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龍燈簡介
“炸龍燈”則為正月十五晚上一個具有土家民族特色的獨特表演。晚上人山人海,龍燈隊脫去龍衣,表演者只穿短褲,沿街舞著長龍,人們便將備好的鞭炮和自製的煙火,對準龍頭,龍身、龍尾猛炸、猛放,團團火花在舞龍者身上翻滾。對龍身炸得越爛,來年年歲就會越好,因而人們舉著鞭炮、焰火,盡情追炸,甚是壯觀。舞龍結束時,還要向天祭祀,在喧天的鑼鼓鞭炮聲中,恭恭敬敬地將草龍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是讓龍回歸龍宮,以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安康吉祥 。
元宵節當天17時許,有"東方狂歡節"之稱的貴州省德江縣土家族舞龍、炸龍表演就開始了 。德江縣是土家族聚居區,每年元宵節,縣城均有舞龍燈、炸龍燈的傳統習俗,這一習俗已延續了上百年,是當地民眾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種方式 。
舞龍隊由16到25歲的青年組成,在“出燈”前會喝一點白酒,然後戴上安全帽,用濕毛巾把脖子和露出來的頭髮遮上,脫掉上衣光著膀子就開始沿街舞“龍燈”表演。龍隊經過的地方人們會用準備好的吊在竹竿吊上的爆竹和特製煙花對著龍開始“轟炸”。為了展現自己的勇敢,舞龍隊伍會往爆竹最多的地方湊,圍觀的市民則會點燃更多的爆竹炸龍。場面十分壯觀 。
歷史演變及製作
據當地老人介紹,“炸龍燈”本為德江土家族過年的求雨祭祀活動,後來逐漸轉變為過年的娛樂活動。每年的農曆的正月初一過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龍頭”“龍身”,“龍頭”是以竹條編制為骨架纏繞在一根木棍上,然後以宣紙用米熬制的漿糊敷在骨架上,再用顏料彩繪做好的“龍頭”;“龍身”同樣是以竹條編製成圓柱體纏繞在一根木棍上,再用宣紙敷上,一般“龍身”有十個以上,在附上一個工藝的“龍尾”。製作完畢以後在正月初十左右就可以“出燈”,“出燈”時用特製的長布把“龍頭”和“龍身”還有“龍尾”連線起來,在這幾天晚上“龍燈”會帶著祝福來到每家每戶,主人一般會給神龍祭品。到了土家族的“過大年”正月十五當天,從中午到夜晚就正式開始“炸龍燈”。龍隊成員一般是16-25歲的中青年,在“出燈”前他們一般會喝一點白酒,然會戴上安全帽(在十年前是不會戴的,近兩年來出於安全考慮大家都戴上了安全帽),用濕毛巾把脖子和露出來的頭髮遮上,戴上手套,脫掉上衣露出上身,然後就可以“出燈”了,龍隊經過的地方人們會用準備好的竹竿掉上爆竹對著龍開始轟炸,一般重點是龍頭(注意這些爆竹一般是火藥土製的),進入晚上後人們不僅用爆竹轟炸龍,還有用特製的煙火對著龍隊成員點火,總之場面非常壯觀。到了第二天一早龍隊就會把龍放到“玉溪河”邊,點上火把龍燒掉,預祝這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