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埠[江西灰埠鎮]

灰埠[江西灰埠鎮]

灰埠鎮位於高安市西南部,距省會南昌84公里,距高安市區23公里,地勢南高北低,以丘陵和沖積平原為主。全鎮總面積122.46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灰埠)。總人口47973人,其中農業人口39772人。 灰埠是一座千年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灰埠之名,始於唐初,因盛產石灰並通過錦河碼頭外銷而得名。宋代歷史學家劉恕是灰埠鈞山劉村人,其遺蹟至今仍有證可尋。 灰埠是一塊富庶的寶地,全鎮共有耕地面積61499畝(其中水田44466畝,旱地17033畝),森林面積41160畝,養殖水面2229畝。全鎮森林覆蓋率為48%,儲材量2.5萬立方米。地下資源豐富,有石灰石、鋁土礦、耐火土、大理石、煤、金礦等。灰埠的農業基礎紮實雄厚,是高安市糧、棉、油、豬、牛等農產品的重要產區。

鎮區概況

江西省高安埠鎮位於高安市西南部,錦河南岸,距省會南昌市84公里,距高安市區25公里,地勢南高北低,以丘陵和沖積平原為主。全鎮總面積122.52平方公里。

傳說唐時,地產石灰聞名於世,為方便水運,人們在錦河南岸砌起許多像碼頭一樣的“埠”,故名灰埠。東與黃沙鎮接壤,東南與新街鎮毗鄰,南與太陽鎮臨界,西南與相城鎮相連,西與上高縣泗溪鎮隔河相望,北與楊圩鎮、龍潭鎮一衣帶水。鎮政府駐地灰埠集鎮。1984年3月撤鄉設鎮,距城區26千米。民國時期劃分為二區、三區,新中國成立初屬五區,合作化時為十二區。人民公社化為東風公社(一部分屬超英公社)。1961年6月劃分為灰埠、五里、盧圩3個公社。1964年3月合併為灰埠公社。1984年3月撤銷灰埠公社設立灰埠鄉。1985年10月撤鄉設鎮至今。該鎮下轄盧圩、武圳、沙洲、錦洲、錦江、梅湖、花苑、小港、希嶺、櫟林、荷山、觀前、鈞山、五里、碧山、山背、銅塘、銀樹、鳳嶺、塘下20個村和1個灰埠居委會,182個村民小組。轄區總人口52810人,其中非農人口1452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02%。鎮域面積122.52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積61499畝,其中,水田44466畝,旱地17033畝;山林面積41160畝;水域面積2229畝。

自然條件

灰埠地勢東高西低。東北部為錦河沖積平原,西南部為丘陵地貌。鈞山地勢最高,海撥286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2℃,最高氣溫41℃。最低氣溫零下8℃。最大儲水量為400萬立方米,錦惠渠自西向東穿境而過,總有效灌溉面積2733公傾。境內有豐富有石灰石、麻石和砂石,土質多紅壤。植被以松、杉、油茶林為主。防護林5萬餘畝,經濟林3000畝,竹林500畝。森林覆蓋率26%,儲材量29萬立方米。鈞山村一羅漢古松,胸徑50厘米,高12米,冠幅140平方米,相傳為北宋皇帝欽賜之物,今猶蒼翠茂盛。主要礦產資源有鋁土、高嶺土、耐火土、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煤、鈷、銻、金等。

基礎設施

境內有山塘水庫73座,總蓄水量120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426.87公頃,占總面積14.40%;錦惠渠境內長15千米,灌溉農田1695.64公頃,占總面積57.20%。灰埠電灌站提升錦河水,灌溉農田554.34公頃,占總面積18.70%。境內錦河圩堤長22.80千米,排洪導托4.60千米。1989~1990年,投入4.8萬個工日加固錦河圩堤,抗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1998~1999年又投入5萬餘個工日加高加固圩堤,使抗洪能力增至50年一遇。2000年後,每年投資35萬元,實行機械化作業加固圩堤。

境內有自來水公司2家,日供水量在8000立方米,110千伏變電站一座,黃付公路穿境而過,並新修一條環鎮路,即將啟動西環路建設。建立了錦洲金佛手和山背富硒產業基地。完成希嶺、櫟林、盧圩、梅湖的園田化項目近2萬畝,以及碧山、銀樹1800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新農村建設點7個,投資近2000萬元進行灰埠灌區及水庫改造,籌資180萬元對希嶺圩堤加固,籌資260萬元新建曹坊電灌站。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累計完成680畝,超額完成348畝。同時,按照一戶一檔進行登記和管理搞好了農村危房改造,全鎮44戶危房改造對象全面完成。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面,2座小(一)型以上水庫(銅塘水庫、楊水井水庫)全部退出承包養殖,確保農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拆除禁養區內豬場111個,補償資金160多萬元;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投入資金187萬元用於3座焚燒爐和230個垃圾池等相關硬體設施設備的建設和購買,另外保潔員和轉運員工資等常態支出預計171.3萬元。

集鎮建設

2012年被列為中心衛星集鎮,緊緊抓住“拉框架、做生態、強管理”三個重點,打通新大門,黑化前進路,新修碧山路,拓寬五里路;斥資800萬元搬遷了三個污染企業;新建綜合交易市場、停車場、休閒廣場和濕地公園;鋪設下水道1000多米,栽種本地樹木1000餘棵,鋪設草坪11000多平方米;拆除違規搭棚589個,整頓了秩序和衛生。累計投資2872萬元。

農業特產

盛產糧、棉、油、果、豬、牛、魚等。1992年,灰埠為省科委指定的全省5個科技示範鄉(鎮)之一。1996年,水稻拋秧率80%以上。2000年10月,全國水稻拋秧生長情況現場會在灰埠五里村召開。灰埠黃花梨、翠冠以富含硒元素和無公害而名揚省內外,2005年,被農業部確定為無公害產品和無公害梨生產基地。1996年,全面推廣豬牛良種工程,建有灰埠、盧圩、鈞山、銅塘4個豬牛交易市場,年交易牛上萬頭。2005年,被農業部定為無公害肉牛生產基地。生豬飼養量在13.3萬頭,牛存欄在8632頭左右,家禽在12萬羽。2006年,全鎮有連片植棉村30餘個,棉花總產625噸。盧圩全年棉花交易和加工量達5萬餘噸,成為江南最大棉花貿易加工集散地。

經濟狀況

2012年,工農業總產值20754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80534萬元,農業總產值15825萬元;財政收入781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91元。2014年截止11月份,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8.27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比上年增長16.8%,招商引資完成4.5億元,比上年增長53%,農業總產值1.66億元,比上年增長5%;完成財政收入8035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