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現狀
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外來物種入侵、認為破壞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水生野生動物數量的急劇下降,一些珍貴物種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甚至瀕臨滅絕。
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與經濟水生動物或名貴水生動物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些傳統上為漁業所利用的經濟水生動物或名貴水生動物,可能會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惡化以及人為活動對其生存條件的破壞等原因,成為需要法律保護的瀕危種類。反過來講,一些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如果得到有效保護,其資源量可能會恢復到能夠重新為漁業生產利用的程度。但一般來說,物種一旦陷入瀕危狀態,再要恢復到原來的數量和規模是十分困難的。
據統計,我國有水生動物近2萬種,海洋水生動物約16200種,淡水水生動物約3300餘種,此外還有海淡水洄游性魚類近70種。在這些水生動物中,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的名貴、稀有物種達數百種。已經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水生野生動物就有白鱀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胭脂魚、江豚、大鯢等數十種。
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據1989年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我國屬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共有13種,如下:
白鰭豚
我國特產的淡水豚,體呈紡錘形。長江中下游幹流是其主要活動範圍。
中華鱘
大型溯河洄游性魚類,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食,分布於長江、珠江、錢塘江和閩江。
儒艮
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動物,以海藻、水草等多汁水生植物為食,分布於北部灣的廣西沿海、廣東和台灣南部沿海。
庫氏硨磲
生活於熱帶珊瑚礁淺海區,是高鹽度狹鹽性貝類。
達氏鱘
淡水定居性魚類,體長梭形,頭呈楔頭形。食物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白鱘
半溯河洄游性魚類。主要分布在長江幹流的上下游。
新疆大頭魚
新疆塔里木盆地特有的大型底棲魚類,以魚類和水生昆蟲等為食。
中華白海豚
身體呈流線型,但較粗壯,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
黿
鱉科動物中最大的一種。背盤寬圓,四肢形扁。捕食小魚、蝦和螺等小動物。
鸚鵡螺
稀有的頭足類,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主要以蟹類、貝類、海膽和底棲性魚類為食。
紅珊瑚
喜棲息在水流急、低溫的硬質海底,以觸手捕食微生物或有機碎屑。
黃島長吻蟲
身體柔軟而細長、呈蠕蟲狀,主要分布在山東省的膠州灣附近海域。
多鰓孔舌形蟲
以沙底有機物質為食,分布在渤海北部至黃海南部的潮間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