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雲縣伊山國小

灌雲縣伊山國小,屬於教育機構,該學校的類型是國小。以“為學生的明天奠基”為辦學宗旨。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灌雲縣伊山國小以“為學生的明天奠基”為辦學宗旨,以“培育具有創新精神的現代中國人”為育人目標,以“規範、創新”為辦學理念,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富有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鑄就了“團結、創新、務實、求真”的校風,“嚴謹、熱忱、科學、勤奮”的教風和“勤學、多思、自主、有恆”的學風。57年來,學校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了近萬名各類人才,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畫家王洪喜、潘朝曦先生,有身殘志堅並受到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親切接見的電腦程式專家王蘇青,有全國著名硬筆書法家戴鴻濤,也有翱翔於祖國藍天的飛行員楊建雷、鄭曙光等。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以科研經營學校的指導思想,講究教育科研管理的過程性、行動性和實效性,確立了以科研氛圍、科研觀念、科研意識、科研行為、科研能力、科研庫存六個方面為核心的科研“芯”定位,把發揮教育科研的工具性,提高教育科研的價值性作為貫穿科研始終的生命線,形成了以互動為主線,過程管理,研究活動和科研機構為三大體系的“一線三體系”研究管理模式。學校在經歷了“教材實驗”,“思想教育序列化”,“綜合評價、整體發展”,“藝術教育綜合改革”等課題研究後,形成了以“面向二十一世紀,構建國小審美教育模式”為主導課題,進行素質教育整體改革探索,從最佳化課程結構、最佳化教材體系、最佳化教學過程、最佳化教育環境、完善教育活動五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將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有機統一起來,將科學規範和審美規範有機統一起來,將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機統一起來,不僅著眼於完整的人的培養,而且著眼於完美的人的塑造,豐富了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內涵,研究成果獲全國一等獎。 學校堅持“邊培訓,邊實踐,邊研究,邊開發,邊提高”的策略,將課改培訓與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有機結合,將分層培訓與集中通識培訓有機結合;既有對達標層、提高層,骨幹層的分層培訓,也有全員參與的校本培訓、通識培訓、集中培訓;既有名特優教師示範制度、“培訓合格證”制度和“評選優秀學員”制度,又有實小教師培訓學校、“青藍結對工程”、導師制度等實小獨有的教師進修機制。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導教師研究課堂教學:口語交際、快樂識字、閱讀教學、習作教學、英語口語交際等個性化學科教學,演繹著學生學習成功的快樂,物化著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師成為學生素質生成的播種機。
學校堅持“把學校建成一本立體的教科書”的觀念,全方位地拓展教育領地,開放素質教育空間。學校從完滿人的素質結構出發,進行教育綜合改革,從強化藝術課程,各科滲透藝術教育,創辦業餘藝術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探索科技教育、生態自然教育、圍棋教育、生活體驗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責任教育等,開放教育場景,增加信息量,拓展視野,啟迪智慧,發展個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構建了立體型、綜合化的現代國小素質教育活動體系,為孩子構築了快樂學習的樂園。

教學思路

學校立足“生本教育”,秉承“以人為本,以愛為源,為學生成長奠基,為教師發展鋪路,為學校發展改革”的辦學理念,圍繞“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條主線,用先進的文化激勵人、塑造人、感染人,用科學的理念引導人、啟發人、陶冶人。全面推進課程體系最佳化、師生髮展評價、德育領域拓寬、“全效課堂”打造、校本教研提升五大工程,努力讓我們的校園成為學生揚起生命風帆的港灣,成為學生溫暖快樂的港灣,成為學生多彩激情的港灣,讓所有的孩子發揮他們的所有潛能並能變成一個會學習的人。
目前,學校正沿著“生本教育”理論的指引,行走在尋“未來教育”之根的道路上。著力營造一個飄逸著濃郁書香的校園,充滿詩意的精神家園,自由、和諧、情智共生的希望之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