮革皮件購物中心——集寧國際皮革城建成運營。區域性草原文化旅遊度假中心建設步伐加快。“一心兩翼三大境區”構架確立,旅遊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億元,增長97%。新建旅遊公路6條181公里,新增4A級景區3個。接待遊客800多萬人次,增長45%;實現旅遊收入73億元,增長65%。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信貸規模創歷史新高,預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達到432億元,貸存比66.3%,比年初提高9個百分點。市財政投入信貸擔保激勵資金6000多萬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擔保貸款1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突破200億元。縣域經濟和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出台指導意見和鼓勵支持政策,成立領導機構專項推進。縣域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特色主導產業更具發展活力,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60%,高於全區近10個百分點。區域經濟合作積極推進。深入開展京蒙對口幫扶,與天津、山西、山東、廣東等地的合作不斷深化。

城鎮建設取得突破,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全年實施城建項目1054個,完成投資260億元,較上年增長9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到45%,城鄉面貌發生可喜變化。城鎮布局更加最佳化。中心城區城市框架不斷拉大,規劃面積35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一市兩區三組團”發展格局更加清晰。各旗縣市城關鎮控制性詳規實現全覆蓋,市域村鎮體系規劃全部完成,新老城區、建制鎮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統籌推進。住房條件大幅改善。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積達到208萬平方米,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住宅、商貿、產業功能分區更加合理。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8萬戶,完成農村牧區危房改造2.3萬戶,均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建成互助幸福院283處,解決2.7萬戶農村牧區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市政設施日趨完善。全市人均道路面積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自治區平均水平。中心城區編制完成供熱、公交等專項規劃,實現熱源聯網運行,新增供熱能力1000多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3%。建成公交場站7處,開通延伸公交線路13條,新增公車112台。南繞城一級公路主線完工,110國道城區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城市景觀更具特色。堅持打好“山水綠”三張牌,中心城區“三山兩河”建設效果明顯,成為宜居城市新名片;各旗縣市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區公園、郊野公園、綠道綠廊。全市新建公園17個,新建城市景觀帶66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2.3%。城市地更綠、路更寬、水更清,環境更加舒適靚麗,人民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發展條件不斷最佳化。堅持把生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國家項目實施,突出重點區域綠化,完成營造林2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2.7%。準興重載等9條公路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368公里,總里程躍居全區第一。建成通村油路90條、1000公里,嘎查村通瀝青水泥路率由44.5%提高到53%,蘇木鄉鎮客運站覆蓋率由75%提高到86%。支線機場批准立項,主體工程建設順利,呼張客專征拆工作全面啟動。建設110千伏以上輸變電工程20項,新增變電容量275萬千伏安。卓資隆勝等重點水庫建設紮實推進,完成1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解決了17.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用足用好自治區地勘扶持政策,實施地勘項目120個,螢石等47個項目取得初步成果,資源保障利用水平明顯提高。

民生工作紮實有效,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82%。“九件實事”全面完成。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金藍領”培訓工作成效明顯,“烏蘭美”家政服務成為品牌。為4000名創業者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66億元。轉移農牧民就業34.4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6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險擴面任務超額完成。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提高10%,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市內住院實際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70%、70%。城鄉低保、五保等特殊困難群體得到有效救助,為全市32萬戶低收入農牧民每戶免費發放1噸取暖煤。對當年新入學的3000名農村牧區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每人每年救助1500元。扶貧攻堅取得實效。落實省市縣鄉四級領導幹部聯繫貧困點制度,投入資金12.2億元,10.1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管理成效顯著。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三項改革”深入推進,教學活力明顯增強。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經費增速全區第一。完成校舍建設36萬平方米,建成塑膠操場71個。中心城區8所學校、5所幼稚園和農村牧區100所幼稚園投入使用。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自治區衛生城市復檢順利通過。市中心醫院門診樓、傳染病醫院和9所縣級醫院投入使用。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成果轉化效果明顯。民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實施“戶戶通”工程14.5萬戶。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好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全面加強,線上監控啟動運行,小餐飲、小攤販、小作坊進一步規範,建成食品生產銷售綜合市場11個、農貿市場29個,創建餐飲食品安全示範街25條,被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評為“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深入化解社會矛盾,信訪工作得到加強。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國防建設、民族宗教工作紮實推進。統計、體育、地震、人防、氣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嚴格落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各項規定,集中開展正風肅紀活動,作風建設取得實效。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205項減為95項。充分發揮政務服務中心平台作用,擴大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範圍。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成運行,政府採購、工程建設招投標、土地及礦產資源交易等實現管辦分離、集中交易。政務公開、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顯,反腐倡廉工作不斷加強。

我們還承辦了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國家中西部農村危房改造現場會和全區社區服務與促進就業、重點區域綠化、食品安全經驗交流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農村養老、百姓安居、食品安全、就業創業、城鄉綠化等工作成為全國、全區的典型示範模式。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我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我們立足市情,推進“8337”發展思路深入破題的結果,更是全市各族幹部民眾攻堅克難、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烏蘭察布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回顧一年來的奮鬥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要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又要立足實際、步步為營。必須堅持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突出發展主題,實現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內涵發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驅動,既要全力解決當前的棘手問題,更要積極化解深層次矛盾。必須堅持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始終保持“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精神狀態,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烏蘭察布欠發達的市情還沒有根本改變,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鏈條短、結構單一,企業運行質量較差;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得還不夠理想,發展環境不夠最佳化,個別單位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一系列重要會議和市委三屆四次全委會議精神,始終堅持以“8337”發展思路統領全局,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以擴大有效投資為重點,確保經濟快速增長;以擴張總量提升層次為核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龍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以增進人民民眾福祉為目標,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12%。

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增長方面的關鍵作用,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44億元,增長18%。

努力最佳化投資結構。瞄準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在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確保上級投資額度高於全區平均水平。擴大銀行信貸投放和直接融資規模,中小企業、三農三牧貸款增速高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於上年水平。突出企業投資主體地位,落實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釋放民間投資潛力,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頭號工程,全面拓展一二三產招商領域,激活政府、市場、社會三個方面的力量,構建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招商引資格局。深入推進與京津晉冀等地的區域合作,加快察哈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關村、察右前旗和大興區合作園區建設,探索園區共建、項目共管、收益共享的合作機制,年內確保落地開工一批重點項目

加強重點領域投資。建設一批既拉動即期增長,又蓄積發展後勁的重大項目。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338個,完成投資817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63個,完成投資240億元。重點產業方面,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95個,當年完成投資694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50個,完成投資390億元;商貿物流項目43個,完成投資99億元;房地產等其他產業項目102個,完成投資205億元。道路交通方面,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00億元以上,重點推進“兩縱四橫一繞城”幹線公路建設,開工科布爾至卓資、呼市至涼城等10個重點項目,中心城區繞城高速、G7高速建成通車,新建、續建高速公路355公里、一級公路609公里、二級公路827公里。建成農村牧區公路1000公里以上,嘎查村通瀝青水泥路率達到75%,蘇木鄉鎮客運站覆蓋率達到94%。呼張客專全線開工,支線機場實現通航。電網建設方面,完成投資27.7億元,實施化德南、黃旗海等34項110千伏以上輸變電工程,推進重點工業園區電力擴容和農村牧區電網改造升級,新增變電容量519萬千伏安。水利設施方面,完成投資12.8億元,建成卓資隆盛等3座水庫,規劃建設吉慶峽等一批中小型水庫,開工四子王旗銀貴河等9座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察右前旗泉玉林河等6項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萬畝,解決1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二)努力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打好生態牌、走好特色路,加快推進“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

加強農畜產品基地建設。圍繞“綠色、有機、安全”發展方向,重點提升“三個水平”,著力打造首都重要的綠色蔬菜供應基地、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生產供應基地和高效農業示範基地。提升集約化生產水平。以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抓手,推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套用。以民豐、嘉恆等企業為龍頭,打造馬鈴薯種薯聯盟,種薯面積達到100萬畝,生產合格種薯150萬噸。以興大業、綠蒙遠大為重點,形成300萬口商品仔豬和35萬套種雞的供種能力。以先進改良技術為支撐,完成杜蒙肉羊雜交30萬隻,優質良種肉羊比重達到90%以上。提升規模化種養水平。建設東起興和西至四子王旗的馬鈴薯產業帶,建成2—3處萬畝以上集中連片馬鈴薯種植園區。設施蔬菜達到20萬畝、冷涼蔬菜達到55萬畝,打造草莓、櫻桃、葡萄、食用菌等10個高標準特色產業園。抓好商都等5個旗縣的百萬口商品豬養殖,卓資等6個旗縣的千萬隻肉雞養殖,興和、四子王旗的肉兔養殖。奶牛規模化養殖比例提高到60%以上。出欄生豬300萬口、肉雞2300萬隻、肉羊800萬隻、肉牛19萬頭。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出台獎勵扶持政策,建設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80萬畝、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3.6萬畝、“百千萬”標準化養殖場30處。啟動實施民豐薯業、卓資草莓等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區項目。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畜產品32個,新增認證面積8萬畝。認證農畜產品地理標誌3個,力爭打造農畜產品“中國馳名商標”3件以上。完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創建2個安全監管示範縣,建設市級檢驗檢測中心。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質量事故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以薯、菜、乳、肉等產業為重點,引進、培育和扶持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農畜產品加工業集群化發展。設立市級農牧業發展資金5000萬元,在貸款貼息、融資擔保、資金補貼上給予支持。支持嘉恆、鵬程申報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民豐、中加等公司做大做強。規模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58家,加工轉化率達到51%。

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建立市縣鄉三級土地、草牧場流轉服務機構和信息平台,鼓勵土地、草牧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流轉,流轉面積分別新增100萬畝。推進專業合作示範社建設,評定市級示範社100家,爭創自治區級示範社30個、國家級示範社5個。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提高農牧業生產機械化和市場組織化水平。

(三)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堅持延伸與發展同步,升級與集聚並重,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05億元,增長14%。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75億元,增長18%。

大力擴張產業規模。推進規模化、多元化、長鏈條發展,引進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加快能源基地建設。新增火電裝機100萬千瓦、風電裝機1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40萬千瓦,打造千萬級電力能源基地。重點推進集寧熱電2×35萬千瓦、岱電三期2×66萬千瓦等5個火電項目,加快化德北辰等4個自備電廠建設。爭取儘快啟動烏蘭察布至武漢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抓好呼興天然氣管道建設,加快卓資、興和天然氣液化項目建設。推動天津渤海化工、天津能源、北京燃氣集團煤制天然氣項目落地開工。加快四子王旗等地煤田開發進度。延伸化工產業鏈條。氟化工系列產品達到21個,綜合產能達到64萬噸。推進三愛富、萬豪、奧特普3家企業股權重組,加快以萬噸聚偏氟乙烯為主的系列配套項目建設。四子王旗永和12萬噸氟化工系列產品項目建成投產、新型製冷劑項目開工建設。石墨碳素化工系列產品超過100個,產能達到27萬噸。重點推動投資28億元的瑞盛二期石墨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抓好三信實業4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和50兆瓦太陽能電站項目建設。力爭海霸能源10億安時動力鋰電池、木子碳素5000噸等靜壓石墨等項目竣工投產。電石化工及下游產品綜合產能達到490萬噸。重點抓好投資43億元的蒙維二期聚乙烯醇及下游延伸項目,推進10萬噸PVA和特種纖維項目建設,打造國內重要的PVA生產基地。佳輝矽化工8萬噸有機矽深加工項目投產運營,拉動四子王旗20萬噸工業矽項目滿負荷生產。

努力提升產業層次。堅持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推動工業經濟最佳化升級。

設立5000萬元市級工業發展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開發優勢明顯、適銷對路、節能環保的新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堅守產業政策和環保達標兩條底線,利用市場和政策雙重機制,倒逼現有電石和鐵合金企業技改升級、節能降耗,調整產品結構,加快兼併重組。堅持“上大壓小、等量置換”,加快淘汰小容量、開放式、高污染礦熱爐,新上項目必須達到大容量、規模化、高水平,同步配套節能環保設施。冶金產業要向標準件鑄造、精密合金冶煉、型材加工和不鏽鋼終端產品製造延伸。投資30億元的豐鎮亞泰百萬噸鎳鉻合金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電石化工向高檔塗料、高強纖維等系列終端產品發展,氟化工向高性能橡膠系列產品發展,矽化工向有機矽、樹脂、光伏材料系列產品發展。石墨碳素化工向石墨烯、金剛石、石墨紙等高端產品發展,推進瑞盛能源與清華大學深度合作,採用石墨關鍵套用技術,開發新產品。加大生物製藥和保健系列飲品的開發力度,福瑞健康科技園項目年內竣工。積極推動華為雲計算項目落地,引進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等企業,建設“智慧城市”。

加快建設特色園區。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加快園區提檔升級步伐。加大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配套功能,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產業承載能力。以豐鎮氟化工園區為依託,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實現產品集聚配套,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精細氟化工產業基地。抓好興和石墨碳素、集寧皮革、化德羊駝絨服裝、四子王旗石材等特色園區建設。爭取豐鎮氟化工園區、後旗建材化工園區升級為自治區級園區和自治區產業示範基地,推動豐鎮氟化工園區和卓資旗下營工業園區分別列入國家、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四)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並舉,實現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3%。

不斷壯大現代物流業。圍繞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完善現代物流發展體系,提升重點園區綜合服務功能,提高物流業信息化、現代化水平。發揮海關作用,加強口岸合作,推進“內陸港”和“保稅區”設立工作。“三個交易中心”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煤炭交易中心,以西北煤炭電子交易信息平台建設為載體,推動煤炭產銷平台建設和行銷方式創新,啟動運營博源煤炭洗選加工和伊泰鐵路貨場。煤炭吞吐量達到200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馬鈴薯交易中心,以聚源等企業為重點,推進馬鈴薯產地批發市場建設;以嘉恆農科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周轉庫建設為重點,推進京津地區農產品銷地集配中心建設;以供應北京高校聯合採購中心為突破口,深化“農批、農超、農校”對接。馬鈴薯年交易量達到30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皮革交易中心,建立以集寧國際皮革城為主的銷售中心、以鑫源通皮件產業園為主的加工基地、以土牧爾台為主的製革基地,形成集鞣製、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爭取設立國家級皮革研發和質檢中心,推動皮革產業創新和質量提升。皮件營業收入突破15億元。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圍繞打造“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全面推進“一心兩翼三大境區”建設,打響“吉祥草原、避暑勝地”品牌。推進精品旅遊景區建設。引進有實力的大型旅遊企業或管理公司,加大重點景區整合和建設力度,格根塔拉、岱海旅遊區創建5A級景區,輝騰錫勒創建4A級景區。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深入挖掘察哈爾文化、草原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快建設一批文化旅遊名城名鎮名村。重點推進元代集寧路遺址博物館、集寧古城、涼城綏蒙革命紀念園等項目建設。烏蘭花鎮爭創全國旅遊名鎮,隆盛莊鎮爭創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提升服務水平、推動區域合作。推進旅遊業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提升旅遊景區經營服務水平。設立市縣兩級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建成烏蘭察布遊客服務中心,深化與周邊城市的合作,積極拓展客源市場。全年接待遊客達到9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0億元以上。

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快培育市場體系,拓展流通方式,完善配套功能。重點推進數碼大廈、國際商貿城、維多利城市廣場等商貿綜合體項目建設。抓好“新網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善社區農畜產品銷售網路,中心城區改造20家、每個旗縣改造5家銷售網點。加強糧食儲備、流通和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提升商貿流通現代化、信息化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完善促進金融業發展政策措施,引進股份制銀行和民營中小金融機構。推進農信社股份制改革,烏蘭察布農村商業銀行掛牌運營。推廣化德“羊駝絨通寶”、集寧“政銀保”等融資模式,市本級設立3000萬元專項資金作為“蓄水池”,最大限度撬動銀行貸款,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範發展民間投融資機構,防控地方金融風險。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抓住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有利機遇,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完成城鎮建設投資265億元,城鎮化率達到46%以上。

提高城鎮規划水平。堅持讓人民民眾生活更舒適的規劃理念,科學設定開發強度,合理劃定開發邊界,最佳化城鎮布局設計,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中心城區完成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在全面完成旗縣市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的基礎上,深度編制重點區域規劃和城市設計,實現所有建制鎮總規、控制性詳規和專項規劃全覆蓋。編制完成300個以上村莊規劃。

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堅持科學發展、理性建設,加快城市內涵發展步伐,促進中心城區、縣城和建制鎮協調發展。打造宜居城市品牌。中心城區進一步完善“一市兩區三組團”發展架構,統籌抓好城市微觀空間治理,提高城市精細化建設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加文化內涵,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以“三山兩河”為重點,拓展綠化空間,新增城市綠地面積3萬畝,爭創國家園林城市。旗縣市以擴容提質為重點,統籌推進城關鎮和重點鎮建設,打造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特色城鎮。涼城等4個旗縣市爭創自治區園林縣城。完善市政設施功能。全市實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00個,完成投資100億元。中心城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1億元,開展地下管網普查工作,推進綜合管廊設施建設,中水回用率、垃圾集中處理率和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87.5%、98.5%和63%。各旗縣市供水供熱、市政道路、垃圾處理、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自治區平均水平。提升住宅小區品質。全市改造老舊住宅小區40個,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綠色建築占新增建築總量的15%。大力推廣全裝修高品質住宅小區,商品房竣工面積350萬平方米。開展物業管理示範創建活動,物業管理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加強城市格線化管理。加大市容市貌綜合治理力度,重點抓好城市出入口環境集中整治。

統籌推進常年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農牧民實現市民化。

(六)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創新綠化投入機制,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項目,推進繞城高速、道路節點及出入口等重點區域綠化,開展園區、社區、機關、學校、村莊“五個一”綠色家園創建活動。完成營造林152萬畝,建設人工草地300萬畝。創新經營管護機制,加大禁牧力度,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深化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林地林木依法流轉。創新產業發展機制,加強種苗基地建設,新增苗圃面積3萬畝,提高林木種苗自給率。每個旗縣引進培育2-3家大型加工企業,推動林草資源向林草產業轉變。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嚴格環境準入,興和、商都不再審批電石、鐵合金、焦化等新增產能項目。加快重點行業污染防治,電力等重點工程全面完成脫硫、脫硝改造。完善工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加強機動車污染檢測,實施“黃標車”區域限行和強制淘汰政策。建成中心城區PM2.5監測站並發布空氣品質監測信息。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改造建設,城鎮污水處理率提高20%以上。圓滿完成4項主要污染物年度減排任務。

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切實提高建設用地利用率,加大廢棄居民點和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實施力度,促進國土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爭取自治區延續地勘扶持政策,推進合作勘查和整裝勘查,實施100個以上地勘項目。進一步規範礦業權設定,促進資源就地轉化和深加工。

(七)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努力使更多人民民眾得到實惠。

推進扶貧攻堅工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深入實施“三三制”扶貧戰略。重點抓好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和基層組織建設六項工作,實現貧困嘎查村和貧困戶“五通、八有、一產業、一項目”。在工作擺布上,繼續推進領導幹部聯繫扶貧點機制,紮實開展規劃、項目、幹部“三到村三到戶”工作,全面啟動500個貧困嘎查村的整村推進工作,年內完成132個重點貧困嘎查村整村推進、4000戶移民搬遷任務。在資金投入上,加大涉農涉牧資金整合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投入1.8億元財政擔保資金,撬動18億元扶貧惠民貸款,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扶貧對象上,建立精準扶貧機制,開展農村牧區貧困戶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年內實現10萬以上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推進就業創業工程。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深入實施就業“五項工程”。大力推廣“烏蘭美”培訓模式,依託院校搞培訓,面向公司促就業,每個旗縣市區打造1個勞務品牌,每所職業學校打造1個培訓品牌。加強標準化實訓基地建設,圍繞重點產業和企業用工需求,建成6個市級實訓基地,打造3個自治區標準化實訓基地。城鎮新增就業1.6萬人,轉移城鄉勞動力70萬人。

推進百姓安居工程。圍繞“住有所居、居有改善”的目標,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5.5萬套。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廣四子王旗農危改的經驗做法,統籌推進農村牧區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年內完成G6等16條公路和京包、集通鐵路沿線的村莊整治任務。繼續推進農村養老互助幸福院建設,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8%,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由13萬元提高到20萬元,新農合籌資標準由340元提高到390元,門診統籌人均由60元提高到80元,將惡性腫瘤全部納入重大疾病報銷範圍。完善異地參保報銷辦法,在呼市、包頭設立社會保險和新農合服務網點。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制定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提高城鄉低保和五保對象保障標準,城鎮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450元,農村牧區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3180元,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7300元、3500元。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社區格線化管理,加強視頻監控建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持治安形勢穩定。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力度,建立安全生產監管長效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加強人防、地震等工作。抓好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八)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推進“三項改革”,抓好師德和教師能力提升“兩項工作”,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名校帶新校、名校帶弱校、城市帶農村”工程,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加大學前教育普及力度,抓好幼稚園運行管理,學前三年入園率由50%提高到70%。提高職業教育創新水平,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打造職業教育品牌。引導和支持民辦教育標準化辦學,加快民族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步伐。推進北京八中分校品牌創建,集寧師院附中、涼城一中創建自治區示範高中。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提高醫療管理服務水平為重點,加強醫療機構內涵建設,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推進市中心醫院等4所市縣醫院的等級創建工作,完成2所縣級醫院、14所鄉鎮衛生院和80所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建立並完善市縣兩級120急救指揮平台。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市衛生園區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抓好市第二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項目。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啟動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加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確保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加快推進文化等社會事業。著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博物館、科技館建設,實施6萬戶廣播電視“戶戶通”等惠民工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抓好元代集寧路文化產業園等重點項目,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10億元。保持生育水平總體穩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備戰十三運會。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加大示範推廣力度,提高服務發展能力。全面落實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公共服務平台,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統籌發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

(九)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全口徑政府預算體系,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準確性。加強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將非稅收入全額納入預算。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完善國庫集中支付、財政投資評審管理制度。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化解現有債務,合理舉借新的債務,建立負債有度、用債有方、管債有規、舉債有責的管理機制。規範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不合理規定,消除隱性壁壘。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推進“寬進嚴管”的監管制度,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式服務。整頓規範財稅、土地、資源配置等優惠政策,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

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完善農村牧區土地產權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定價評估體系,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穩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十)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係,規範政府行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民生和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上。做好行政審批權的“接、放、管”工作,接好上級下放的審批事項,把本級該放的權力放到位,把政府該管的事項管理好。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95項減為83項。加快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實現審批單位人員和項目100%進駐中心,駐廳服務視窗與主管單位100%聯網,政務服務電子監察100%覆蓋。

著力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暢通行政複議渠道,化解行政爭議,強化行政監督,規範行政行為。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著力加強作風建設。圍繞“為民務實清廉”,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貫徹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自治區二十八項配套規定和我市具體辦法,認真落實精簡會議、改進調查研究、規範公務接待等要求,集中整治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四風”問題,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民眾滿意度。

著力強化廉政建設。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各項規定,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開展工程建設、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加強機構編制、公務用車、辦公用房等工作的規範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反對奢侈浪費,厲行勤儉節約,真正做到“政府過緊日子、人民過好日子”。

各位代表,讓烏蘭察布更美好,讓人民民眾更幸福,始終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市政府鄭重承諾,要繼續為民辦好十件實事。

為民辦好十件實事

一是對自治區貧困線以下、不具備生產條件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農牧民,發放1500元現金補貼。

二是為全市32萬戶低收入農牧民每戶提供1噸取暖用煤。

三是提高大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和醫療救助水平。城鎮職工當年醫療費用總額超過5萬元的、城鎮居民和參合農牧民當年醫療費用總額超過3萬元的,屬於政策範圍內的個人自付部分再報銷50%。同時對其中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低收入群體,在上述報銷比例的基礎上由民政部門再救助10%。

四是對當年新入學的3000名普通高等專科以上農村牧區貧困家庭大學生,在校期間每人每年救助1500元;對當年新入學的1000名普通高等專科以上城市低保家庭大學生每人一次性救助3000元。

五是對已經在教育主管部門備案、納入統一管理的農村牧區幼稚園,實行幼兒免費入園。

六是把2014年作為“社區場所建設年”,完成全市59個300平方米以下社區綜合服務場所改造,其中新建場所面積達到650平方米以上。

七是實現中心城區重點餐飲單位食品安全電子追溯和重點藥品零售企業線上監控。每個旗縣市區新創建食品安全示範街1條、示範學校食堂1家,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餐飲示範店和藥品示範店各5家。

八是對全市2175戶農村牧區危土窯全部拆除並新建磚瓦房,完成2.5萬戶以上農村牧區危房改造。

九是中心城區及旗縣市城關鎮小街小巷硬化、亮化覆蓋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

十是在農村牧區布設惠農取款服務網點500個,解決農牧民取款難、用卡難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