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蒂姆·伯納斯-李是第一個使用超文本來分享資訊的人。他於1990年發明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後來改名為Nexus。在1991年3月,他把這個發明介紹給了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從那時起,瀏覽器的發展就和網路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
當時,網頁瀏覽器被視為能夠處理CERN龐大電話簿的實用工具。(更多詳細參考本處全球資訊網聯盟原文)在與用戶互動的前提下,網頁瀏覽器根據Gopher和Telnet協定,允許所有用戶能輕易地瀏覽別人所編寫的網站。可是其後插入圖片到瀏覽器的舉動,使之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殺手級套用”。
出自Berners-Lee之手,這是他為NeXT計算機創建的(這個Web瀏覽器原來取名叫WorldWideWeb,後來改名為Nexus),並在1990年發布給CERN的人員使用。Berners-Lee和Jean-Francois Groff將WorldWideWeb移植到C,並把這個瀏覽器改名為libwww。
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了許多瀏覽器,包括Nicola Pellow編寫的行模式瀏覽器(這個瀏覽器允許任何系統的用戶都能訪問Internet,從Unix到Microsoft DOS都涵蓋在內),還有Samba,這是第一個面向Macintosh的瀏覽器。
當時,網頁瀏覽器被視為能夠處理CERN龐大電話簿的實用工具。在與用戶互動的前提下,網頁瀏覽器根據gopher和telnet協定,允許所有用戶能輕易地瀏覽別人所編寫的網站。可是,其後在瀏覽器中加插圖像的舉動,使之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殺手級套用”。
NCSA Mosaic使網際網路得以迅速發展。它最初是一個只在Unix運行的圖像瀏覽器;很快便發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亦能運行。1993年9月發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項目的負責人Marc Andreesen辭職並建立了網景通訊公司。
網景公司在1994年10月發布了他們的旗艦產品網景導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優勢就被削弱了。錯失了網際網路浪潮的微軟在這個時候匆促的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軟體巨頭微軟和網景之間的瀏覽器大戰。這同時加快了全球資訊網發展。
這場戰爭把網路帶到了千百萬普通電腦用戶面前,但同時顯露了網際網路商業化如何妨礙統一標準的制定。微軟和網景都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了許多互不相容的HTML擴展代碼,試圖以這些特點來取勝。1998年,網景公司承認其市場占有率已無法挽回,這場戰爭便隨之而結束。微軟能取勝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它把瀏覽器與其作業系統一併出售(OEM,原始設備製造);這亦使它面對反壟斷訴訟。
網景公司以開放原始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但此舉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占有率。在1998年底美國線上收購了網景公司。在發展初期,Mozilla計畫為著吸引開發者而掙扎;但至2002年,它已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網際網路套件。Mozilla 1.0的出現被視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為Firefox)。Firefox 1.0於2004年發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衍生產品約占20%網路交通量。
Opera是一個靈巧的瀏覽器。它發布於1996年。2013年它在手持電腦上十分流行。它在個人電腦網路瀏覽器市場上的占有率則稍微較小。
Lynx瀏覽器仍然是Linux市場上十分流行的瀏覽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瀏覽器,視覺上並不討好。還有一些有著進階功能的同類型瀏覽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Konqueror是一個由KDE開發的瀏覽器,KDE開發人員在開發KDE2時意識到一個良好的桌面環境必須搭配一個良好的網路瀏覽器及檔案管理員,便投入不少力量開發了Konqueror,這個瀏覽器使用了自家開發的排版引擎KHTML,由於Konqueror是屬於KDE的一員,並只常見於Unix-like下的KDE桌面環境,所以Konqueror並未普及;縱然Macintosh的瀏覽器市場亦同樣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占據,但2013年以後有可能會是蘋果電腦自行推出的Safari的世界。Safari是基於Konqueror這個開放原始碼瀏覽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製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默認瀏覽器。
2003年,微軟宣布不會再推出的獨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會變成視窗平台的一部分;同時也不會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過,於2005年初,微軟卻改變了計畫,並宣布將會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2011年3月15日,微軟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9的正式版,值得一提的是,Internet Explorer9不再支持Windows XP。微軟官方表示,IE9不支持WindowsXP是因為其硬體加速功能在WindowsXP系統上無法正常運行。而windows7要求電腦記憶體至少在1G以上。對此,微軟大中華區開發工具及平台事業部總經理謝恩偉表示,“建議這部分用戶使用IE8。”
2011年4月11日,Internet Explorer9才推出1個月,微軟又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10的首個預覽版本。Internet Explorer9不支持XP讓不少用戶感到憤怒,而如今細心的用戶在Internet Explorer10平台開發版的最終用戶許可協定中看到,Internet Explorer10連Windows Vista系統也不打算支持了。據協定描述,Internet Explorer10將只支持Windows 7 、Windows 8 兩個版本,不過好在Windows Vista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個悲情故事,Internet Explorer10不支持Windows Vista對於這么點用戶數量而言實在是很難引起反彈的。
類別
引擎
基於Gecko排版引擎
![瀏覽器](/img/b/52c/nBnauM3XzIDMyAzN1YTNwA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U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Mozilla Firefox、HotBrowser、Mozilla Suite、Camino
3B
基於WebKit排版引擎
Google Chrome
Safari
Opera
基於Presto排版引擎
NDSBrowser
Wii Internet Channle
Nokia 770網路瀏覽器、
基於KHTML排版引擎
Konqueror
基於Trident排版引擎
Internet Explorer
Netscape Browser(8)
GreenBrowser
核心
特點
主條目:網頁瀏覽器比較
目前有各式各樣的網頁瀏覽器。有的網頁瀏覽器使用純文字接口,它們僅支持HTML;有的網頁瀏覽器具有豐富多彩的用戶界面,並支持多種檔案格式及協定。那些透過組件而支持電子信件、新聞組及IRC的網頁瀏覽器,有時被稱為“網上包”,而不僅僅是“網頁瀏覽器”。
所有主流網頁瀏覽器都可透過多個視窗或多個標籤頁同時打開多種信息資源,亦可攔截彈出式廣告,以防止不必要的視窗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彈出。
用戶界面
大部分主流網頁瀏覽器的用戶界面皆有如下要素:
• “上一頁”與“下一頁”按鈕
• “刷新”按鈕
• “首頁”按鈕
• 地址列:顯示與輸入URI
• 搜尋列
• 可顯示頁面原始碼
隱私與安全
大部分網頁瀏覽器皆支持HTTPS,並可快捷地清除網頁快照、Cookie及瀏覽記錄。
可擴展性
瀏覽器擴展是一種擴展網頁瀏覽器功能的電腦程式。每個主流的網頁瀏覽器都支持擴展的開發。