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在1942年的一個晚上,駐紮在新加坡的澳大利亞和英國軍人正在舉辦一個盛大的舞會,大家隨著美妙的音樂翩翩起舞,坐在一起悠閒的聊天。正在這時一聲炮彈的巨響,打破了喧鬧的氣氛,驟然間鴉雀無聲,戰爭來了!
澳軍上尉立即發布緊急命令,所有的女人和兒童全部撤退,軍人們準備迎戰。在草草的告別後,女人和兒童們登上了回家的大船。船在大海上小心的航行著,船上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直到天空中突然出現日軍的戰鬥機向她們實施了猛烈的轟炸,迫使她們棄船,跳入水中,尋找生路。
黑夜過去了,一些倖存者經過一夜的漂泊,來到了一個小島,被島上的日軍抓到了集中營,集中營里有許多的婦女和兒童,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但遭受著同樣的命運。
在集中營里他們忍受著非人的待遇:集中營里的環境很差,很多人感染上了瘧疾等疾病。一天一位老夫人患病,生命垂危,為了給老人治病,一位叫魏英的女囚在深夜日軍防範性降低時,冒險在集中營的鐵絲護圍旁用自己的物品和外面的人交換了一些藥物,被日軍發現後活活燒死。日軍們不給她們提供充足的生活用品,一次女囚們在洗浴時為了爭奪一塊小小的肥皂而動手打架。在這裡婦女和兒童經常挨餓,還要像奴隸一樣的工作,斷絕一切與外界的聯繫。這一切使得人們對生活很絕望,對未來沒有希望,有許多人在絕望中死去了。
在皇家音樂學院受過訓練的英國人愛德麗亞看到人們在逐漸的墮落,心中萌生了成立合唱隊的想法,在她的努力下,他們演唱了很多優稚的古典曲目,為他們枯燥的生活平添了樂趣,找到了自我的價值,讓近乎絕望的囚徒們產生了對生的渴望。
1945年,戰爭結束了,日軍撤出了集中營,女囚們重新獲得了自由,她們抱在一起歡呼雀躍,在愛德麗亞的指揮下,又哼起了美妙而動聽的旋律。
演員介紹

幕後製作
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大多數同類題材的電影都把目光聚焦在歐洲的納粹集中營上,本片則描寫了較少為人知的,但是同樣毫無人性的日本關押歐洲戰俘的集中營。影片難能可貴的沒有通過極力煽情來榨取觀眾的淚水。而是自始至終的保持著一種理性的態度來檢視人性在集中營這樣極端的情況下所發生的一切變化。我們不光看到有些不屈的人最終戰勝了黑暗,也同樣看到有些人在對抗中死去,還看到有些人被黑暗所催化,暴露出了人性中的弱點。這種真實使得影片不只具有題材上的政治意義,也同樣上升到了人文主義的高度。本片獲1998年度澳大利亞社會電影協會金角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