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烏石鎮位於湖南省湘潭縣西南方向,於1995年撤區並鄉由原烏石鄉、景泉鄉合併而成。位於湘潭縣西南邊陲,距湘潭市區38公里,距湘潭縣城40公里。東與錦石鄉相鄰,南與排頭鄉接壤,西與湘鄉市相望,北與石潭鎮近鄰,是彭德懷元帥的故鄉。全鎮轄烏石村、平山村、岳沖橋村 、華龍村、天龍村 、眾興村、錦繡村、石峰村、大明村、烏石峰村、景泉村 、瓦子坪居委會、四美村、雙廟村1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38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為9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115畝,其中水田29624畝,旱土2491畝,總戶數10276戶,總人口37583人,雲回公路貫穿其中。 2017年11月,烏石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基本情況:

烏石鎮位於湘潭縣西南方向,東與錦石鄉相鄰,南與排頭鄉接壤,西與湘鄉市相望,北與石潭鎮近鄰,是彭德懷元帥的故鄉。全鎮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9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為96.12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147畝,其中水田29567畝,旱土2580畝,總戶數10654戶,總人口38300人,雲回公路貫穿其中。

烏石鎮的主導產業是傳統的“糧豬型”,有烏石香米、烏石黃花、烏雞綠殼蛋、油茶等特色農產品較為有名。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旅遊是烏石的新興產業,也是烏石的強勢產業,烏石峰挺拔秀麗,烏石寨的青山綠水和彭德懷紀念地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構成一副頗為亮麗的自然人文勝景,烏石和毛澤東故居韶山、劉少奇故居花明樓一脈相連、更與湖湘文化發源地隱山毗鄰,被評為湖南省特色旅遊名鎮。

烏石鎮黨政決心依託紅色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以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特色農業的全面提升,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用5至10年的時間把烏石建成“生態優美、幸福和諧、魅力獨具”的長株潭風情名鎮。

建置沿革

鎮境明屬縣八十四都上民鄉。清屬縣上十七都易俗鄉。民國24年(1935年)屬縣第八區。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劃屬縣第六區。1958年,由白托、烏石、景泉鄉合建衛國人公社。1984年,撤社建烏石鄉人民政府,屬石潭區。1995年撤區並鄉,原烏石鄉、景泉鄉合併建烏石鄉。1998年,撤鄉建烏石鎮。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丘陵,西南為山區,地勢呈西高東低,南高北低特徵,最高點雲盤寨,海拔510米,最低點雙廟村,海拔為57米。地質結構為板頁岩、砂礫岩構成,上表層多為紅壤、黃壤和紫色土,地質條件好。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日照充足,年均氣溫18℃,年均降雨1350毫米。植被以灌木為主,有馬尾松、杉、油茶、油桐、樟等300多種樹種。野生動物有獾、兔、蛇類等百餘種。土壤多含鐵、鋁成分,偏酸性,肥力較低,蓄水保濕能力弱。礦產主要有石灰石,地質儲量8000萬噸,可采儲量3000萬噸。其次為鐵礦石,地質儲量4500萬噸,可采儲量2000萬噸;錳礦石,地質儲量1500萬噸,可采儲量700萬噸。其餘耐火泥、矽砂等亦有分布。

種植業

鎮內種植業歷來以水稻為主,紅薯、豆類、玉米等作物為輔。民國及以前,生產力水平低下,農作物產量普遍不高。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實行土地改革,號召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村經濟有較快發展。人民公社時期,由於生產資料、作物品種及耕作技術等原因,水稻畝產一般在250-300公斤之間,種植業效益普遍較低。1984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耕作制度和農業科技不斷創新,糧食產量提高到畝產400公斤左右,種植業效益明顯提高。1995年,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全鎮糧食總產2.9萬噸,畝平1005公斤。2000年起,政府引導農民向優質高效農業轉型,推廣種植優質稻,探索兩糧分流途徑,發展種植春玉米及高產飼料稻,種植業效益大幅提高。2005年,全鎮種植優質水稻3.63萬畝、玉米1500畝,總產糧食39697噸。雙廟、壩灣兩村連片種植優質稻“衡晚香3號”500畝。2014年,鎮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6萬畝,總產糧食3.23萬噸,早稻畝產465公斤,晚稻畝產545公斤。總產旱糧1950噸,畝平單產650公斤。該年,境內有縣華江家庭農場、惠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合作社14家。

養殖業

境內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魚類為主。民國及以前,殷實農戶一般散養有家畜家禽,多為自給自足或換取生活資料。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允許農民私人飼養。文革期間,私人養殖業被指為“資本主義尾巴”而曾被禁止,文革結束後恢復。1984年,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養殖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生豬、羊、家禽、魚類等養殖業成為農民養家餬口的重要支柱。1995年,全鎮出欄牲豬6.59萬頭,產值4281萬元,飼養家禽32萬羽,年產值726萬元。21世紀初,鎮政府引導養殖戶改良生豬品種,鼓勵規模養殖,出現了一批養殖大戶。由於飼養技術和疫病防治技術的不斷革新,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養殖業效益顯著提高。1999年,景泉村引進養殖黑山羊100隻,效益明顯。2005年,全鎮出欄牲豬8.12萬頭,存欄2.5萬頭。出籠家禽257302羽,存牛1052頭,存羊5136隻。有存欄100頭以上養豬大戶289戶。2014年,國務院《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頒布實施後,規模養殖受到一定約束,保留有龍壩烏雞專業合作社、四美養牛專業合作社等特色養殖合作社9家。該年,全鎮出欄生豬8.6萬頭,出籠家禽21萬羽,出水鮮魚1962噸。存欄生豬49850頭、禽類11.2羽、牛1370頭、羊3200頭。年內免疫生豬45.8萬頭次,豬瘟、豬口蹄疫和豬藍耳病免疫密度97%。免疫禽21.8萬羽次,禽流感免疫密度97%。

林業

境內多丘陵低崗地,林業之源豐富。民國及以前,山林權屬歸私人所有,森林多為自繁自育。民國10年,縣政府設強制造林事務所、林務專員辦事處,督辦各地林務,林業有所發展。新中國成立後,進行土地改革,山林權屬收歸國營、集體和個人(自留山)所有,集體山林按“集體所有,隊為基礎”原則經營管理。1950年,回響縣政府號召,有農業合作組、個人共採集松、杉、樟、柏等種子30多斤,育種2.6畝。1956年,成立烏石、景泉專業林場。此後,各大隊、生產隊先後建立社隊林場30個。1958年,大煉鋼鐵大辦食堂,砍伐大量林木,烏石、景泉一線出現大量荒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境實行封山育林。1984年,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山林權屬同時承包,由農民自主開發經營,年限一般為30~70年。1988年,鎮境內(含烏石、景泉鄉)有林地3879公頃,占山地面積的65%。1995年,有山林4856公頃,占山地面積的80%,其中杉木林、國外松3673公頃,森林覆蓋率50%。當年開發丘崗地,新造水果林206公頃。1996年,營造水果林8500畝,被評為全省“湘綠化”先進鄉。2002年至2014年,共退耕還林、坡耕地造林161公頃,退耕還林荒山造林200公頃。2014年,境內有林地4983公頃,森林覆蓋率54%。

歷史人文

著名人物

彭德懷(1898∽1974) 烏石鎮烏石村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風景名勝

彭德懷故居

位於烏石峰下彭家圍子,總面積350平方米。原為幾間茅屋,1927年,彭德懷出資由胞弟金華、榮華重建。名“三華堂”。故居座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粉牆黛瓦,是彭德懷投身革命後在鄉唯一長時間活動的場所。1980年,縣政府對故居進行維修,並加砌圍牆;1982年,鄧小平題字“彭德懷同志故居”。1983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同年10月,被省政府納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998年,對故居進行全面維修,復原彭德懷1961年回鄉時原貌。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德懷墓

位於烏石峰山下,當地人稱為“虎口”。占地約1000平方米,墓體高5米,寬7.4米,呈菱形,墓體與墓基成76度夾角(取享年76歲之意)。墓體與墓基相交底邊長1.898米(1898年生)。墓碑為黑色花崗岩菱形造型,墓牆是花崗岩長城造型,暗寓彭德懷有稜有角的獨特人格和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墓地蒼松翠柏,莊嚴肅穆。1999年,經中組部批准,彭德懷骨灰從北京八寶山公墓安遷如此。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彭德懷紀念館

1996年建館。1998年,對外開放。位於彭德懷故居對面臥虎山上,依山而建,占地8公頃,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館舍採用湖南傳統庭院布局:馬頭牆門廊、青灰瓦屋頂、灰白牆體和仿宋窗欞。序廳為一個寬敞的八邊形,正牆由三組暗紅色高浮雕組成,分別表現血戰羅霄、百團大戰、抗美援朝主題。正中是一座半身圓雕,塑造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彭德懷。兩側是兩組壁畫,主題為“致力于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與人民民眾心連心”。序廳以抽象的藝術的手法,描述了彭德懷史詩般人生軌跡和輝煌成就。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烏石峰

位於故居西側,海拔377.5米,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山勢連綿,巍峨聳峙,清代翰林學士趙啟霖撰聯雲“烏飛將近月,石破欲撐天”。元末,陳友諒農民起義軍首領易華率部退守烏石寨,與朱元璋起義軍常遇春部對抗。遇難後,鄉民在峰頂建烏石廟祭奠。峰頂還有老虎岩、水池、流泉等自然景觀。峰腰有楠木沖水庫,水庫四周青山環抱,湖水清澈如玉,翠峰白雲倒映其中。峰西有滾泉,潭水皎潔,水涌珠翻。東北有留君庵、雙廟等廟宇。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烏石鎮[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