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 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有著千年歷史的火神台廟會已經成為商丘市春節文化活動的亮點。
火神台(閼伯台),是祭祀火神閼伯的地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在原始社會時期帝嚳讓兒子閼伯到這裡任“火政” ,閼伯盡職盡責地為人類保存了火種,他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台” 。
它也是當地百姓娛樂的場所。每年的初一到十五這裡都會人山人海,人們在這裡燒香拜佛,有吃的、玩的、看的、聽的、有很強的地域特色。這個習俗在這裡個地方的祖祖輩輩已經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它也有和廟會類似的形式。
歷史沿革
4500多年前,始建閼伯台。
金代,台上的閼伯廟被毀。
元代大德年間(1297年—1307年),在台上建大殿、拜廳、鐘鼓樓、東西禪門,台前建山門、戲樓。殿宇飛檐走獸,丹牆金頂,為典型民族建築風格。
明清時期,閼伯台經過幾次修葺。
1981年,閼伯台又經歷一次修葺。1996年,應當時的商丘縣人民政府之邀,來自北京、南京天文台和全國的文物考古專家,通過研討論證,確認這裡是全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遺址。並從考古勘探中推知,最遲在東周時期這裡已堆起了很大很高的台。
2000年9月25日,閼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來源
在原始社會時,繼顓頊以後,帝嚳為商地的部落聯盟酋長。帝嚳看到商地人民沒有火,就讓自己的兒子閼伯到這裡擔任“火正”。一是管理火種,二是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古代人們為了觀測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恆星的運行,把天區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個小區,稱二十八宿,作為觀測時的標誌,用來說明日、月和五星運行所到達的位置。其中東方蒼龍七宿有一個星宿對著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這顆星在4200年前,每年都有運行不變的規律,它何時東出、何時南中、何時西落,每年再現的時間都非常準確。當時,閼伯就用這種最簡單的辦法用肉眼觀天來定農時、分季節,告訴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收割,什麼時候開始耕種,用以指導農牧業生產。據說這種以大火星的變化來指導農時的觀測一直延續到公元前11世紀。
商祖契被稱為閼伯,是由於太歲星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年出現叫“閼逢”,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星的火正就被稱為閼伯,觀測大火星的地方被稱為閼伯台、火星台。由於閼伯一生不辭勞苦造福於黎民百姓,人們非常敬仰他,把他喻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閼伯死後,人們就按他的遺願,將他葬於台下。
建築布局
閼伯台毗鄰燧皇陵,形如墓狀,高35米,周長270米,為圓形夯土築成。現存閼伯台上有閼伯廟,又稱閼伯祠,為元代建築。廟宇有大殿、拜廳、東西禪門、配房、鐘鼓樓,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正殿上有“離宮正位”四字。東為昭明殿,西為相土殿。明清以來,幾經修葺。房舍宏偉,飛檐走獸,紅牆綠瓦,色彩鮮艷。
文化傳說
商丘之名
閼伯台下的土丘即閼伯始封之商丘。商丘地名即由此而來。閼伯台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更顯得高大突兀。此台為古代商丘都城一帶的最高點,再加之古人認為閼伯台的精氣上應商星,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把閼伯台看作是商丘的象徵。
東方普羅米修斯
商丘是一個多流傳神話的地方,其中就有這樣一個關於閼伯的傳說:閼伯原來是天上的“火神”,因偷著向人間投放火種而違犯了天規,天帝要把他貶到凡間為民。閼伯將要從天上下來的時候,又偷偷將火種藏在身上,帶到了人間。時隔不久,閼伯盜火的事讓天帝知道了,於是,天帝震怒,發了一場大洪水,要淹沒人間的火種,懲罰閼伯。地上的洪水像猛獸一樣撲向商丘,人們嚇得四處逃散。而為了保存火種,閼伯築起了高台,搭起了遮雨的棚子,獨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洪水退後,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的時候,高台上的火種還在燃燒,而閼伯已餓死在火種旁邊。
這傳說有些類似於西方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的神話故事。這不奇怪,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因為人們對於文明起步的解碼,同樣只能起止於蒙昧,起止於一種超自然的想像。
民俗活動
閼伯台廟會,又稱火神台廟會,簡稱"台會",老百姓又稱其為"朝台",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400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
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台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圓幾里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 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到二月二方散,會期近一個月,是一年中最大的朝拜活動。廟會期間,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的民眾,紛紛湧向火神台。 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後,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裡保佑全家平安。
台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台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台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餘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紛呈,是一種各地民俗大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觀者人山人海。香客遊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計其數,每天到會人數有10多萬人。台會上,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獨桿轎、拉秦檜、武術、龍燈等各種民間藝術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製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面人、糖人、花燈籠、琉璃蹦蹦、泥響兒、竹響兒等,琳琅滿目,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造型美觀,色彩鮮艷,盡顯民間藝術水平,令人嘆為觀止,其叫賣聲也是各色腔調,此聲蓋過彼聲。朝台的人們大多要買上一兩件給孩子作為過年喜慶之物,讓其盡興玩耍,以增添喜慶和吉利氣氛。
廟會之上還有人另闢場地鬥雞、鬥狗、斗羊、鬥蟋蟀,或進行賽牛和逮豬比賽,非常熱鬧有趣。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百姓晚上表演的“火龍舞”(亦名滾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火是火神功績的體現,火龍與青龍相對起舞,二龍戲珠,百般花樣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氣氛。朝台的各種儀式為商丘獨有,與別處不同。
六月二十三,又是傳說中火神的祭日,周邊四省民眾仍是絡繹不絕,朝台進香,這次廟會一般也長達10天。像這樣隆重系統的祭祀活動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是極其罕見的。
旅遊指南
門票信息
包括商祖祠景區和閼伯台
60元(平時票價)
30元(持學生證、軍官證)
20元(閼伯台廟會期間)
開放時間
冬季:8:00—17:00夏季: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